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SS评分和OCSP分型分层对静脉内溶栓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
2016-04-04西安市北方医院神经内科西安710043秦晓琴
西安市北方医院神经内科(西安 710043) 秦晓琴
NIHSS评分和OCSP分型分层对静脉内溶栓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
西安市北方医院神经内科(西安 710043) 秦晓琴
目的:探讨基线NIHSS评分和OCSP分型分层对静脉内溶栓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分析,评估基线NIHSS评分和OCSP分型分层对于静脉内溶栓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是否有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通过NIHSS评分和OCSP分型分层评价发病6h内接受静脉溶栓脑卒中患者的溶栓安全性,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作为初级预后评价指标。结果:84例患者中,42例NIHSS评分≥20分,42例NIHSS评分<20分,其中卒中症状分类,TACI38例,PACI18例,POCI6例,LACI22例,高、低评分患者SICH发生比例分别为11.1%:9%(P=0.69),在TACI患者中SICH发生率最高(28.9%),依次为LACI(11.1%),PACI(4.5%),POCI(0);在调整年龄和基线血糖水平和入院后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与非TACI患者相比,SICH在TACI患者中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OCSP临床分类可帮助评估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危险性。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如何通过及早有效的干预治疗及预后的判定,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是我们一直研究的重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在临床中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对于判断病情的预后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基线NIHSS评分能够强烈预测急性脑卒中的预后,且分数越高,预后越差[1],而极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脑卒中预后起到了良好的疗效,但因静脉溶栓带来的出血风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不同部位及面积的脑卒中其预后差异巨大。急性脑卒中的分型方法有很多,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shinecommunitystrokeproject,OCSP)分型为缺血性脑卒中常用的分型[2]。本研究采用OCSP分型是以求在影像学尚不能清楚显示病灶时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而对于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影像学尚不能清楚显示病灶的部位及大小。本研究通过NIHSS评分和OCSP分型对于静脉内溶栓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是否有预测的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收集2011年8月至2016年2月在西安市北方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发病均在6h内,有溶栓适应证,在时间窗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评价发病6h内接受静脉溶栓卒中患者的溶栓安全性。
2 方 法
2.1NIHSS评分:所有入组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层为轻中度卒中(评分<20分)和严重卒中(≥20分)。
2.2OCSP临床分型标准:将84例患者按OCSP分型标准分为4型:①完全性前循环梗死(TACI); ②部分性前循环梗死 (PACI);③后循环梗死 (POCI); ④腔隙性梗死(LACI)。
2.3 分析方法:患者按NIHSS评分分层为轻中度卒中(评分<20分)和严重卒中(≥20分),同时按OCSP分层为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或腔隙性梗死(LACI)。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做为初级预后评价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NIHSS评分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比例 结果显示,静脉溶栓后NIHSS评分≥20分发生SICH为26%,NIHSS评分<20分发生SICH为1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029,P>0.05)。
2OSCP分型的构成 84例中TACI患者38例(45.2 %),PACI患者18例(21.4%),POCI患者6例(7.14 %),LACI患者22例(26.2%)。
3OSCP分型中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的比例 静脉溶栓后在TACI患者中SICH发生率最高(28.9%),依次为LACI(11.1%),PACI(4.5%),POCI(0)。在调整年龄和基线血糖水平和入院后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与非TACI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5),SICH在TACI患者中发生率明显增加。
讨 论
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对于脑卒中的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为静脉溶栓治疗,但是不能回避的是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也增加了,因此, 我们急需寻找一种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既能有效的评估溶栓治疗的疗效,又能有效的避免SICH的风险。在治疗前及时作出相应的疾病亚型的诊断对于急性脑卒中的超早期治疗及脑功能恢复等有重大意义。
本文通过观察84例患者静脉溶栓后NIHSS评分初步判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然后通过OCSP分型确定不同血管阻塞的情况来了解静脉溶栓的疗效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症状性颅内出血是影响静脉溶栓患者的预后一个关键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TACI型发生SICH的风险最高,TACI型患者多为大脑中动脉闭塞引发的大面积脑梗死,其侧枝循环的代偿能力差,故其溶栓效果差,出血风险高。而我们通过OCSP分型在溶栓开始前进行评估,预测SICH发生的潜在风险。OCSP分型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性脑卒中的分类方法,一般分为 4个亚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3]。它的优点是在影像学检查还不能发现病灶时可根据临床表现准确、快速地区分有明确特征的 4个亚型, 并同时提示其闭塞血管和梗死灶的大小及部位,与影像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5]。本研究显示,通过静脉内溶栓治疗,对于不同的亚型,能够预测其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的情况。对大多数患者来说 ,由于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一般很难在发病的6h内行DWI/PWI检查;而CT摄片在6h内对梗死灶的判断意义不大, 因此,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上,OCSP分型更能体现出简便、实用、准确、有效的优点。同时通过本研究预测静脉内溶栓其颅内出血的风险,有助于评估脑梗死的病因和预后, 指导临床治疗 ,希望给临床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
[1] 黄小钦,贾建平,马青峰,等 .NIHSS评分结合CT血管成像对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 16 ( 2 ): 109-112.
[2]SungSF,WuCS,HsuYC,et al.OxfordshireCommunityStrokeProjectclassificationbutnotNIHSSpredictssymptomaticintracerebralhemorrhagefollowingthrombolysist[J].JNeurolSci,2013,324(1-2):65 -69.
[3] 常华军,全亚萍,陈顺中,等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改良TOAST分型和OCSP分型关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10):897-901.
[4]WlodekA,Sarzynska-DlugoszI,SandercockPA, et al.AgreementbetweenheclinicaloxfordshirecommunitystrokeprojectclassificationandCTfindingsinpoland[J].EurJNeurol, 2004, 11(2):91-96.
[5] 李振东, 朱良付, 杨智云, 等.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的效度评价[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4, 30(1):17-20.
(收稿:2016-05-20)
脑血管意外 @NIHSS@OCSP预后
R
A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1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