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把看病问题简单推向市场全国政协委员刘志彪谈医疗服务定价

2016-04-04许方霄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3期
关键词:贩子定价医生

●许方霄/本刊记者

当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去产能,唯独医疗卫生行业,仍在为医疗资源短缺而苦恼。为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政府也是煞费苦心。比如,北京市采取放开普通号、推出“专家团队出诊”模式等多项应对措施。与此同时,不少业内专家也发声支援,认为市场才是解决人民看病问题最直接、简单的办法,并建议将包括门诊挂号在内的医疗服务完全市场化定价。这些业内专家的观点是否具有参考性?能否解决就医难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刘志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医疗服务定价不宜市场化

“女孩怒斥号贩子”再一次将就医难推向高潮。“号贩子长期存在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稀缺的高水平医生的医疗服务定价远低于市场实际价值。”刘志彪说,正是看到了稀缺资源的低定价,号贩子们才绞尽脑汁通过各种方法,包括与医院内部人员合谋“倒号”,获得资源后再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定价售出,获取高额利润。刘志彪认为,由于专家号实际价值远高于目前体制下定价对这些医生的价格评估,因此这些专家号被抢购是可预测的、必然的趋势和行为。虽然现在医疗管理部门采用更严格的办法限制号贩子“倒号”,但若仅严厉打击号贩子和内外勾结的倒号行为,只会收到一时的短暂效果,而不能解决医疗资源扭曲的定价机制问题。

“实践证明,对医疗服务进行完全的市场调节是失灵的。”刘志彪说,根据

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可以将商品和服务分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三种特性。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就能知道搜寻品的质量,比如服装;只有在消费或体验商品之后,才能知道经验品的质量,譬如餐馆菜品的味道。“对于搜寻品和某些经验品来说,通过市场的多次交易行为,在重复博弈过程中就可以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并使产品质量达到双方合意的均衡状态。但信任品的特点是,由于生产者对生产过程更加了解,因而比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产品质量信息,而消费者即使消费了产品之后,也不能判断产品质量的好坏,比如医疗服务。”刘志彪认为,由于患者缺乏有关知识和信息,很难对医院提供的服务进行自由选择和评价,且这种消费行为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安全。所以,信任品的生产和消费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而必须采用有控制的价格形成机制模式,由政府的社会性规制来控制。

医生自主定价模式不可行

一些专家认为,在医疗资源稀缺、供给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对号贩子“倒号”行为进行限制和打击,包括实名制挂号等措施,结果只会使号贩子将因此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患者身上。因而,他们提出,让医生自主定价或医生与医院采用分成的模式才是真正解决医疗资源稀缺的办法,并认为这种灵活的自主定价模式更容易体现医生的实际价值。他们还认为,在医生自主定价模式下,服务好、水平高的医生通过合理定价赚取合法的劳动报酬,这样可以激励更多医生去改善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而能赚取合理利润的医院,也愿意通过改善医生的执业环境吸引更高水平的医生。最终,这些改善能使稀缺资源的供给得以全面增加,患者也就有了多样化的选择。

刘志彪认为,那些主张把包括门诊挂号在内的医疗服务定价完全市场化的人,犯了一个认知上的错误——把扰乱医疗市场秩序的“号贩子贩号”行为,等同于普通商品市场上的黄牛投机行为。“医生自主定价模式只具有局部均衡的功能,仅从医生和医院一方来考虑问题,把就医难这个复杂难题简单归结为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利益激励机制问题,而事实上它需要有很多的假定条件才能顺利实现。”刘志彪说,如:假设患者掌握与医疗机构和医生对称的信息,能够根据价格高低找到最符合自己医疗要求的医生;假设医生不会利用自己独到的医学技术肆意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假设不符合医疗服务市场的现实。”刘志彪认为,医生自主定价模式无法改变医疗服务市场的基本特点,无法改变医疗服务价格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形成的事实,也无法改变医疗服务具有福利和商品的双重性质,更无法改变医疗服务价格不能完全通过市场供求的调节自发形成的基本结论。刘志彪说:“医生自主定价模式只是把医生和医院直接推向了利益分配的市场前沿,改进和激励了分配主体,把中间商——号贩子的利润回归医生和医院所有。”

刘志彪强调,医疗服务不是有钱人的专属,医生也不应该根据价格高低而安排就诊和服务的质和量。每个人生而平等,都享有被救治的权利,万万不可简单地把十几亿中国人的卫生健康问题往市场调节身上一推了事。

猜你喜欢

贩子定价医生
最美医生
本刊2020年36卷第12期版权页定价勘误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号贩子怕群防群控
宣战号贩子
帮爸爸定价
换医生
让号贩子失去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