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创建办学特色面临困境及路径选择研究

2016-04-04华婷赵亮

时代农机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办学定位

华婷,赵亮

(1.江西科技学院,江西南昌 330098;2.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

民办高校创建办学特色面临困境及路径选择研究

华婷1,赵亮2

(1.江西科技学院,江西南昌 330098;2.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

办学特色是民办高校得以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首先指出目前民办高校创建办学特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视办学定位为办学特色;大而全的办学模式为特色;开设对口专业为办学特色等误区。针对问题从科学定位、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创建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要求,说明中央把促进办学特色作为高等院校改革的重点。所谓办学特色,指的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和发展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独特的价值取向、独到的办学理念、独有的办学目标,独创的教育风格,以及在人才培养方式、学科专业建设与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的特色。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的独特性、相对的稳定性、正确的导向性、较强的示范性,以及建立在社会性、整体性基础上的创造性、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工作的创新性等。在外延上,它主要表现在办学目标、活动形式、组织形式、教育和教学方法、课程和活动内容、师资建设和以学生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成果等各个方面,尤其表现在形成了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办学思想、较为完善的内部制度及有效的运行机制。其内涵主要包括管理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特色、专业特色、教学特色、办学层次特色、办学类型特色、校园文化特色、精神特色、地方特色等。

当前,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数量日益增加。但比起规模发展更重要的是内涵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表示:“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这意味着,国家急需的是建设一批有特色的高水平民办高校。办学特色不仅决定了民办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前景,也是为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的必要保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各行各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特色求发展,是民办高校不可回避的历史命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国外民办高校办学经验的渗入,有许多民办高校开始了探索自身办学特色模式的新阶段。

1 民办高校创建办学特色面临的困境

“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求效益”已成为民办高校的共识。然而,某些民办高校未能正确理解办学特色的内涵,搞“为特色而特色”的形式主义,实质上存在明显的办学特色化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视办学定位的差异为办学特色。办学定位是指办学者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与学校发展的现状和潜力出发,确立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与主要服务面向,从而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建设重点和办学特色。同类学校的办学定位肯定有其共性,但具体到某个院校,则应在定位中体现自己的特色,要有鲜明的个性。因此,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形成紧密相关。但办学定位的差异与办学特色不可混为一谈。例如某些民办高校在总结自己的办学特色的时候说:“我们和普通高职不同,他们培养的是技师型人才,我们培养的是本科加技能型人才”。事实上这是因为两者培养人才的层次和类型不同,属于办学定位的差异,而非办学特色。二者有一定关系,却并不相同。

(2)新设“对口专业”,视为办学特色。高等教育要提升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专业设置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要考虑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决定作用。但国内许多民高校及其管理者对“两个市场”对专业的决定作用存在着片面理解,往往导致社会上某个行业对技术型人才的缺口较大时,许多高校一窝蜂地新增设相关专业,指望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并美其名曰“对口专业”。民办高校的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因为其拥有高度办学自主权,往往会无视自己原有的办学特色,也不顾师资队伍和教学基础的缺失,宁愿从新招聘教师,强行开设相关的新专业,并公开宣传“校企合作,毕业即上岗,100%就业率”,并称之为办学特色。例如,由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当前国内有许多民办高校争相开设小语种专业。如目前全国已有超过 30 所民办本科高校开设了俄语专业,还有二十余所民办职业高校已开设或计划开设应用俄语专业。这样做的结果是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培养出的人才普遍趋同,知识面偏窄,综合能力偏低,社会适应性较差,互相竞争激烈,不能适应市场和企业需要,不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困难,最严重的是堵死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3)一味贪大求全,视规模为办学特色。民办高校适度扩大规模,以生养校,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是情理中事。但目前国内许多民办高校陷入了盲目贪多,好大喜功,追求建设各学科专业齐全的所谓“综合大学”的误区。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所世界一流大学能覆盖所有学科专业,按美国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统计,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学科覆盖率分别为 54.2%、62.5%、70.8%。根据 2015 年 USNews 美国大学综合排名,排名在前一二十名的一流大学有许多规模较小的私立大学,如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莱斯大学等,这些院校规模不大,如莱斯大学仅有 3000 余名本科生,2000 余名研究生,却极具特色,每所院校往往有 1 到 2 个专业在全美名列前茅。可以说,教学质量高才是这些大学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

反观国内不少民办高校不顾自身发展条件,盲目扩张,求全求大,热衷于专科改本科,学院改大学,争取硕士点,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这些方面,一些原先行业背景非常鲜明的学校升格或更名后,甚至放弃了原有的应用性、技能性的传统优势。结果造成各高校间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分散了生源,难以形成整体优势,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对自身办学特色的形成十分有害,有违特色办学的本意。

2 民办高校创建办学特色的路径选择

(1)科学定位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的重要前提。办学定位必须科学准确,准确的定位有助于民办高校确定其在高等教育系统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位置,是民办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前提。一所学校的发展模式是学校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意味着对学校发展的系统思考、整体谋划、宏观布局。合理的顶层设计能推动学校创建特色和品牌,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就可能阻碍可持续发展。学校要有系统思维与整体设计,根据自身实际(如学校的区位,办学资源条件和优势等)和社会经济需要确立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学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定位等,并根据定位,确立学校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同时根据发展目标制定具有关联性、系统性、整体性的发展规划,并紧密围绕发展规划,加强各项软硬件建设,开展学校各项工作。

(2)学科专业是形成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核心。同质化只会造成恶性竞争,只有特色化、多样化才是出路。学科专业建设不仅是“人无我有”,更重要的是“人有我优”或“人优我新”。根据自身优势发展某些重点学科,或者发掘新学科,使之成为优势学科,并率先在自己的优势学科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显著贡献,是形成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切入点。一批适应行业需要,满足市场需求、便于学生就业的特色专业会给民办高校注入活力。说到底,特色就是优势,就是核心竞争力。因此民办高校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必须要对自身有合理定位,要将自身的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并以此确立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带动学校整体可持续发展。要坚持有选择性发展,对学科专业要加以优化,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时,要结合学校利用长期办学形成的历史传统、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提炼专业特色,通过差异化发展和错位发展,加强特色鲜明的“拳头”专业。此外,特色培育专业要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最后,依据地方经济和产业优势,培育相应特色,要通过若干重要切入点和重点项目,推进特色专业建设进程。这样才能从“对口”转变为“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面向地方、面向行业企业的高素质人才。

(3)师资队伍建设是形成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关键。办学特色不能只是一种理念,一句口号,而要将其在实践中体现出来,这就必须要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已有特色的传承者,更是新特色的创造者,在民办高校优质特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柯南特(J.B.Conant)所指出的:“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

国外许多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过程,都离不开大学教师的关键作用。如麻省理工学院率先规定“五分之一原则”,即教师可以在一周内的任意一天去从事咨询或参与企业活动,匹茨堡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等顶尖研究型大学给予教师更长或更宽松的学术假期制度,鼓励他们与企业进行合作与创业。因此我国民办高校要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必须建立一支富有教学特色的骨干教师队伍。只有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创业创新上建立独到的经验,学校才能树立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师不仅应该是教学的主体,也应该是民办高校办学的主体。民办高校要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不仅需要从上而下的改革,也需要鼓励教师从下而上的积极参与。

(4)学生成才是民办高校形成办学特色的标准。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占据核心地位。如何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民办高校必须时刻铭记的的首要问题。在通过对人才培养科学定位,建立了合格的师资队伍,确立了特色专业的前提下,民办高校需要时刻审视自身的人才培养观念、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培养途径,要时刻关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化改革,探索校企合作、自主创业等人才培养模式,以将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能力型、复合型和适用型人才。只有当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能够成为受社会欢迎,受用人单位喜爱的人才时,学校才能彰显其办学优势,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品牌效应,造就办学效益,从而进一步推进办学特色的树立。培养的人才是否有竞争力,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最重要标准。

(5)特色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是民办高校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课程建设是大学特色建设的根本手段之一。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例,历任校长所提倡的各项改革理念和措施,大都以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手段体现出来。如艾略特(C.W. Eliot)任哈佛校长时,将课程从 73 门增加到 400 多门,废除了古典语言等课程的垄断地位,让哈佛从培养贵族转型成为了培养工业社会的精英和领导人。因此,课程建设是学校品牌建设的主干。立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定位,开发特色课程是提升师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办学特色的长久保障。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它也是一个师生共处的环境。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文化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校园文化可以起到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和育人作用,是学生提升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也必须注意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将其作为完成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要将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校园文化既有外显又有内涵,它可承载和表达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和亮点,而课程建设内涵多,外显少,能间接地表达学校亮点、特色和主张。这两者是互相补充,不可替代的关系,都是民办高校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民办高校应该注意同时加强在这两方面的长期投入。

3 结语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国家对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高等院校提出的最明确要求。但实际上,许多民办高校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甚至走上了错误的发展道路。从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看出,创建办学特色面临困境,源头在于理念和路径的错误上。民办高校只有端正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合理定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质量观,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独特的贡献。

[1]徐斯亮.略论高校办学特色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1,(6).

[2]2002 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课题组.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发展战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3):17- 23.

[3]陈文联.特色化: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6):13-15.

Research on Difficulties in Creating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Path Selection

HUA Ting1,ZHAO Liang2
(1.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Nanchang,Jiangxi 330098,China;2.Jiangxi Foreign L anguage Foreign Trade College,Nanchang,Jiangxi 330099,China)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the characteristi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surviv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This paper first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colleges,which includes regarding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as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grandiose projects mode as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etting up a counterpart majoras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and so on.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scientific orientation,discipline,and teachers.

private colleges;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creation research

G648.7

A

2095-980X(2016)12-0092-03

2016- 10-16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江西省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Y1411)。

华婷(1983 -),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办学定位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