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发展”理念的历史发展与实践路径

2016-04-04谢晓娟

关键词:共享发展共同富裕差距

谢晓娟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学术专题:“五大发展理念”实践探索】

“共享发展”理念的历史发展与实践路径

谢晓娟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共享发展”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最后一个发展理念。这一理念的凝练和提出经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从“鼓励和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到“共享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反映了党对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总结与思考。共享发展理念是要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该文认为要实现“共享发展”归根结底要取决于制度创新,从而实现发展起点的人人参与,发展过程的人人平等和发展结果的人人共享。

共享;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发展理论的丰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完善。五大发展理念构成了一个内在的统一关系。其中,共享发展要解决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最终实现发展结果的人人共享。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和体现人民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要解决发展的目标和发展的价值指向问题。

一、从“鼓励和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初期,受十年动乱的影响及长期“左”倾思潮的束缚,人们惧怕谈论财富与富有,在思想层面上更是把贫穷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富有当成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经过长期的内耗与动乱,人民生活贫困,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行将枯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我国的社会发展处于停滞甚至是倒退的状态。结束了十年动乱,我国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最迫在眉睫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温饱的关键和主要问题是解决十几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因此,邓小平在1987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特别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1]15“所以,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则,社会主义怎么能战胜资本主义?”[2]10邓小平又说,“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勤劳致富是正当的。……总之,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2]23但是,邓小平又强调,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不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解决全体人民都富裕起来的问题。他说,“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2]6 4邓小平的话,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对长期存在的“左”的思想的纠正。在“左”的思想长期蔓延和人民思想僵化的背景下,邓小平“关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思想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也起到了思想先导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这次全会确定了国家建设的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推动了国家经济社会生活转入正轨,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实现共同富裕。这对于激发人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技发展水平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历史环境下,这一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人民投身生产和建设的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是用部分带动全体,用少数人的智慧和勤奋开启共同富裕的钥匙,从而逐步推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在以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得以体现并不断深化。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在强调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优先富裕起来的同时,也注重到了防止和避免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的问题。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七五’期间,必须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继续落实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着重克服平均主义的弊端,同时防止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以保障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107。《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后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283-28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和渠道也逐步多样化,这也推动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所以,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和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级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170-171。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和判断,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3]421。与此同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贫富差距在这个过中也在不断加大,党的十五大报告突出了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任务。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确定可以量化的目标,也需要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和形成最大公约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力争比二○○○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4]17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具体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提出了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5]20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确定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之一,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6]15。其中的重点是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升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新诠释。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共同富裕发展目的的理论升华,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第一,共享发展指的是在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基础上的发展选择。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发展的主体是什么?发展的结果如何分配,发展的未来走向是什么?共享发展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指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又符合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路径。第二,共享发展超越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层面,涉及到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进程的层面。共享发展不仅体现在收入水平和物质财富分配的层面,更体现了在占有资源、社会服务与保障、幸福指数与幸福感、精神文化生活、政治参与与参与满意度等方面的共享,体现了全体人员社会地位的普遍提升与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第三,共享发展超越了对经济发展结果的分配层次,指的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人参与与人民主体地位的发挥,是在共享中的参与,也是在参与中共享,体现了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与参与改革开放过程的统一。因此,共享发展不仅追求共同富裕,更加追求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共同参与、人人平等与全面的人人共享。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能够客观面对并勇于破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社会矛盾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或者是最为人民所关切的问题是对社会发展成果占有的不均衡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城乡、区域、行业、部门、阶层等之间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不仅体现在收入差距的加大,而且也体现在不同人群之间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社会声望和社会影响力的差距加大。这些差距的存在导致社会分化现象比较普遍,而且还在不断蔓延。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较小,阶层固化现象在不断加剧,这导致了贫穷与富裕的代际传递。这种现实的存在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背离的,也不符合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更是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背离。

(一)城乡差距加大。虽然农村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城乡差距还在不断加大。“现在,按照常驻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问题是这7.5亿人口中包括2.5亿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带来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7]目前,虽然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有利措施,有些地方逐步取消了“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但是城乡差距还在继续加大。城乡之间在社会保障、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差距短时期内很难实现均衡发展和共享发展。一些农村存在的劳动力流失、智力资源流失、土地资源流失现象严重;农村传统伦理结构瓦解,现代观念还没有建构起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在农村也远远没有普及,“数字鸿沟”愈来愈大;文化商品和文化活动匮乏,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单调贫乏。总之,一些农村的落后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贫困人口还保持着很大的比率。“我国目前脱贫标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 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 800元。按照这个标准,2014年末我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7]李克强总理在英国访问演讲中指出,“虽然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人均GDP只有6800美元,仍排在世界80位以后,在中国广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均才5000美元,有些西部省份只有3000多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8]。如果能够通过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易地搬迁、兜底脱贫等方式,达到每年减贫1 000万的任务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此外,我国还有各种弱势群体的存在。我国有1800万左右的城镇低保人口,还有1.3亿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2亿多的进城务工人员,还有900多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等。这些人员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出台特殊的政策给以特殊的关照与安排。

(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由于从业方式多样化,收入来源多样化。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加大。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排名在25%以下的家庭财产总量仅占全国家庭财产总量的1.2%,排名在50%以下的家庭财产总量仅占全国家庭财产总量的7.3%;而排名在顶端25%的家庭拥有全国家庭财产总量的79%,排名在顶端10%的家庭拥有全国家庭财产总量的61.9%,排名在顶端1%的家庭拥有全国家庭财产总量的34.6%。就当下1%的家庭财产占本国家庭财产总量的1/3以上而言,我国已与美国旗鼓相当。”[9]30

(三)地域之间的差距问题。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等的差异性,地域之间,尤其是东部、西部之间的收入层次和发展水平差距呈梯次降低态势。一些运用相关经济学变量和模型的研究分析显示,“从2011年各地区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的综合比较分析,我国各地区收入差距最大的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区域,如果从基尼系数的各地区平均值来看,东部(9个地区)区域基尼系数平均值为0.3470,中部区域为0.3937,西部区域为0.4442,也就是说,各地区收入差距实际值整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阶梯上升分布特征”。这一数据显示,越是经济贫困的地区,其基尼系数就越大。“近年来中国收入差距增幅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从增幅的各地区平均值来比较,东部9个地区的平均收入差距增幅为18.2%,中部7个地区的平均差距增幅为15%,而西部11个地区的平均差距增幅为11.7%”[10]。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因为自然资源、政策倾斜、开发程度、产业结构、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原因相比西部地区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也造成了优秀人才从西部向中东部的流动,人力资源的流动也进一步拉大了地域之间原有的差距。

(四)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垄断以及隐性收入的大量存在。一项调查表明,“垄断因素对行业收入差距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其中1/3左右是由垄断行业过高的收入水平导致的。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平均收入水平的差额相当于全社会各行业平均收入水平60%~70%的额度。隐性收入加剧了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隐性收入与垄断隐性收入与垄断行业的关系更为紧密,从 32.74%上升到47.65%,进一步拉大了行业间的收入差距”[11]。一些研究显示了具体行业之间的差距。“2004—2013年10年间,全国97个两位数行业中,平均工资前10位的行业分别是证券业、航空运输业、软件业、银行业、烟草制品业、金融业、计算机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开发、新闻出版业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平均工资始终排在最后的分别是农林牧渔业、纺织业、零售业、餐饮业、木材加工业和皮革制品业”[12]。因此,一些研究呼吁降低行业垄断是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在政策的保护下,垄断性企业的技术进步速度较慢,而且粗放型经营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也不能导致资源的合理配置。

上述问题的出现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有些原因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过度追求GDP的增长,忽视了社会建设与公共物品投入,忽视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和谐均衡发展;二是因为在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企业单纯追求盈利,忽视员工利益的问题,导致劳资矛盾加剧;三是权力制约的乏力与滞后,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权力寻租,暗箱操作,导致一部分人的灰色收入增加,不法收入增加,出现了新的权贵阶层;四是国家对国有垄断企业的保护和政策倾斜等方面带来的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加大,等等。

总之,诸多的问题都是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问题,也是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当经济不发展的时候,社会差距也是存在的,但是不是很显著;经济的发展及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样化,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等导致原有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加大。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贫富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而且还延伸到对社会资源的占有、社会声望以及社会地位高低等诸多层面。因此,要实现从共同富裕到共享发展是对目前存在的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的现实回应,也是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纠正,体现了我们党直面各种社会问题的勇气和决心。

三、“共享发展”理念的最终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党推动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共享发展无疑是中国今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基本衡量标尺。怎样实现共享发展,并把这种理念融汇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之中,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从中国现实的角度分析,实现共享的根本立足点还在于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第一,实现共享发展的关键是理顺资本与权力的关系。在关乎公平的问题上,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一些人运用权力占有和独享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成为改革开放的收益者。而一些人则成为利益受损者。因此,共享发展的关键是剔除权力对资本的掠夺与占有,剥离资本对权力的寻租。政府可以监管资本的运行,为资本的有序运转提供法律保障,但是政府不能直接参与到资本活动中去,更不能运用权力俘获资本。只有这样,才能够理清资本与权力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各种寻租行为,杜绝各种灰色收入、不法收入的存在,减少“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集团化,集团利益个人”的现象的蔓延。这就需要进一步划清政府与市场、权力与资本的界限,规范政府的行为,限定权力的边界,界定政府的职能。

第二,实现共享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实现发展结果的人人共享。共享需要解决的是结果的公平分配的问题,其中的核心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在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公共服务体系还有很多不足和短板,制约了发展结果的人人共享。因此,共享发展结果一是需要建立起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包括: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加大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力度。对于重点人群,比如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老人、城市失业者、退伍军人等要有特殊的安抚政策。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国家财政支持是主体,此外还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对重点人群的救助与扶持过程中去,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联动与合作,构筑立体的全方位的救助和扶持网络,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二是要不断提高个人收入在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实现国民收入水平与个人收入水平的同步提升,实现国家财富与个人收入的均衡和同步发展。

第三,实现共享发展的动力是人人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不仅仅是分享改革开放的结果,也就是如何“分蛋糕”的问题,而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广泛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发展的过程也是充分发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改革开放进程的过程,是每个人充分发挥潜力和创造力去创造财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在吸纳劳动力和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这个过程也应该不断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资产流失等问题的过程,实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源配置和财富创造中的公平竞争,破除国有企业在一些行业中的垄断。二是在就业等方面破除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和身份歧视,对于大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和创业给予政策扶持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人口”红利,最大限度地实现充分就业。三是要打破目前存在的阶层流动固化的僵局,实现不同阶层之间的合理的正常的流动,杜绝贫困的代际传递,减少“贫二代”的数量,创造条件使得年轻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勤奋获得向上一个阶层流动的机会和渠道。教育是转变命运的重要手段,但是教育要成为推动阶层流动的重要力量,首先要做到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的平等。此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也应该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以高度重视,从而提高青年人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第四,实现共享发展的保障是法治建设的推进,对人们合法利益的保护以及推进不同企业之间的合法竞争。共享发展的基础保障是法治社会的建设。一是保护人们通过合法劳动获得的合法收入,要不断完善法治建设,充分尊重个人的合法劳动所得;保护产权,充分调动人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二是通过法治建设打击各种权力寻租行为,减少腐败现象,减少灰色收入;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取缔各种黑色收入。三是通过相关法律赋予不同性质的企业相同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的政策。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深化,要逐渐破除对国有企业的过度保护,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变其对一些领域和一些资源的垄断地位,改变其对政府的过度依赖,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活力,淘汰濒临破产或者已经破产的企业。另一方面,要把法律上赋予的非公有制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支持落到实处,从而使非公有制企业能够在同样的政策环境中获得发展。正如习近平所说,“公有制经济财产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破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13]。四是克服企业内部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在承认技能差异、劳动强度不同的基础上,实现合理区间内的收入分配的相对均衡,避免企业内部收入差距过大。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会议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会议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4]《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习近平.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需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2015-11-04.

[8]王莉.新起点上社会主要矛盾的动态分析与结构考察[J].理论视野,2016,(1).

[9]谢宇.中国民生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0]王少国,等.中国各地区实际收入差距及其效率相容水平的分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6).

[11]惠宁,等.行业垄断与行业收入差距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8).

[12]邱兆林.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5,(2).

[13]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J].人民日报,2016-03-09.

(责任编辑:李 平)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the Concept of Sharing Development

XIE Xiao-juan
(College of Marxism,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036,China)

“Sharing”is the fifth concept among all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The compaction and proposition of this concept have experienced a historical developing process.From “allowing some people to get rich”to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and to “sharing”development,CPC has continually 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socialism and summarized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rom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sharing is aimed to solve unbalanced develop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oday's China in such fields as urban and rural,districts and industries.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sharing basically depends on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driven by CPC,so that it can involve people's participation,can make sure people's equal rights and can ensure people's sharing of the achievements.

sharing;common development;common prosperity

D616

A

1671-0304(2016)06-0001-06

2016-06-28

时间]2015-08-31 8:10

谢晓娟,辽宁阜新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共享发展共同富裕差距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