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胆汤加味治疗痰热夹风型咳嗽的经验

2016-04-04王建钟志强孙攀博毛武建杨玉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7期
关键词:风邪肺气气机

王建 钟志强 孙攀博 毛武建 杨玉萍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研究生 南昌330006;2江西省中医院 南昌330006)

温胆汤加味治疗痰热夹风型咳嗽的经验

王建1钟志强1孙攀博1毛武建1杨玉萍2#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研究生南昌330006;2江西省中医院南昌330006)

风咳;痰热体质;温胆汤;经验;验案

杨玉萍教授为江西省著名的呼吸内科学专家,曾跟师于国医大师晁恩祥,对咳嗽病的诊疗具有独特的见解。其认为咳嗽病的发生可由外风牵动内风,肝风内生,气机上逆太过,肺气下降不及引起,从而提出了咳嗽病从肝风论治的理论,并提出当下我省大众痰热体质者为多,故咳嗽痰热夹风者多见,创立了清热健脾化痰、祛风止咳的治法,方用黄芩温胆汤加味,化古方之新用。

1 对风咳的认识

风咳之说最早见于《礼记·月令》“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国多风咳,民乃迁徙”。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又有十种咳: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提出了十咳,并将风咳列于首位,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有相似的论述“问曰:咳病有十,何谓也?师曰:有风咳,有寒咳,有支咳……问曰:十咳之证以何为异?师曰:欲语因咳言不得竟,谓之风咳……”并提出了风咳的特征。我国名老中医晁恩祥教授在《风咳·证治探要》[1]中详细论述了风咳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他认为风咳异于风寒、风热或风燥,乃风邪伏肺所致的风证独特表现,具体为咳嗽少痰,阵咳、顿咳甚则呛咳,咽痒即咳,常伴有鼻塞、流涕、鼻痒,遇冷空气、异味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可诱发。宋康老师认为此类咳嗽病位虽在肺,治疗时主张宣肃共用,以恢复肺脏之宣降功能,但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调畅肝、脾胃、肠府气机是治疗的关键所在[2]。

2 痰热体质的研究

痰热体质是指由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液停聚为痰湿,痰湿久蕴化热,具体可表现为形体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乏力易困,易饥多食或食少,舌体胖大,舌苔黄腻。具体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自身生活因素。我省地处我国南方,气候潮湿、炎热偏多[3],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故受自然环境影响,湿热内蕴,停聚脏腑,影响脾胃运化,化生痰热,这是自然环境因素。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人们每日喜食肥甘厚腻,饮酒如浆,伤脾碍胃,缺少运动,气机壅滞则蕴湿生热,此为自身生活因素。

3 杨玉萍教授治疗咳嗽经验

《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稠痰壅滞喘满,皆由胃火上炎,冲逼肺气,久而不愈也。”杨玉萍教授认为外有湿热环境,久居于此,湿热可内侵,内有饮食不节,耗伤脾胃,酿生痰热,内外相合,产生湿热体质,湿居中焦,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调节之枢纽,脾胃功能失常,升降失司,肺不能同胃降,脾不能同肝升,肝肺之龙虎回环亦不能正常运转。风为六淫之首,起居不慎,感受风邪,牵引内风,肝气上逆,肺气不降,与之上逆,发为咳嗽,风性主动,故咳嗽表现为顿咳、呛咳、咽痒或问及刺激性气味即咳等特点,痰热属湿邪范畴,湿邪致病有缠绵难愈的特点,故痰热夹风咳嗽可见反复发作。

痰热夹风咳嗽的产生与肺肝脾胃相关,因此治疗应健运脾胃,清化痰热,调理气机。痰热体质患者,脾胃本虚,故不应过用寒凉药物,恐则更伤脾胃,治疗重健运脾胃,调理气机,气机畅,津液布散正常,一则可消已成之痰湿,痰湿得消,蕴热自解,二则可杜绝痰湿化生之源,改善患者体质。痰湿得化,脾胃复健,升降自调,中焦气机运行正常,肺气肃降有道。肝肺气机逆乱,肝为刚脏,喜条达恶抑郁,治疗应疏理肝气,并轻用降肺气之药,以防阻碍肝之舒畅。风邪为本病之外因兼诱因,采用虫类药物以熄内风,祛风之品以祛风宣肺,缓急解痉,使内郁之风邪外达,气道通利而缓解支气管痉挛[4]。

杨玉萍教授平素热爱学习,研习古方,但不拘泥于古方,并创造性化古方之新用,在温胆汤基础上加味用于治疗本病证,方药具体组成:黄芩10 g、陈皮12 g、半夏9 g、茯苓15 g、生甘草6 g、枳实12 g、竹茹10 g、柴胡9 g、桔梗10 g、杏仁10 g、徐长卿20 g、地龙10 g、蝉蜕6 g、荆芥10 g、防风10 g。方中黄芩、竹茹清热化痰,半夏、茯苓健脾燥湿化痰,陈皮、枳实调理气机,使气顺痰消,柴胡疏理肝气,桔梗、杏仁一升一降恢复肺气之宣降,徐长卿、地龙、蝉蜕熄内风,荆芥、防风疏散外风以宣肺气,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4 验案举隅

吴某,男,42岁,大学管理干部,2015年4月17日就诊。患者诉咳嗽1月余。患者1个月前饮酒进食大量海鲜后出现咽痛,声嘶,咳嗽少痰,自服阿莫西林、新癀片1周,咽痛声嘶缓解,但咽痒咳嗽持续不解。现症见:咽痒即咳,咳嗽阵作,大声言语或闻及刺激性气味咳嗽,口黏,大便黏不成形,小便可,舌体胖大,舌质红,苔黄腻,边有齿痕,脉弦滑。检查见患者形体肥胖,腹部膨隆,咽部轻微充血红肿,咽后壁滤泡增生。患者平素常饮酒,喜油腻食物,少运动。诊断为风咳,证属痰热夹风,治以清热健脾化痰,祛风止咳,予以上方7剂(颗粒剂)。患者1周后复诊,咽痒咳嗽基本消失,病情明显改善,考虑患者体质因素,原方减后五味祛风药,继服14剂,患者再次就诊时喜诉精神较前改善,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5 讨论

“风咳”之说历来有之,《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盖因风邪终年常在,易乘虚而入,致病害人最多,加之我省大众体质痰热居多,故咳嗽痰热夹风易见,治疗时根据患者体质,并察致病邪气,一者清热健脾化痰,清除体内痰热,二者疏利气机,祛风止咳,以散外风熄内风,用此法治疗

(下转第83页)

痰热夹风型咳嗽,多可取得良好疗效。

[1]晁恩祥.“风咳”证治探要[J].江苏中医药,2008,40(7):8-9

[2]夏永良.宋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用药规律[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 (5):307-308

[3]王琦,朱燕波.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基于全国9省市21 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 7-11

[4]杨玉萍.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从风论治呼吸疾病理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3702-3704

R256.11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7.032

2016-05-23)

·综述与进展·

杨玉萍,E-mail:yangyuping757@sohu.com

猜你喜欢

风邪肺气气机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从气机升降失调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思虑过度所致失眠症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