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整体性视域下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2016-04-05谢剑桥
谢剑桥
摘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其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理论体系,后者又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理论等内容。这些理论成果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关联性,必须从整体性的视域加以研究和把握。
关键词:整体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3-0024-0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本土化的过程和产物,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整体性角度予以研究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课题,其基本内涵就是指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宏观的视野进行审视、探寻它们的共同特征、价值取向、内在逻辑、基本结构等,以便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避免使理论研究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碎片化” 的形而上学境地。
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共同的哲学基础、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
首先,两者具有共同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主要表现在: 实事求是的核心观点、科学的实践观、矛盾学说、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总体来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 根据具体矛盾和历史任务的变化分别提出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实事求是。可以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始终是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全过程的一根红线。
其次,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虽然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却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原则,即两者都坚持以是否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价值原则,充分体现了历史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毛泽东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1](P.243)并且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唯一宗旨。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深刻提出了衡量改革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落脚点就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同志还提出要把 “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2](P.194)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这些都突出体现了邓小平理论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的价值标准。江泽民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新型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到心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最后,两者都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客观地说,中国传统优秀思想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某种契合与融通之处,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条件,并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毛泽东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例如,毛泽东同志用东汉班固《汉书》中的“实事求是”来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说明实践出真知;用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来说明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法;用“愚公移山”来说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巨大力量,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来说明党内斗争的方针等等。邓小平同志理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讲话、谈话以及答记者问,这种表达形式深入浅出而又通俗易懂,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简练和睿智的方面,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如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保民”、“富民”的民本思想,“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重务实、反空谈的工作作风等,在邓小平的讲话和著作中都有诸多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充分借鉴和吸收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它从总体上蕴涵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以文化人的德治理念,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等等,而且都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在科学发展观中也包含和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如先秦时期的“重民”、“保民”、“爱民”思想,“民贵君轻”思想,反映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孔孟所倡导的“尽心知性”、“与天地参”的伦理和谐思想等,这些传统的治国理政的思想和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都成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重要传统文化渊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整体,主要体现在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和理论主题的共同性方面。
(一)理论渊源的共同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理论渊源上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如都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等等。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邓小平突破了单纯从生产关系方面去定性的传统思维,而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地进行了新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P.373)再如“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就是坚持把生产力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统一,把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此外,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上,也是对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继承和发展。二是对理论精髓的继承和发展。例如,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理论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与时俱进”;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提出了“求真务实”,显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都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对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的继承和发展。三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目标的共同性和继承性。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确立的奋斗目标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以后,调动亿万劳动人民的积极性,经过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创造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极大地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最终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谐社会理论、全面小康社会理论等都是在结合中国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对奋斗目标进行的明确化和具体化。
(二)时代背景的共同性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两级对立格局的结束,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都迫切需要在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下加速发展自己。时代主题的转换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新的挑战,亟待新的指导思想的出现——邓小平理论应时而生。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演变,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的较量也空前激烈,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国情、世情和党情阶段性变化的情况下,探索新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通过加强和改进执政党自身的建设来有效治国理政。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放眼世界,高屋建瓴地适时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这完全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是对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新理念。
(三)理论主题的共同性
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时代背景和精神实质方面具有其共性,那么它们也必然有共同的核心命题,而且对理论核心命题的判断断然是不能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个问题在当前理论界是有共识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来看,从邓小平到胡锦涛,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针对不同的历史任务都围绕这一主题作出了极大的理论贡献。但在紧密围绕这一核心命题的同时,在具体表述上都又各有侧重:邓小平理论侧重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侧重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侧重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侧重点的差异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历史任务的特殊性,但其理论内核是相通的。不明确这一点,就难以从整体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角度来思考整个中国特色社会来把握理论体系的。
在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卓越的政治智慧、理论勇气和改革魄力,正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披荆斩棘,继续成功推进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新的结合,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必将再添新的光彩,新的理论形态也必将继续科学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肖贵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及其内在联系 [J].思想理论教育, 2007,(1).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