APP下载

对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流行特点调查及建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2016-04-05许洪盛

兽医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耳病致病性预防措施

许洪盛

(云南省腾冲市良种猪场,云南腾冲 679100)

对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流行特点调查及建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许洪盛

(云南省腾冲市良种猪场,云南腾冲 679100)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仔猪和育成猪呼吸道症状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重要传染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流行特点;预防措施

本文是通过在乡兽医站工作期间,对本乡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主要流行特点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

1 流行特点调查

1.1 调查范围

主要是对本乡已爆发过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养殖户进行调查。

1.2 调查时间

从2013年8月至2016年9月。

1.3 调查情况

本乡某村民小组于2013年8月份爆发了一场生猪高热病,经专家采样并做实验室检测病原,确定该病为高致病性蓝耳病。经入户调查获悉,该村民小组共有42户村民,生猪存栏158头,生猪发病户有7户,共有发病猪42头,其中4头怀孕母猪,16头架子猪,18头仔猪,4头育肥猪。

1.4 调查结果

(1)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一旦感染传播迅速。该村民小组2d前才发病3户,两天后就发展到7户。且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对PRRSV均易感,但主要以孕猪(特别是怀孕90日龄后)和初生仔猪的症状最为明显。

(2)2头怀孕90日龄以上母猪均出现流产现象,仔猪死亡率高,发现病原后,仔猪三天内死亡6头。

(3)根据病原学理论,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但从本乡的调查结果来看,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本病主要在高温高湿季节多发,且呈隔年发病的周期性。

(4)发病猪的病理症状

①病理表现。发病母猪表现出高烧不退、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怀孕母猪继而出现流产现象。发病架子猪表现为反复性高烧、喜卧、外阴、腹部发绀。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症状,有些下痢、关节炎、皮肤有斑点。育肥猪体温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显减少或废绝,多数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明显,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白猪耳朵发紫比较明显。

②病理特征。高度传染性,目前无特效药,一旦感染,只有靠自身抵抗力支撑,一般情况下膘好的猪抵抗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毒后部分会产生抗体而恢复正常。仔猪死亡率高。无继发感染的病猪死亡率较低。

(5)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尿、粪、鼻液、精液等排毒。时间长达2~3个月。引入带毒的感染猪,与易感猪群混养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6)传播途径。本病传播呈多路性的特点,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高度传播性是PRRS的一个突出特征。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该村民小组病原的传播途径可能是散养鸡、流浪犬、大牲畜及人携带病原相互接触而引发猪相互感染。

2 处理措施

每天用3~5%的高锰酸钾溶液兑水喷洒消毒,每天早晚消毒三次以上。可有效控制病原扩散。用清热通便剂型的中草药兑水,给猪食用,可以起到清热通温的功效,消毒药水每5d更换一次。饮水中可加入多维,可提高病猪的抵抗力。对于仔猪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3 处理效果

经过处理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无扩散,无新增病例,大部分猪都恢复正常。

4 预防措施

由于该病传染性强、传播快、发病后可在猪群中迅速传播扩散和蔓延,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较大,因此须严格执行综合性防疫制度加以预防和控制。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从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针对本病以上流行特点,我建议养殖户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

4.1 加强饲养管理

目前,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并无明显的特效药,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1)首先要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冬天确保猪舍保暖通风;夏天高温季节,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

(2)严格做好猪舍的消毒管理,从病原上控制传染源。

(3)用高品质的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加矿物质、维生素,以增强群体抵抗环境应激和疾病的能力。严禁用泔水喂猪。

(4)养猪场要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决不能向发生该病的猪厂进种。

(5)在饲养过程中要将猪、鸡、鸭、犬等动物圈养。一定程度上控制传播途径。

4.2 科学免疫

目前我乡主要使用JXA1-R株弱毒苗,春秋两防采取一猪三针的免疫程序,按时、按量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牛羊口蹄疫等动物疫病的免疫。养殖场一般情况下,商品猪23~25日龄时,免疫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种母猪除此之外,还要在配种前免疫一次;种公猪每隔6个月还要免疫一次。在免疫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正规厂生产的疫苗,要规范免疫操作,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要按要求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4.3 严格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

4.4 药物预防

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

4.5 适时补栏

要求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仔猪,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买后一定要隔离饲养一周以上,体温正常再混群饲养。

4.6 做好疫情处理

高致病性蓝耳病由于传染性强、传播快、发病后可在猪群中迅速传播扩散和蔓延,因此,一旦发生疫情,必须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监控、早消毒、早扑灭”的原则迅速处理。

(1)规模化养猪场、养猪小区、养殖户要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规定,发生疑似此病时,应立即隔离疑似患畜,单独隔离圈养、观察,限制其移动,并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2)对病死的动物尸体、排泄物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粪便、垫料污染物等进行就地焚毁或堆积密封发酵、深埋等;栏舍、用具、污染场所必须进行彻底消毒,严禁出售和运输。

4.7 不宰不食病死猪

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贩卖病、死猪,也不能屠宰病死猪自食,坚决做到对病死猪不流通、不宰杀、不食用。

5 讨论

通过对本乡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袋流行特点的调查及建议采取的预防措施来看,在生猪养殖业中,只有加强饲养管理、并按时做好疫苗接种,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猪群的病死率和非病死率,也才能在生猪养殖业中减少经济损失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像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这样的传染病,更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和疫苗的接种工作,让病原菌无处可留,更没有机会入侵动物机体。因为目前对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治疗并无特效药,所以要想增加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只有针对该病的流行特点而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实现良好效果。

[1] 周加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17):243.

[2] 郑连湖,王宝峰,崔丽萍.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防制措施[J].现代畜牧兽医,2010,(7):42-43.

[3] 姚强生,朱静,叶兴元,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4):339-340.

猜你喜欢

耳病致病性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哺乳仔猪高、低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治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