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Ⅲ度和Ⅳ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4-04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515300黄宏伟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515300)黄宏伟
痔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系肛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肥大或移位而形成的团块,尤以Ⅲ度和Ⅳ度混合痔表现最甚,临床治疗方式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外剥内扎术具有手术创面大、切口愈合时间长等缺点,临床应用受限。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是在痔上黏膜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创面小、疼痛程度低、切口愈合时间短等优点[1]。本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36例,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 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所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中关于Ⅲ、Ⅳ度混合痔判断标准[2],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38.3±10.5)岁;病程0.5~25年,平均病程(8.6±1.3)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37.9±11.5)岁;病程1~27年,平均病程(9.1±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患者取侧卧位,据痔核分布,选择适当窗口,置入肛门镜。据痔核选用单开环或多开环,拔出内心,暴露痔上黏膜,固定肛门镜,完成切割、吻合,后将吻合器拔出。两组术后第1天均给予开肛换药、消肿止痛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痔消失,临床症状消失;好转:痔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无效:痔与临床症状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处理采用软件SPSS18.0,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卡方校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35例,好转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并发生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疼痛2例、尿潴留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术后疼痛5例、创面出血1例、肛缘水肿1例、尿潴留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343,P=0.002)。
3 讨论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是传统分段齿形结扎术与现代医学结合的新型手术方式,较传统外剥内扎术,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用时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手术中对肛门功能最大限度保护,术后并发症发率大为降低,有效避免感染。
本研究中对36例III、IV度混合痔患者开展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向锋[3]等的研究基本一致,提示III、IV度混合痔患者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三度和四度混合痔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