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两侧相向而行方能激活市场
2016-04-05蔡恩泽晶苏传媒南京210019
◎ 蔡恩泽(晶苏传媒,南京210019)
供需两侧相向而行方能激活市场
◎ 蔡恩泽(晶苏传媒,南京210019)
“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供需双方就像两个巴掌,要相向合击才能拍出市场繁荣之声。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但要是两个巴掌相背而动,也同样拍不响,只有两个巴掌相向而动才能拍得响,才能在容纳万人的大会堂里出现山呼海啸般的掌声效果。这个浅显的生活常识却蕴藏着博大精深的经济学原理。
眼下热议的供给侧改革,就像一个巴掌,要激活市场,光有供方的改革积极性,而另一个巴掌需方仍然“波澜不惊”,没有一点改革动静,那么,供给侧改革就是一厢情愿,市场还会不温不火。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粗放式外延增长的路子。政府利用投资、外贸、消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并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实行出口退税、刺激国内消费等手段,确保经济增长速度不会放缓。但眼下,扩大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正在日益递降,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外贸出口抑或刺激消费,政策发力都已过头,很难再有作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陷入停滞状态。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71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同比增幅下降 5.6个百分点;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2.08万亿元,同比下降7.8%,且进口、出口呈双降,去年全年外贸负增长已成定局;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296亿元,同比增长10.6%,同比增幅下降 1.4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市场需求侧确实出了问题,但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性问题,因而要转向,需要着手从供给端改革,来激活市场。但不能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一窝风地快马加鞭搞供给侧改革,而把需求侧改革晾在一边。双方必须同步,且相向而行,才能重新点燃市场激情。
供需双方相向而行,就是要两端发力,不要“一头热一头冷”,要设法将供给侧的四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创新与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投资、外贸、消费亲密有机地对接起来,形成新的市场魅力。比如,现在我国国人一窝蜂地到国外扫货,大包小包地购物,就连日本的马桶盖也成了抢手货。要把这部分购买力转化为内需,就要在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同时发力。
就供给侧而言,要加大消费新品开发。现在人们都说内需不旺,库存积压严重,其实是产品结构出了问题,犯了计划经济年代的老毛病,经济学上叫“路径依赖”,只埋头生产,不抬头看市场。过去几十年,国家层面主要是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即大众式供给价格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有目共睹的是,同一件产品出口的品质就高一些,卖给国内的品质就差一些,迫使很多中等收入群体出国买“中国制造”。在企业层面,有的是缺少高素质的劳动力,难以适应新技术潮流;有的是融资能力差,“腰眼无铜”,一钱逼倒英雄汉,无法加大研发;有的是技术老旧,产品难以出新;还有的是没有创新能力,因循守旧,或只是复制别人的技术,产品雷同化现象严重,就只有靠打价格战维持营销,结果是亏本赚吆喝。如果企业下功夫提高员工素质,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技术研发,发挥创新精神,研发出当下消费者最渴求的产品打入市场,并与全球同类产品比肩而立,国人怎会舍近求远,既劳神,又费力气,跑到国外去抢购呢?同时,需求侧也要同步跟上。必须引导消费者克服“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老眼光,不出国门就能买到心仪的物件,何必非得要出国购物?可见,供需两侧相向而行,就能开辟市场新天地,经济增长也就有了源头活水。
供需相向而行,就是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很多时候人们做事往往是注重了一头儿,又会忽视另一头儿。如果供给侧改革风生水起,而需求侧改革却不见彩虹,供需还会错配。眼下电动汽车就是遭遇了这种尴尬,几年前电动车生产大跃进,2007-2008年,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达到3400家,而到了2014 年底,经过复查与验收,只剩下不到1200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393家。电动车产业原本是一个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但大伙一哄而上,结果产能过剩,大浪淘沙,生产企业经历了无情洗牌。这也是过份强调市场需求而造成的恶果。现在要重新审视电动车产业,就要将供需两侧“摆平”。
供需相向而行,就要在政策配套上相互协调,避免“撞车”。眼下,简政放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都是供给侧改革的政策,都是在放手让企业家去创新,那么需求侧的改革政策也应遥相呼应。在去年年底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抓住关键点、打好歼灭战。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这其中就是在需求侧出台的改革政策。而保持有效投资力度,着力补齐短板,则是需求侧改革的重点。
(作者为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