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市精神疾病患者就医意向与卫生服务利用调查

2016-04-04陈巧灵刘启贵谢守付许俊亭王柏淳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2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大连市精神科

张 叶,李 奕,陈巧灵,刘启贵,谢守付,许俊亭,王柏淳

(1.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3;2.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通信作者:李 奕:E-mail:dlqywk@163.com)



大连市精神疾病患者就医意向与卫生服务利用调查

张叶1,李奕1,陈巧灵1,刘启贵2,谢守付1,许俊亭1,王柏淳1

(1.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23;2.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大连116044 通信作者:李奕:E-mail:dlqywk@163.com)

目的探讨大连市精神疾病患者就医意向及对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情况。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连市年龄≥18岁的居民5062人,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CIDI3.0进行入户调查,对患有各类精神疾病的410位居民的就医意向及卫生服务资源利用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中,仅4.6%患者病后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求助,其中女性求助比例(8.7%)高于男性(2.6%);求助对象中精神科医师所占比例(68%)最高;推迟求助的原因涉及到个人对症状认识、病耻感、经济负担、医疗保险、医疗资源的获得以及对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等。结论大连市民患精神疾病后求助意向低,对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明显不足。

精神疾病;就医意向;卫生服务利用

卫生服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部门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在充分掌握基本健康状况和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或已明确诊断的疾病,灵活运用多种医疗手段,以提供便捷、有效、价格适宜的医疗服务项目。

精神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慢性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5亿人罹患各类精神疾病;卫生部疾控中心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人口比例高达7%,总数超过1亿人。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1]。然而既往的研究表明,罹患精神疾病患者的就医意向普遍偏低,就医途径局限。本研究通过对大连市精神疾病患者的求医行为及卫生服务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为出台有针对性的卫生服务计划及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根据大连市人口520万,按千分之一比例抽样,目标人群为5200人。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大连全市11个行政区市县中,按地理位置抽取22个街道或乡镇,从各街道和乡镇中按人口比例抽取2个社区,再在每个社区中随机抽取120人,通过整理和删除错误资料,最终获得5062人的资料。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就业情况及患慢性病等项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专用工具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量表(Compositc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 3.0,CIDI 3.0)进行精神疾病信息调查[2-3],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 IV)作为精神障碍诊断标准[4]。

1.2.2调查人员

调查人员由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及大连医科大学心理学与统计学研究生共24人组成,在调查前接受十天的统一培训,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8[5]。

1.2.3调查方法

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联络员与社区或派出所联系获取户籍资料,抽取具体的调查对象,与调查对象共同确定调查地点和时间;第二阶段由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现场调查,填写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同时进行CIDI评分。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者均进行卫生服务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1.2.4质量控制

由8名具有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技术督导小组,负责调查员的培训和质量控制工作,督导小组成员均接受1周的CIDI培训。质量控制内容包括:①在CIDI调查员完成某个调查对象的10天内,技术督导人员对其CIDI文本进行质量检查,指出问题和缺陷,并要求调查员与调查对象以电话或面谈的方式对遗漏信息进行补充,对错误予以纠正。②技术督导人员须进行现场质量控制,参与调查员现场调查,以确保调查质量、避免调查中出现问题。

1.3统计方法

利用Blaise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率、构成比表示,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基本特征

符合DSM-Ⅳ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者共410例,其中女性138例(33.7%),男性272例(66.3%);农村153例(37.3%),城市257例(62.7%);未婚56例(13.7%),已婚297例(72.4%),不完整婚姻(包含离婚、丧偶、分居者)57例(13.9%)。

2.2求助比例分析

在筛查出的410例患者中,有19例(4.6%)能够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求助,其中女性12例(8.7%),男性7例(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P=0.01);在410例患者中,有391例(95.4%)没有寻求任何帮助。

2.3求助途径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患病求助的总人次数为29,其中求助专业人士为23人次(79.3%),是患者求助的主要途径。求助互联网、宗教及其他等方式的人次数为6人次(20.7%)。从求助专业人士的类别来看,求助精神科医生是20人次(69.0%),为最主要的求助对象。

2.4推迟求助分析

推迟求助是指患者觉得需要专业人员帮助的想法出现,到开始接受治疗为止的时间≥4周。在总的29人次求助患者中,推迟求助为6人次(20.1%),其中男性3人次,女性3人次;已婚4人次,未婚2人次。根据患者提供的资料,推迟求助原因主要有:个人对症状认识、病耻感、经济负担、医疗保险、医疗资源的获得以及对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等。

3 讨  论

为了解大连市精神类疾病患者在患病后是否能够及时求助,以及对现有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情况,本研究在大连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基础资料中选取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大连市精神疾病患者求助率仅为4.6%,未寻求帮助的患者比例高达95.4%,提示大连市精神疾病患者患病后就医意愿低,对精神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高。

当前研究发现,女性患者的求助率高于男性患者,这与Oliver等[6]报道一致,但与杨德森等[7-8]报道结果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女性性格特点有关,容易被他人影响,经过劝说后若有机会便会采取就医行为;另外,国外报道[9]女性一般比男性掌握更多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因此求助比例也会增加。上海协作组[10]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女性优于男性,这可能也是女性求助多于男性的原因之一。

于文娟等[11]综合国内文献资料,发现国内精神病患者主要的求医方式依次为:①综合性医院内科、神经科诊治;②精神专科医院诊治;③求助于迷信、巫术;④中医、中药诊治。但本研究发现,大连市精神病患者求助的顺序依次为:精神科医生、普通医生或家庭医生以及其他心理学工作者。首选精神科医生就诊,表明患者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在早期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据WHO估计,中国约有95%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12],这是因为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首次发病时多选择就诊于综合医院的内科而非精神科;研究显示非精神科医生对首诊抑郁症的识别率仅为20%。另外,有研究报道约20%的抑郁症患者在综合性医院被视为躯体疾病诊治,近40%的抑郁症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抑郁症患者首诊于非精神科,会导致病情的延误,错过早期治疗时机,致使病情迁延不愈[13]。虽然如此,大连市精神疾病患者对现有的卫生服务资源依然没能充分利用,部分服务方式如心理热线、互联网等使用者非常少,总体求助情况较差,故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在患者推迟求助的原因中,病耻感、社会歧视等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外研究显示,歧视等社会态度会影响精神疾病患者选择不同类型卫生机构的行为,Tyssen等[14]研究显示,尽管需要治疗的量增加了,但求医的量并未相应增加,其原因之一可能是把精神疾病和耻辱、歧视等联系在一起。本研究也发现,病耻感是阻止患者求助的一个重要原因。潘池梅等[15]研究发现,居民就医行为与医疗价格、就医距离远近,即医疗资源的获得情况以及医疗服务水平有关。本研究亦发现,患者对经济费用的担心、个体对疾病的认识、医疗资源获得的便捷程度以及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推迟就医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大连地区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个体患病后求助率仅为4.6%,其中患者推迟求助的原因主要为病耻感和社会歧视等因素。

[1]殷大奎. 齐心协力 脚踏实地 全面推进新世纪精神卫生工作——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4-8.

[2]黄悦勤, 谢守付, 卢瑾, 等. 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中文版在社区应用的信效度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21-24,28.

[3]Kessler RC, Ustum TB. The World Mental Health (WMH) Survey Initiative Vers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 (CIDI) [J]. Int J Methods Psychiatr Res, 2004,13(2):93-121.

[4]王晓明, 刘启贵, 许俊亭, 等. 大连地区居民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调查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3):218-220.

[5]陈巧灵, 谢守付, 黄悦勤, 等. 大连市抑郁障碍的现况调查[J].医学与哲学,2010,31(4):56-58.

[6]Oliver MI, Pearson N, Coe N, et al. Help-seeking behavior in men and women with comm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cross-sectional study[J].Br J Psychiatry,2005,186(4):297-301.

[7]杨德森, 李凌江, 姜远林, 等. 精神分裂症病人求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J].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2,25(4):215-218.

[8]陈伟良. 神经症患者就医行为分析[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1):33.

[9]Dale JR, Ben-Tovim DI. Modern or traditional? A study of treatment preference for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Botswana [J]. Br J Psychiatry,1984,145(2):l87-192.

[10] 孟国荣, 李学海, 姚新伟, 等. 1783名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及分析[J]. 上海精神医学,2005,17(s1):19-20.

[11] 于文娟,谭立文. 精神病患者求医行为[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3):279-281.

[12] 沈渔邨. 西太区第六次精神卫生协调会在马尼拉召开[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8.

[13] 克纳新, 刘金光. 以躯体症状为首发的抑郁症误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 (18):67-68.

[14] Tyssen R, Rvik JO, Vaglum P, et al. Help-seeking f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young physicians: is it the most ill that seeks help? A longitudinal and nationwide study [J].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04,39(12):989-993.

[15] 潘池梅, 田小兵, 张学锋, 等. 南充市城镇居民的就医意向调查[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02,17(3):118-120.

(本文编辑:吴俊林)

Intent of help-seeking and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research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in Dalian

ZHANG Ye1, LI Yi1*, CHEN Qiao-ling1, LIU Qi-gui2, XIE Shou-fu1, XU Jun-ting1, WANG Bai-chun1

(1.TheSeventhPeople'sHospitalofDalian,Dalian116023,China;2.DalianMedicalUniversity,Dalian116044,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Yi,E-mail:dlqyywk@163.com)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tent of help-seeking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and the utilization of health service in Dalian.Methods5062 inhabitants (≥18 years) from Dalian rural and urban areas received the investigation with CIDI 3.0 by the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Of which 410 people were diagnosed with mental disorders. Their intent of help-seeking and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Only 4.6% of patients would seek help from relative staffs after they were diagnosed with mental disorder. The ratio of help-seeking was higher in female than that in male (8.7%vs.2.6%). The help-providers were psychiatrists which has arrive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68%. Factors such as personal awareness of symptoms, stigma, economic burden, medical insurance, availability of health services and the satisfaction to health services we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people put off seeking help.ConclusionTh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was not optimistic.

Mental disorders;Help-seeking;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R749

Adoi:10.11886/j.issn.1007-3256.2016.02.022

2015-08-19)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大连市精神科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Book6 Module1 Small Talk Teaching Plan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