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大棚黄瓜高效栽培技术
2016-04-04丁建卫郭金平
丁建卫 郭金平 朱 华
(江苏省泰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泰兴225400)
早春大棚黄瓜高效栽培技术
丁建卫郭金平朱华
(江苏省泰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泰兴225400)
2015年泰兴市农技推广中心承担了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新品种展示项目,引进了津优401、津优408 2个大棚黄瓜新品种,并进行新品种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津优401、津优408由天津市黄瓜研究所选育,植株长势较强,一般瓜长35cm左右,单果重200g左右,瓜条亮绿、顺直,商品性好,持续结瓜能力强,丰产性、抗病性好,适宜在我市大棚内栽培。
2 培育壮苗
2月份,采用3膜覆盖、穴盘基质加电热线育苗。采用50孔塑料穴盘,每1000个穴盘准备基质4~5m3,播前进行基质消毒。种子经催芽处理后播种,播种深度1.0cm左右,播后喷透水,保持日温25℃、夜温16~18℃。2叶1心后,夜温可降至13℃左右,但不可低于10℃。3叶1心后,可结合喷水叶面喷肥1~2次。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和早疫病等,可喷洒百菌清、多菌灵、普力克等防治;虫害主要有斑潜蝇、蚜虫等,可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防治。
3 整地施肥
耕翻前667m2施干鸡粪1200kg、高深度复合肥20kg,施后深翻30~40cm,耙平,筑畦宽1.2m,每畦栽2行。
4 适时定植
3月中下旬定植,行距75cm,也可采用大小行栽培,株距35~40cm,每667m2栽2200~2500株。定植前1d苗床喷洒77%可杀得7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做到带药移栽。
5 田间管理
5.1温度管理
定植后地温较低,应立即闷棚,缓苗期间一般不放风,以尽快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缓苗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放风,白天保持21~28℃、夜间12℃以上右。采用变温管理方法,随着外界气温升高逐步加大风口,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可昼夜通风,白天上午保持25~30℃、下午20~25℃。
5.2肥水管理
采用水肥一体化栽培,通过膜下滴灌进行农药、肥料、水分管理。铺设滴灌带,覆盖地膜,灌足底水后定植。定植后灌1次缓苗水,以后不干不浇。进入结瓜期后,当根瓜长到12cm左右时第2次补水,过早补水黄瓜容易旺长。进入结瓜期后,黄瓜需水量增加,应根据长势、天气等因素调整滴水间隔期。黄瓜生长前期间隔7~10d补1次水,中期间隔5~7d 补1次水,后期间隔3~5d补1次水。结合补水进行追肥,每次每667m2追施高浓度复合肥10~15kg。
5.3植株调整
植株长到7~8片叶、株高25cm左右时开始吊绳、绑蔓。及时除去第1瓜以下侧蔓,当主蔓长到25片叶时摘心,促生回头瓜,及时摘除下部黄叶、老叶,减少营养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不同时期的温湿度条件和病害采取不同的措施和防治方法,改善和优化大棚生态环境,及早确诊病虫害,对症用药,优先采用粉尘法、烟熏法,交替使用无公害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6.1物理、生态防治
覆盖遮阳网降低棚内温度,使用防虫网减少虫害,采用杀虫灯、色板诱杀害虫;通过肥水一体化栽培,调控温湿度,白天温度保持25~30℃、夜间12~ 15℃;采用高温闷棚防治霜霉病。
6.2化学防治
(1)霜霉病:可用70%代森锰锌或70%百菌清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每667m2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g密闭大棚进行烟熏,次日早晨通风。(2)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50%腐霉利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也可每667m2用10%腐霉利或45%百菌清烟剂250g熏烟。(3)白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烯唑醇或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4%农抗120水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4)疫病:发病初期可选用25%甲霜灵600倍液、50%乙膦铝锰锌或64%恶霜灵锰锌(杀毒矾)400倍液、72%霜脲锰锌(克露)或70%百菌清或40%吉高600~800倍液喷雾防治。(5)瓜蚜: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施防治。
7 及时采收
春黄瓜大棚栽培以早熟为主要目的,前期产量往往价格较高,因此要适当早收根瓜,同时也可促进幼瓜生长,减少化瓜。结果盛期1~2d采收1次,避免采收过晚,影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