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五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2016-04-04徐烨袁野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教授传统

徐烨 袁野璐

“第五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徐烨 袁野璐

文章围绕会议的四个主要议题,对参会学者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笔者认为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和传统音乐学科建设的发展意义深远。

第五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传统音乐;会议综述

2016年10月28日第五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武汉音乐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开幕,此次会议由武汉音乐学院主办,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承办,是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建系3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的重头戏。此次会议,邀请到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还有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戏曲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北方昆曲剧院、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长江大学艺术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湖北第二师范等专业院校,以及相关艺术机构与综合性大学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及研究领域的40余位专家、学者。会议为期2天,采用4个单元分为8场进行专题研讨的方式就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建设、中国传统音乐区域性特色教学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方法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等问题作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下面将会议的议程、议题及与会代表讨论的情况作逐一分述。

一、开幕式与主题演讲

会议开幕式由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周耘教授主持,胡志平院长致欢迎辞。胡志平院长首先对各位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后回顾了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历程,指出:在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不断开拓的今天,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应更加多元化、信息化,各院校之间应该更加积极地开展对话交流、互通有无、携手并进。各位专家学者为我国传统音乐学科建设建言献策的同时,也必将对武汉音乐学院传统音乐教学和科研带来深远的影响。

随后,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乔建中教授作了题为《20世纪高校中国传统音乐教材的回顾与评述》的大会主题演讲。乔建中教授回顾和梳理了自1943年杨荫浏先生编写的《国乐概论》以来,中国传统音乐课程的开创历程,和与之相应的中国传统音乐课程教材编写问题,认为自196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后,中国传统音乐教材在内容上一直未作大的改变和补充,带有指令性的全国性教材与各音乐院校的教学实践脱离,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或引领作用。在发言的最后,他提出了对未来中国传统音乐教材编写的初步设想,并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呼吁每一位从事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教师,应将推动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发展当成自己的责任与历史使命。乔教授的发言,令从事传统音乐教学的同仁们有了危机感和责任感,目前传统音乐教材的编写已远远落后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如何编写出一部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中国传统音乐教材,成为摆在学界同仁面前的一道难题。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元老,中国传统音乐领域的资深专家刘正维教授也作了题为《“四径”析声腔》的大会主题演讲。他就地态、心态、史态、语态、乐态与戏曲声腔之辩证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应从旋律、调式调性、腔式、结构四条途径剖析戏曲声腔,求得对戏曲声腔形态的立体认知,从而从声腔形态的角度对戏曲声腔的源流及变化作梳理,进而揭示戏曲声腔如何在戏曲中发挥其戏剧性功能。另外,还从音乐审美及文化传统方面,对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板腔体结构与西方音乐中的变奏曲原则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的板腔体结构是在统一的前提下求对比,而西方音乐中的变奏曲结构则是在对比前提下的统一。

乔建中教授与刘正维教授均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的资深学者,他们的发言从不同角度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教材建设和音乐本体研究作了深入阐释,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研究事业深厚的责任感,是后辈学人的楷模。

二、专题研讨之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建设

在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建设这一论域中,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教授从民族音乐学理论的教学现状为切入点,认为目前各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在民族音乐学理论教学中,出现了师资力量青黄不接及方法论教学的力度渐趋弱化、淡化的现象,应处理好该学科理论在跨学科分支应用中的“专与博”的问题,提出应该积极展开相关的学术讨论并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中国戏曲学院李晓天教授认为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有继古创新、吸收借鉴的宏观视野,合理布局、点面结合的丰富内容,形态分析、理论阐述的教材规划,生动鲜活、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武汉音乐学院孙凡教授提出了建设中国传统音乐本科课程教学体系的构想。她认为大学本科教育重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整体知识观和创新能力,因而,课程体系应从整体性和历史性两方面来设计;课程包括知识、应用与拓展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课程在本科教学的不同阶段分层实施。四川音乐学院甘绍成教授认为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应从制定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任务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主科课教学的质量。沈阳音乐学院冯志莲教授以学生田野作业案例为出发点,认为扎实的田野工作不仅可以获得生动丰富的田野资料,更为重要的是每位学生在田野作业中所体味的学术与人文情怀。武汉音乐学院胡军教授回顾和总结了自己多年研究生管理工作经验,认为应从本学科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与课程教材的建设3方面入手,提高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生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于传统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话题,在前四届的研讨会中也有涉及,但在本次会议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与会代表更加侧重从如何提高中国传统音乐教学质量的层面,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体系构建提出新的看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三、专题研讨之中国传统音乐区域性特色教学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区域性特色教学研究”这一议题,从2011年上海音乐学院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以来,一直是参会学者提交的会议发言热点,在本次会议中也成为了学者们积极讨论和分享的话题。参会的学者们就各音乐院校具有的本地区、本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课程从教学理念、内容、模式及教学反思等多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分享了在教学开展中的心得。以下就这一议题的具体情况分述如下:

内蒙古艺术学院杨玉成教授以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蒙古族传统音乐教学传承实践为例,认为学校教育机制与民间传承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要化解这一矛盾就需廓清传承与教学、民间传承与学校传承、学院式传承人与民间传承人、传承人与演员之间的关系。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马达教授以广州大学开设的岭南传统音乐舞蹈教学为例,探讨了高校应该如何有效利用当地民间音乐资源,在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中凸显地方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陈雅先教授以为视唱练耳方向研究生开设的《岭南音乐音感与创编》这一特色课程的理论与教学实践为出发点,认为通过课程解读具有典型意义的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符号,对促进岭南传统音乐在高校的传播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星海音乐学院刘大坚副教授建议要从岭南音乐传承和专门人才培养的高度,来加强星海音乐学院岭南音乐特色教学,开设相关课程,增强学生的民间音乐自觉性。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格桑曲杰研究员根据拉萨市开展学校藏族传统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西藏传统音乐课程建设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改变观念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重点,突破原有教学模式求实效”的设想。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陈华丽副教授以本学院的传统音乐教学为例,阐述如何推广地方特色传统音乐所做的教学尝试。

在这一会议议题中,本次会议与前四届会议不同的是,前四届会议除对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学的发言外,均是对汉族区域性乐种教学的探讨,而本次会议中出现了对蒙古族与藏族传统音乐教学与传承方面的研究,丰富了对少数民族特色课程教学的研讨。另外,会议有3位代表的发言都集中在对岭南传统音乐的教学研讨上,形成了一个小的学术热点,3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岭南传统音乐在教学中的进入模式、教学影响等方面做了专题论述,显示出岭南区域性音乐文化的教学走在了区域性乐种教学的前列。

四、专题研讨之中国传统音乐的课程实践与教学方法

在这一议题中,与会学者们从课程实践出发,从传统音乐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形式活泼、让人耳目一新的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对传统音乐教学更好的开展有直接的借鉴意义。中央音乐学院和云峰教授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课为例,讲述了这一课程的教学现状、课程的实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该课程教学的反思。沈阳音乐学院关意宁副教授对所教授的音乐学专业高年级戏曲课教学实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戏曲教学应以了解戏曲基本知识、体现戏曲艺术的特殊性、培养学生音乐学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体现研究过程为目标。四川音乐学院朱婷副教授以教授的川音研究生选修课《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为例,阐述了“互动式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欧阳亮副教授提出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传统、在课堂中亲近传统、在课外实践中发扬传统。中国音乐学院袁环老师以教学实践为发端,认为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方言念诵这一方法,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模唱能力,努力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地域性文化特质。武汉音乐学院许璐老师以教授的《中国民间音乐风格模唱》为例,认为在此类课程的教材编写上,应以传统音乐的文化区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选取本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模唱曲目。

上述与会代表的发言均从自身授课实践为切入点,总结了各自在传统音乐授课中的实践经验、体会及反思,发言的代表绝大多数是来自高等艺术院校的中青年教师,他们的发言展示出极强的青春活力,面对如何拉近年轻学生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距离,他们积极思考,用富有活力的授课方式感染学生,搭起学生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理解、沟通的桥梁。

五、专题研讨之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理论研究,从来都是不可截然分离的,理论研究为教学提供不同层次的理论支撑,教学为理论研究成果的反复印证提供重要的平台,教学相长的道理大抵就是如此。在本次会议中,与会学者从教学出发,对与之相关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作了不同论域的专题性发言,阐述了各自在中国传统音乐领域的研究成果。

中国音乐学院桑海波教授从教学实践为切入点,认为中国民族器乐理论体系应该要深入研究各种组合形式的乐种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效的掌握民族器乐的知识,洞察民族器乐文化的本质特征。西安音乐学院叶明春教授从图像学的角度阐述了乐舞复原研究的意义,以及复原工作对民族器乐教学的实践提供的新思路。武汉音乐学院蔡际洲教授以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在中国知网上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相关资料为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音乐学界的学术影响。作者认为,武音音乐学系在国内的学术影响仅次于北京上海两地的音乐学院,其中尤以中国传统音乐方向的成果为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刘红教授以2016年夏带领多名研究生在恩施进行的田野调查为主题,作了名为《三个没有哭着嫁出去的“新姑娘”——来凤、咸丰哭嫁婚俗口述个案析述》的发言,提出传统之于当今看来,传统音乐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了新的改变,当下的研究者需要站在文化发展的高度,去观察和研究新时代的传统音乐文化。上海师范大学刘正国教授以《弹歌》古谣和“唢呐”乐管为例谈论了传统音乐教学中的理论误识,认为《弹歌》应为产生于远古葬俗的孝歌;唢呐应是出自中国,由插“哨”而鸣的“籁”发展而来。天津音乐学院王建欣教授在《近年古琴打谱检视》的发言中,分析了打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几首琴曲为例对打谱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浙江音乐学院孟凡玉教授以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常用曲目《黄河船夫曲》为例,对不同记谱的曲目版本,结合民族音乐学和乐学的理论探讨了传统音乐中存在的同均三宫问题。武汉音乐学院田可文教授提出传统音乐五大类分类法存在的不足,并谈到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及其历史记载与叙述十分单薄,有待于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浙江音乐学院薛罗军教授以《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与音乐文化研究的综合性》为题,结合自己在台湾参加的学术会议和日本的研究协会,提出音乐文化需要综合性的研究。三峡大学陈宇京教授讲述了土家族民间宗教仪式中“散花”的功能和类别,认为“花文”是土家族丧仪中具有土家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特殊形式。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赵凌副教授阐述了民族音乐学者进入田野的方式及其思考,以具体案例进行描述,对研究者进入田野的方式以及所收集的资料做出反思。浙江音乐学院洪艳副教授从现有的古歌遗存中进行文化和音乐分析,研究畲族古歌在音乐上的特征。天津音乐学院夏侯玲玲老师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为研究资料,对其中全国各剧种的高腔曲牌进行统计,研究高腔曲牌的使用情况。北方昆曲剧院的周来达老师对越剧抢救保护的对象、内容、原则方略等前提性问题表达了见解,认为抢救保护应以民间越剧团为主,保护老越剧并不是落后和倒退的表现。

上述与会代表的发言中,部分是将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理论研究成果可以比较容易转化为教学内容或者指导教学,这样的讨论在前四届的会议发言中较少,而在本次会议中成为一个亮点。还有一部分发言与教学的关系不是十分密切,但对教学还是有程度不等的借鉴意义。目前,大多数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成果并未有效的转化为教学内容,这样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统音乐教学内容的陈旧和脱离时代。高等艺术院校从事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教师,一方面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教授者,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者,兼具二种身份,但就作者个人理解而言,理论研究体现的是较个人化的学术倾向,教学授课则是面对青年学子教授具有普适性的中国传统音乐知识,个人化的研究成果如何成为普适性的教学内容,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五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前四届会议的基础上,无论是参会高校的来源,还是讨论的议题,涉及面较前四届会议更为广阔和深入。会议为各地各院校专家、学者搭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沟通平台,以及提供一个共同交流教学及科研心得、探讨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建设的契机,总之,本次会议对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和传统音乐学科建设的发展意义深远。

(责任编辑 孙凡)

Summary of“The Fifth Seminar on Teaching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XU Ye&YUAN Ye-lu

Around the four main topics of the seminar,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main ideas of the participants.The authors believed that the convening of the seminar has been a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music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The Fifth Seminar on Teaching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summary

J607、J605

A

10.3969/j.issn1003-7721.2016.04.020

1003-7721(2016)04-0160-05

2016-11-08

徐烨,女,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讲师;袁野璐,女,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读博士生(武汉430060)。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教授传统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刘排教授简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