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散寒的灯盏细辛
2016-10-18李松郭淑珍唐锴文北京卫仁中药饮片厂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3期
●李松 郭淑珍 唐锴/文北京卫仁中药饮片厂
灯盏细辛又名灯盏花,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最早以灯盏花之名被明代学者兰茂收录在《滇南本草》一书中,后被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短葶飞蓬长15~25cm,表面凹凸不平,着生多数圆柱形细根,茎圆柱形,黄绿色至淡棕色,具细纵棱线,被白色短柔毛;质脆,头状花序顶生。叶多破碎;气微香,味微苦。
短葶飞蓬多数生长于1200~1500m的山坡、草地或林缘。分布于我国云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西藏等省和自治区,主产于云南、四川等地。
灯盏细辛原是云南民间苗族、彝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习用草药,20世纪60年代因其能治疗瘫痪开始被广泛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民族对灯盏细辛的药用各有特色。苗族同胞认为,灯盏细辛能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多用于瘫痪、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牙疼、感冒;全株入药,用量为9~15g,煎服或研末蒸鸡蛋服。壮族同胞使用灯盏细辛亦是全株入药,用于小儿营养不良、水肿时,用量是2.5~5g,冲服或蒸鸡蛋服;用于风湿疼痛,瘫痪时则用之泡酒,3~5日后服用,一日两次,一次10~30ml。而藏族同胞则只使用头状花序,治疗头痛、眼病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灯盏细辛性温,味辛、微苦,归心、肝经。有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疗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风湿痹痛,头痛,牙痛。用量为9~15g,煎服或研末蒸鸡蛋服。外用时适量。
▲短葶飞蓬图鉴
▲短葶飞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