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舞蹈音乐的选择与运用

2016-04-04尹家梅云南省文化馆

民族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舞蹈创作音乐

■尹家梅(云南省文化馆)

浅谈舞蹈音乐的选择与运用

■尹家梅(云南省文化馆)

舞蹈所包含的美学、音乐等学科理论要求我们从舞蹈、音乐自身出发进行舞蹈音乐的探讨。舞蹈离开音乐的滋养就像鱼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水源,虽然不至于立马死亡,随着时间的流逝终将消亡。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舞蹈艺术,而不同的舞蹈艺术搭配不同的音乐形式,又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这样排列组合一下,就会有许多舞蹈需要音乐的渲染;而音乐的创作不是一时之功,对创作者的灵感和创作环境要求严苛,由此可见舞蹈音乐选择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从舞蹈中音乐的作用、舞蹈受音乐的创新以及舞蹈艺术对音乐的选择与运用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舞蹈中音乐的作用

首先,音乐可以指导和激发舞蹈艺术。舞蹈家乌兰诺娃结合自身舞蹈经验曾经发过这样的感慨:“只有理解音乐的真谛,从音乐本身出发指导舞蹈,才会产生扣人心弦的舞蹈艺术。”可见,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通过音乐与观众产生共鸣,使舞蹈更好地深入观众的心中,舞蹈与音乐互相补充,从而达到视听感官上的震撼感受。

其次,音乐与舞蹈要实时比对。音乐促进舞蹈的创作,音乐与舞蹈对照同时同步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因此,艺术家既可以依据音乐的节奏和脉动去创作舞蹈艺术,又可以依据已经完成的舞蹈艺术去临时地创作适合的音乐,达到最好的舞台效果。不论走何路径,音乐与舞蹈都要进行实时比照。

再次,音乐促进舞蹈表演者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的激情。譬如,幽怨的音乐便于渲染舞蹈想要展现的氛围,有了这样的表演氛围,舞蹈表演家们自己身临其境,促进自身进入舞蹈氛围,舞台表演效果更加打动人心。这其实跟我们看恐怖片有一样的效果,影片本身不一定有多么恐怖,但是背景音乐已经让人感到深深的战栗。

音乐启发舞蹈创作技法的研发

基于音乐的基础,舞蹈艺术可以不断进行更迭,这主要源于音乐激发了创作的动机。所谓动机,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弱拍和重拍的最基本的单位,隶属于主体同一性。舞蹈艺术基于音乐的基础力求达到舞蹈与音乐的高度融合,这种方法叫作“交响编舞法”。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舞蹈创作中,但并不是唯一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层次逐渐加深,内容逐渐充实。

很多艺术创作都利用了这种方法,例如著名舞蹈家伊万诺夫的《天鹅湖》,整个舞台剧的闪光点就是利用这种彼此交错的方法创作出来的,使整个舞台剧闪亮发光。巴兰钦在描绘芭蕾的画面中运用这种方法创作了闻名世界的《柴可夫斯基曲》。运用这种方法的舞台剧有很多,这种舞台剧的共同点就是创造很多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动传神的舞蹈动作或人物。

想要充分发挥这种方法的优势,受音乐影响创作更多的舞蹈艺术,就要重视音乐的作用,尽量忽略舞蹈本身,不要被规则所束缚,不要为了创作而创作,合理开发和引导创作者激发创作动机,创作出结构分明、层次清楚,蕴含深刻人文特色、社会教育价值的令人欣赏的深刻舞蹈艺术。切忌照搬照抄,那样只会创作出肤浅、令人诟骂的舞蹈艺术,完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总之,受音乐影响创作出的舞蹈艺术,具有贴近生活,充满生活情感,饱含激情,感染观众的特点。

舞蹈艺术对音乐的选择与运用

舞蹈集艺术、音乐多种元素于一身,包含美学、音乐等多学科理论,舞蹈音乐的选择与运用对于舞蹈本身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舞蹈艺术对于音乐的选择的运用:

(一)音乐与舞蹈艺术的主体一致性

所谓音乐与舞蹈的主体一致性是指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音乐赋予舞蹈随着时间流逝,使时间融入舞蹈本身。由此可知,舞蹈艺术包含多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如舞蹈创作者的情绪、心理状况以及舞蹈创作者所处的社会大环境都对舞蹈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现实中,舞蹈艺术家们往往较肢体动作重于语言词汇,这也是由舞蹈本身的概念导致的。

虽然舞蹈艺术更注重舞蹈自身,由于音乐对舞蹈艺术家创作的敏感性影响,只有与音乐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刺激舞蹈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激发灵感,刺激创作者传造出更感人和深刻的舞蹈艺术。舞蹈创作者与舞蹈者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又会使舞蹈与音乐整体呈现不同的效果。尽量消除这种差异就要求舞蹈创作者对音乐有足够的了解,能够把握一个主题,这样不论是舞蹈创作者还是舞台表演者都能紧抓主题。观众也能更好地理解舞蹈创作者的表达理念和情感,以后对于舞蹈的热爱和理解上一步新的台阶。对于以后生活感悟和灵感能够分清楚主次,有自己表达的思维和框架。

(二)舞蹈艺术中音乐可以陈述剧情

舞蹈艺术中音乐可以陈述剧情是指音乐可以告诉观众舞蹈接下来的发展和剧情演化。音乐存在与舞蹈中有着深远的历史,在古代就有“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的说法,这是源于《乐记·乐象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由人的内心出发产生诗、歌或舞,内心指向,然后才会表露在外面。由此可见,舞蹈艺术中音乐可以陈述剧情,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后来无数中外舞蹈艺术家们都印证了这个。吴晓邦认为舞蹈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完整性离不开音乐的辅助,他认为自己可以在音乐中获得舞蹈形象。

此外,舞蹈艺术也具有独立性,也有不少舞蹈艺术家苦心钻研不同音乐伴奏的舞蹈艺术。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上看到同样的舞蹈动作搭配不同音乐的视屏,感觉毫无违和感,但这与舞蹈和音乐可以分离是两个概念,只是舞蹈可以普遍适应于多种音乐,并不是舞蹈与音乐的分离,音乐还是舞蹈的重要组成元素。我国舞蹈创作者不断利用拟声音响效果作用于舞蹈艺术,创作出一个个打动人心的舞蹈艺术。如舞蹈创作者王曼力的《无声的歌》,贴近于表现狱中斗争。一千个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共同演绎中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阿拉贝斯”既可以表现悲伤、痛苦的情感,同时也能表现快乐、骄傲。不同的舞蹈动作在不同的舞蹈创作者眼中有着不同的含义,敢于创新,不要拘泥于表面的规则和肢体语言,那样才能赋予舞蹈和音乐旺盛的生命力。

总之,舞蹈艺术与音乐相互独立而又相辅相成,互相影响,音乐在舞蹈艺术中起着陈述剧情和推进剧情发展的作用,音乐与舞蹈艺术共同作用,使舞蹈艺术的展现更为合理。

(三)舞蹈艺术中音乐所蕴含的语言特性

舞蹈艺术中的肢体动作是一种表达方式,确切地说是一种沟通的语言。舞蹈动作具有能动性的特点,怎样创作舞蹈的肢体动作,增加和推进舞蹈的艺术进程,提高观众对舞蹈创作者的解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吴祖强认为音乐辅助舞蹈展现创作者的内心,提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性,宣称他从《义勇军进行曲》中提取出作曲者想要表现的舞蹈形象。同时音乐又可以具有极具地方特色的特征和性质,如陕北的民歌、陕南的秦腔、东北的二人转。

音乐与舞蹈的浑然一体使观众更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著名的舞蹈剧《好大的风》就充分利用音乐模拟电声,同时利用唢呐伴着鼓声等乐器将舞台剧送入高潮,这也是舞蹈剧经常用到的音乐渲染。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就因为它具有无与伦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舞蹈艺术中音乐所蕴含的语言特性,具体体现有舞蹈艺术的节奏感、层次性,不论是舞蹈的肢体动作本身还是舞蹈演员都体现着规律性,而且音乐的节奏也会给人一种层次、音量上的平仄起伏。因此,理解舞蹈艺术中所蕴含的语言特性才能进一步创作有生命力的舞蹈艺术和音乐作品。

(四)舞蹈或舞蹈剧对音乐的解读

音乐与舞蹈相互作用,音乐作用与舞蹈,舞蹈或舞蹈剧反过来可以解读音乐。舞蹈和舞蹈剧中音乐所具有的语言特性,以及舞蹈艺术所具有的语言特性,为舞蹈解读音乐提供了可能性。舞蹈创作需要创作者能够将自己的表达与观众的理解联系起来进行深层次的创作与表达,进而与音乐交相辉映。这种方法是从作曲家那里借鉴来的,而作曲家又是随着时间的延续相互之间不断探讨交流、深化得到的。不管是作曲还是舞蹈创作或者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迫切要求我们探索创新的道路,敢于想前人所不能,干前人所不能。

探索新道路就要求我们基于历史经验从生活实践出发,一切源自于实践归于创作,创造出利于人们接受,并且对人们有利的事物。例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描述了节日的动物们滑稽有趣的行为的舞台剧,本是自己玩闹所写,并且带有浓浓的讽刺意味,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具有划时代的特殊意义。传统的芭蕾舞主要以女舞蹈演员为主,而现代派舞蹈创作者完全利用男舞蹈演员进行演出,尽管与以前的版本有着相同的音乐,却演绎着不同的悲欢离合。这都是探索创新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舞蹈剧对音乐的不同解读,这种解读在现代社会要求创新的大时代要求下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使得舞蹈创作者投入大量的精力探索舞蹈的肢体动作,更合适的音乐去渲染舞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结 语

舞蹈离开音乐的滋养就像鱼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水源,虽然不至于立马死亡,随着时间的流逝终将消亡,由此可见舞蹈音乐选择的重要性。音乐的选择作为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对舞蹈的效果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舞蹈与音乐相辅相成,音乐渲染和衬托着舞蹈动作或者舞台剧,舞蹈中的音乐具有语言的特性,使相互渲染成为可能,舞蹈艺术对音乐的不同解读,推进着舞蹈创作者投入大量的精力探索舞蹈的肢体动作,更合适的音乐去渲染舞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舞蹈中音乐的作用、舞蹈受音乐的创新以及舞蹈艺术对音乐的选择,舞蹈艺术将会昂起风帆,大踏步地前进。

[1]文畅.从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看舞蹈音乐的选择与应用[J]. 大舞台, 2014(4):157~158.

[2]平原.关于舞蹈音乐的应用与选择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舞蹈创作音乐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一墙之隔》创作谈
音乐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