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2016-04-04刘晓佳
刘晓佳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 132200)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刘晓佳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200)
摘要:教师压力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证明,教师职业是一个高压力职业。从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教师压力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发现目前教师压力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师压力;研究现状;建议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始于上世纪20世纪70年代引起广泛关注,西方国家把它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来研究。近20年来,这一方面的研究愈加全面深入,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教师的压力问题也日益彰显,教师群体成为高压力的群体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不少学者的关注,并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压力究竟是利还是弊,取决于压力的大小,也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认识和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下,教师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本文对当前国内外教师压力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述,以期对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教师压力的定义
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Kyriacou和Sutcliffe率先在《教育评论》(Educational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性文章。在该文章中,作者给出了教师压力的定义,将教师压力定义为教师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如生气、焦虑、紧张、沮丧或失落,这些均是由教师职业这一工作引起的。该定义模式实质上是把教师压力当作一种负面的情绪经历,这种经历是由于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境况对他们的自尊或健康构成了威胁而产生的。在随后的研究中,有关压力的定义模式就非常丰富了。例如,有些研究者用压力这一术语来指个人产生的压力和要求的程度,并且用术语“紧张”来指这种压力的反映;有些研究者依据一个个体的要求及其对付这一要求的能力的不协调程度给压力下定义;另外,很多研究者也已关注教师“累垮”的见解,那是被视为一种情感、体力和态度的疲劳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在一些长期不能成功和有效地处理压力的教师中得以蔓延。
20世纪70年代Kyriacou和Sutcliffe发表了一篇关于教师压力研究的文章,将教师压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也有研究者将教师压力定义为对教师要求与教师应付这些要求的能力不相符合的程度,参考以上关于教师压力的描述,我们将教师压力定义为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及外界各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
2 教师压力的研究现状
2.1教师压力的研究方法
大量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采用了定性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访谈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研究教师压力源、教师调节压力的中介变量、教师压力结果。少数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压力问题,研究者通过针对教师压力源、压力结果设计实验,用具体的手段对教师压力中介调节因素进行干预或训练。如一些调查只用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你压力有多大”?被试者从提供的以下五级选项中选取最符合自身的答案:无压力、稍有压力、适度压力、很有压力、极有压力,让教师评定自己所感受的压力程度;另一些研究者依据教师的回答,以一系列教师压力来源发生的频率为基础编制一个详细的目录,并统计每一压力源所生成压力的强度。另外,有些研究者通过教师的心理指标、生理指标或行为指标来测量教师的压力,如教师的不愉快情绪体验、教师上课时的心率或尿中的荷尔蒙含量、旷课或消极怠工等行为。大量的研究都使用有效地统计技术,从不同方面说明哪些问题与教师压力有关。部分研究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教师压力问题,研究者基本上通过针对教师压力源、压力结果设计实验,用具体的手段对教师压力中介调节因素进行干预或训练。一些干预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的核心——情感衰竭可以通过干预训练而得到缓解,尤其是通过应对技巧的使用,如放松技巧、认知重建和社交技巧等;West,Horan,&Games(1984)发现,通过四个月的压力“转移”训练,可以降低教师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水平;王文增认为干预训练可以降低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缓解职业压力感;骆宏等研究证实了以问题解决和认知重构为核心的压力管理训练对改变小学教师压力应对方式确有效果。
2.2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
(1)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研究。基里亚克(Kyriacou,1989)总结了六种教师的重要压力根源:时间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的冲突;库伯(Cooper)列出了一个完全、简明的六种工作压力源,它们是有特点工作的压力、角色压力、人际压力、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发展、家庭工作相互作用;国外也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压力感直接源于他们的认知,尤其是非理性认知,教师对其环境的感知理解以及所感觉到的控制程度是形成其压力水平的重要因素;费瑞德曼(Friedman,2000)曾对新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检测,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被试者其工作压力低,自我效能感低的被试者其工作压力高。1999年Elaine专门研究了职业教师压力与个体内在素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师个体的角色准备、职业态度、健康状况、职业自信心和自尊心是重要的压力来源;国内学者林小群等对结构模型研究认为:学生因素、家长因素、工作因素、考试压力、职业期望、学校组织气氛、自我发展需要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叶枝平(1997)通过实验研究发现A型人格的被试比B型人格的被试更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产生压力。虽然各个研究者对教师压力的来源进行的不同的研究,但是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认定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综合起来有三大部分:组织的特点(如角色压力、对别人负责、时间压力、缺乏监督、组织氛围、人际关系、职业生涯发展等)和工作本身的特点(包括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中的内在内容)、工作之外的家庭社会因素(社会竞争、社会角色和技术的改变以及配偶的关系)和个体因素(包括对变化的容忍、自尊、自我中心注意、坚持性、人格和自我效能感、认知方式)。
(2)教师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应对(Coping)作为压力过程的中介调节要素之一,在众多有关压力处理的策略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福克曼与拉扎罗斯(Folkman&Lazarus)将应对的定义为:“所有认知和行为上对要求的掌握、减少和容人的努力”。马塞尼(Matheny)和他同事们将应对分为斗争应对与预防应对。斗争应对是指个体通过直接的手段减轻或打败压力源的应对策略,它包括监视压力源和症状、集中资源、攻击压力源、容忍压力源、降低唤起;而预防应对是指个体通过对要求的感知的认知结构调整或通过对压力后果的不断抵抗来防止压力源出现的努力,包括通过生活的调整躲避压力源、调整要求水平、改变产生压力的生活方式、扩展应对资源等。国外关于教师怎样应对压力的研究表明,教师常用的压力应对策略有:尽量适当的处理问题;避免对抗;工作后尽量放松;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控制感情;给特别的工作更多的时间;与他人讨论问题交流感情;有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活;提前打算和优先解决问题;认识自己的不足。不难看出,这些应对策略反映了前面提到的斗争应对与预防应对两种压力应对策略的一种融合。另外Fredrickson认为积极情绪拓展注意范围、提高行动效能,并有助于机体获得身体、智力和社会资源;社会支持通过主效应模型(The main effect model)和缓冲模型(Buffering model)两种机制缓解教师压力,主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无论个体目前的社会支持水平如何,只要增加支持,必然能降低个体的压力水平;缓冲模型认为,社会支持仅在压力与身心健康之间发生联系,它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这两种模型各自都得到了许多实验研究的证实,而且这两种模型也都证明了社会支持对缓解压力的积极作用。国内学者陈德云总结国外研究结果提出了“开设教师压力管理培训研讨班、理性一情感疗法、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模式、校长为缓解教师压力而努力”等四个教师压力应对策略。
(3)教师压力结果的研究。就产生的结果来说,压力给人们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在积极影响方面,适度的工作压力可能促使人们更加积极的去面对人生及工作,但当工作压力过大或人们不能正确地处理压力时,压力就会带来各种消极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压力的工作结果必然降低工作效率,影响身心健康并影响个人的成长与认知。研究显示教师压力与其身心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教师压力变量能预测教师身心健康变量。Monteiro(1990)认为压力是致病的关键,40%~5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而工作压力将造成个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困扰,即教师工作压力对教师本身产生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行为和生理方面。美国学者迈纳(J.B.Miner)和布鲁尔(J.F. Brewer)、英国学者哈格里夫斯(D.Hargreaves)分别指出长期的工作压力会造成情绪失常和情感疲倦,具体表现为莫名的焦虑、压抑、担忧、受挫感、无助感以及缺乏安全感,并且经常感到不安,性格脆弱,丧失自信心,对工作不满意感到疲惫等。另外,工作压力还会导致教师出现行为冲动、易激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吸烟喝酒、旷工、职业倦怠、改行、提前退休等不良反应。
3 教师压力研究的评价及建议
(1)研究对象范围不够广泛。在研究对象上,关于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他教师群体如高校教师、幼儿教师、私立学校、职业学校、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师的相关研究较少。不同群体的教师,他们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以及所面临的压力等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压力状况会存在差异。但在现实的调查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却以某个群体教师的压力状况来判断教师压力的整体状况,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加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的研究,多做一些横向的比较,揭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中存在的共同性与特异性。
(2)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国内外有关教师压力的研究多数用定性的方法,探索产生教师压力的来源、教师压力应对策略、压力对教师身心健康与行为的影响等问题;同时这些研究通过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哪些因素是教师压力产生的来源,教师压力与教师身心健康及行为的相互关系;另外有少量研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如何用合适的方法或策略进行压力应对。我们需要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先调查后实验,通过现象揭示教师压力的本质,总结教师压力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3)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目前很多有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都集中于压力源、压力后果及压力源与压力后果两者关系的研究;对于压力应对的研究涉及较少,而在现有的一些研究中,研究者多数采用象SCL- 90这样的症状检核表,将压力应对方式的测量结果同消极后果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评价哪些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哪些是“消极的应对方式”。我们主张探明,何人何时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处理什么具体问题或情绪困扰,采用何种指标进行评价,何种应对方式是积极的、何种应对方式是消极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研究在某种情景中某些人运用某种应对方式是最好的,而不是片面的将逃避或回避、否认看成是“消极的”。另外,研究学校组织如何采取有效地干预策略来减少教师的压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压力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最有趣的一个方向,可能就是成功处理压力的措施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比如如何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4)教师压力研究仍需努力。教育改革在不断地进行,在不同时期,学校的课程内容、学校的教学方式和评估程序在不断地变化,学校如何管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也在不断变化。对于教师压力研究来说,我们需要更新以往研究中的数据,探索压力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特别要注意学校里正在引起需要强调的高水平压力(如中小学教师的学生升学率、高校教师的科研业绩考核等等)的变化,对在因处理变化时所产生的压力方面需要进行特殊的研究,以便这样的研究能给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关于各种教育改革是如何影响教师压力过程的建议。
4 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
在我国,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并不多。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蓬勃发展,教师正面临新的课程改革和旧有教育观念革新的新局势,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有把握不准的可能。为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压力感,尤其是在面对升学压力和素质教育等难题时,他们感到手足无措。在广大农村,教师工资难以兑现,严重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些都有可能给教师带来压力。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我国教师或某一教师群体做一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探究我国教师总体压力感情况、压力源情况、各种压力源的影响系数、不同学校教师压力感情况,进而研究压力处理措施等等。
参考文献
[1]Kyriacou,C&Suteli,J.,acherSss:aview.EdueatialReview,1997,(29).
[2]陈德云.教师压力分析与解决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 (12):53-56.
[3]郭思,钟建安.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 (4):931-933.
[4]王文增.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大连:东北师范大学,2002.
[5]骆宏,马剑虹.压力管理训练对小学教师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8-9.
[6]Phillip L.Rice等著,石林等译.压力与健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7]陈德云.教师压力应对讲座(中)[J].计算机教与学,2004,(6):59.
[8]张鼎昆.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7 (1).
[9]赵立芹,张海燕.教师压力成因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 (2):38-40.
[10]林小群,等.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结构模型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3):44-51.
[11]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总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20-24.
[12]蒋长好.积极情绪与压力应对[J].中国临床康复,2005,28(9):180-182.
[13]陈超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4.
[14]Pithers RT,Rebecca S.Person-environment fit and teacher stress [J].EducationResearch,1999,41(1).
[15]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心理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6]许延礼.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17]梁宝勇,郭良才,刘畅,等.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I.应付的概念模式与效果估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3): 188-l90.
A Summary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Stress
LIU Xiao-jia
(Jili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lin,Jilin 132200,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 teachers' stress is a worldwide research subject.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occupation of teacher is one with great pressure,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the analyzed the researches on teachers' stress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four aspects,it found the problems in researches on teachers' stress,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search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teachers' stress;research status;suggestion
作者简介:刘晓佳(1981-),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收稿日期:2016-01-27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80X(2016)02-00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