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价格上涨成因分析
2016-04-04王贵龙绵阳市游仙区小枧沟镇农服中心
□王贵龙/绵阳市游仙区小枧沟镇农服中心
蔬菜价格上涨成因分析
□王贵龙/绵阳市游仙区小枧沟镇农服中心
菜价超过肉价的现象此消彼长,反复发作,既困惑了吃菜的人,更困惑了种菜的人。种多了没人吃,种少了就飞涨,分析主要原因有几点。
一是适合种蔬菜的江河流域中冲积土壤减少。随着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兴起,原涪江冲积土壤近333.33 hm2在5年间锐减到不足33.33 hm2,周边乡镇同样如此。沿江谷地带上万年冲积形成的优质沙土,具有土层深厚导致通气透水、降解土传病菌等优良特性,这些土地在呈几何积数地减少,迫使蔬菜向不适宜生长的丘区、山区转移,致使品种单一、产量低下、总量减少、品质不佳,土传病害严重,即使这样,菜价仍居高不下,小枧沟镇原来上千亩远销重庆、汉中的大葱地,在短短5年内荡然无存。
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种植人员技术水平低下。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青壮劳动力在农村短缺,种菜的劳动力成本80~100元/天,80%的种菜人凭感觉种菜,只种植常规的小白菜、莴笋、四季豆、葱、蒜等品种,品种单一,应市能力差。
三是农资上涨,成本增加,病虫防治难度大。现在肥料价格上涨,复合肥到户价3 888~4 300元/t,农膜14元/kg,杀虫剂、杀菌剂价格上涨。因为种植蔬菜的土地向丘区、山区转移,土壤通透性差,倒茬换茬困难,土传病害严重,农药杀菌剂施用量大增;由于丘区地域广阔,害虫寄主范围太大,防治困难,杀虫剂用量大增;加之运距偏远,增加了蔬菜的种植成本。
四是农超对接难度大、成本高,入超市难。根据调查和走访,农户生产出来的蔬菜要进入超市第一关是农残和食用安全,90%散户生产的蔬菜均无法承诺农残不超标,第二关是超市要交13%的商品增值税,第三关是要求长期供货,第四关是蔬菜保质期的风险由超市承担。现在应市时间、保质期偏长的品种如番茄、莲藕、瓜类、块茎类受超市欢迎。
五是蔬菜批发商和小贩操控蔬菜市场价格、涨价的随意性大。以尖椒为例,农户入市0.6元/kg,到批发商手中0.8元/kg。从小贩手中到百姓餐桌上就变成了1.6元/kg,种植几个月,不如小贩卖一夜。
六是外运蔬菜因运输油价上涨,距离偏远,运输费使蔬菜上涨15%~20%。
控制菜价主要有以下对策。
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时,把蔬菜基地列入规划中,而且是适合种植蔬菜的冲积土壤,从土地源头上严格控制过渡地向丘区等不适合种植的土壤转移,避免只有水泥森林的城市,而没有蔬菜基地配套。
选育保质期、应市期长的优良品种,如浆果、瓜类、块茎类易保鲜、耐运输的品种。倡导市民改变蔬菜的消费习惯,合理搭配,保证维生素和粗纤维的正常摄入。
建立高端的工厂化生产叶菜类的基地,配置营养液,把叶菜做成可观赏、可自主采收的植物,如大葱、韭菜、生菜、菠菜、小白菜等可剥取植株叶片后自行长出新叶片的品种,以满足市民对维生素的需求,使市民的阳台墙壁充满田园气息,减少蔬菜对土地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