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不同内涵

2016-04-05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修正主义修正马克思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165)

长期以来,伯恩施坦提出的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容被斥责为“修正主义”,但伯恩施坦自己则把“修正主义”理解为理论和政策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改变,创新的结果。因此,全面梳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由来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内涵,对系统研究伯恩施坦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应大有裨益。

一、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由来

“修正主义”(revisionism)源于德语,是“修正”(revise)一词的派生词,“修正”的基本含义是“经过深入的考察后得出的另一种判断”,词语本身没有贬义。

1896年后伯恩施坦在考茨基主编的《新时代》上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连续发表六篇背离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在德国什么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卢森堡、倍倍尔、普列汉若夫和列宁等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对伯恩施坦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批判。著名的第二国际左派领袖、女社会活动家、理论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罗沙·卢森堡对伯恩施坦的批判最为激烈,她是提出“修正主义”的第一人。在此之后,“修正主义”一词逐渐等同于“机会主义”。

1899年4月,卢森堡出版了她的新书《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对伯恩施坦的一些观点进行批判,首次提出了“修正主义”。在此书中她指出:“修正主义理论,整个说来,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表现出它的特征:这是以庸俗经济学的精神,以资本主义停滞论为依据的社会主义停滞论。”但是,卢森堡对伯恩施坦的批判还不够深刻,影响也不大。

1908年,伯恩施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再版序言中对外界对修正主义的批评进行了反驳,从正面使用了“修正主义”一词。他提出“修正”的理由“只是因为历史条件、政治经济条件已经发生变化”。“任何一种新的真理,任何一种新的认识都是修正主义。既然发展不会停顿,既然斗争的形式也要随着斗争的条件一同受变化规律的支配,在实践中和理论中也就永远会出现修正主义。”他甚至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当时也是修正主义者,他们是社会主义历史上所见到过的最大的修正主义者。”

列宁是彻底批判“修正主义”的第一人。1908年,为纪念马克思逝世25周年,列宁写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一文,对修正主义进行了较全面的批判,激烈指责修正主义是“伯恩施坦以最嚣张的态度和最完整的形式提出了对马克思学说的修改,对马克恩学说的修订”,是“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个反马克思主义派别”。列宁随后又在多篇论著,如《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欧洲工人运动中的分歧》等中,对修正主义做了更深刻的批判。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提出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最终目的微不足道,运动就是一切”等思想“难免会引起精神高度敏感的革命左派的警惕甚至是极力反扑。令人遗憾的是除了激烈的排斥和批评,左派并没能正确地回答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1]

作为洪水猛兽的“修正主义”在十月革命后不但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其内涵和外延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不仅指社会民主主义的改良主义政策,而且也被用来作为不同政见者的代名词,远远偏离了“修正主义”的内涵。

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内涵

1.列宁等认为的“修正主义”

伯恩施坦从1896年开始在考茨基主编的《新时代》上连续发表了六篇背离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899年发表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系统阐述了他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修正,提出了和经典马克思主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对资本主义“崩溃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最终目的和运动”等问题进行重新探讨。这引起以卢森堡和列宁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极大不满,伯恩施坦被斥责为叛徒,其思想也被指责为“修正主义”。

由此可见,列宁等所认为的“修正主义“是指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批判和修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恢复活动的第二国际也被泛指为“修正主义”,20世纪40年代末在批判铁托和南斯拉夫共产党的“修正主义”时,和自己政见不同的外国共产党和本国反对派被称为“现代修正主义”,如在上世纪60年代中苏大论战中,毛泽东和赫鲁晓夫间就相互攻击,前者指责后者是的“修正主义者”,而后者回击对方是“教条修正主义”。

2.伯恩施坦认为的“修正主义”

对于思想被斥责为“修正主义”,伯恩施坦在其随后的著作里,以及一些活动中,进行了辩解,赋予了“修正主义”正面的内涵,把“修正主义”理解为理论和政策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改变,创新的结果。

1909年,他在为《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出版十年撰写的序言中说:“任何一种新的真理,任何一种新的认识,都是修正主义。既然发展不会停顿,既然斗争的形式也要随着斗争的条件一同受变化规律的支配。那么在实践中和理论中也就永远会出现修正主义。”[2]

理论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时代去发展理论,而不是根据理论去剪裁时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的时代背景向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伯恩施坦曾竭力调和马克思的学说与实践相矛盾的地方,但是困难越来越大,他在为费边社做“马克思究竟教导了什么”的演讲时,才完全明白这种设想是不可能,“我想帮助马克思,想说明,他所说过的一切都已经发生了,而一切没有发生的,也是他曾经说过不会发生的。但是,当我完成这个作品去作演讲的时候,我的头脑里闪过一个念头:你歪曲了马克思,你所讲的不是马克思。”[3]。

演讲结束后.面对社员休伯特·布兰德的几个问题,他仍照老一套回答,但是这给了他很大的刺激,“我悄悄地对自己说:这样下去不行。想调和不能调和的东西是徒劳的。需要做的毋宁说是弄清楚,哪些方面马克思仍然是正确的和哪些方面他是不正确的。要为纪念马克思做点事,最好是丢掉他的不正确的东西,而不要把他的理论拉长到可以证明一切,因为这样一来它就什么也不能证明了”[4]。于是,他认为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作“一次修正、审视和析疑的尝试”[5]。

在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和第二国际内的大部分理论家对伯恩施坦的思想都进行了猛烈地批判,但是伯恩施坦所提出的“修正主义”思想没有被信服地批倒,根本原因是伯恩施坦不是以马克思主义来论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而是从时代背景出发,以经济、政治、文化、阶级结构变化的数据支撑自己的论点,论证马克思主义修正的必要性。曾经极力批判伯恩施坦的理论界头面人物考茨基在后来就曾说过:“‘伯恩施坦没有叛变,他没有成为我们的敌人’。他甚至在一篇纪念马克思逝世50周年的文章中把伯恩施坦和马克思相提并论。批判伯恩施坦最厉害的普列汉诺夫后来也改变了看法,接受了伯恩施坦的大部分主张”[6]。

三、总结

通过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由来和内涵的梳理,我们至少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是我们在看待和研究伯恩施坦,以及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时应注意的。

1.应正确看待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产生的原因。

长期以来,有些研究者从狭隘的人格角度提出,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失去了约束,忘恩负义,才开始在《新时代》上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简简单单的“忘恩负义”是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这不但是对伯恩施坦的侮辱,也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侮辱,因为恩格斯多次对伯恩施坦进行大家赞赏,夸赞他是“很正派和有用的人。爱德在理论上的思路开阔,而且敏锐机智”,“经得住坦率的批评、正确领会最主要的东西,值得信赖。和那种粘在党身上的糟糕透顶的青年文人相比..,是真珠子”[7]。恩格斯晚年还让伯恩施坦协助自己整理马克思的手稿,在1893年7月底更是指定伯恩施坦为自己遗嘱的三个执行人之一。对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产生的原因,我们应该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从当时的历史事实,从当时大的历史背景去寻找,离开这一根本是不可能对伯恩施坦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做出公允和有意义的评价的。19世纪末的西欧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从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伯恩施坦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也是伯恩施坦所看到的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新的“斗争的条件”。伯恩施坦提出“修正主义”思想的具体背景情况,作者在2011年第7期的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上已进行过详细论述,在此就不再赘述。[8]

2.应正确看待伯恩施坦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做法

诚然,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思想中有些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轨道,是错误的,但是他能根据时代的变化,适时提出新的理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尽力实现理论与时代相适应,而不是为了理论而刻意去剪裁事实,这应该值得我们肯定,也应是我们在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中应有的态度和做法。对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止一次地说过,他们的学说是理论,而不是教条,时时刻刻都应以当时的事实为依据去运用他们的理论,《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曲折前行中,历经风雨而能够步履坚定,带领着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除了党的性质外,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党拥有“解放思想,事实求是”这一思想路线,能够做到根据事实去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3.应正确看待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内容

如果因为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修正,就不加取舍地斥责其思想理论为歪理邪说,这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拥有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在当今这一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党十分重视同其他政党间的交流和合作,希望在相互借鉴中获得新的发展。特别是对与科学社会主义同根同源的民主社会主义,及其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的交流。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的看待,不单单关系到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看待,还关系到能否正确看待,以及能否有效地与民主社会主义,以及社会民主党的交流。同时,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中的一些方面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如阶级合作理论,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在我国追求实现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目标的要求下,伯恩施坦的阶级合作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供汲取效成分。

综上所述,通过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由来及内涵的把握,我们应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拥有基本的正确态度。

猜你喜欢

修正主义修正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Some new thoughts of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 Based on Miall's paper(1985)
修正这一天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合同解释、合同补充与合同修正
软件修正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