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学经典著作及佛医著作中关于睡眠文献的介绍

2016-04-04刘艳骄腾晶李莎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经卷佛教文献

刘艳骄 腾晶 李莎莎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医学科,北京,100053;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济南,250011;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



佛学经典著作及佛医著作中关于睡眠文献的介绍

刘艳骄1腾晶2李莎莎3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医学科,北京,100053;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济南,250011;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

佛学;佛医;睡眠文献

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可以涉及各个方面,佛学经典著作及佛医著作中蕴藏着丰富的睡眠知识,值得我们去探索。本文仅就佛学经典著作及佛医著作中关于睡眠的文献,作一初步介绍。

1 佛学文献中关于睡眠的文献

睡眠一词,最早就出现在佛教经典著作中。认为睡眠是:“一种使心灵闇昧的精神作用。”是:“意谓随逐不舍而潜伏若睡。”并对睡眠赋予多种解释:“瑜伽十一卷四页云:睡眠者:谓心极昧略。又顺生烦恼,坏断加行,是惛沉性。心极昧略、是睡眠性。是故此二、合说一盖。又惛昧无堪任性,名惛沉。惛昧心极略性,名睡眠。由此惛沉,生诸烦恼随烦恼时,无余近缘如睡眠者。诸余烦恼及随烦恼,或应可生,或应不生。若生惛昧;睡眠必定皆起。二解瑜伽十三卷十九页云:云何睡眠?谓诸烦恼随眠。三解显扬一卷十页云:睡眠者:谓略摄于心,不自在转为体。能障毗钵舍那为业。乃至增长睡眠为业。如经说:贪着睡眠昧,如大鱼所吞。四解成唯识论七卷一页云:眠、谓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谓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极暗劣,一门转故。昧、简在定。略、别寤言。令、显睡眠非无体用。有无心位、假立此名。如余盖缠,心相应故。五解杂集论一卷十九页云:睡眠者:依睡因缘,是愚痴分,心略为体。或善,或不善,或无记;或时,或非时;或应尔,或不应尔。越失所作依止为业。睡因缘者:谓羸瘦疲倦,身分沉重,思惟暗相,舍诸所作,曾数此时串习睡眠,或他咒术神力所引,或因动扇凉风吹等。愚痴分言、为别于定。又善等言、为显此睡非定痴分。时者:谓夜中分。非时者:谓所余分。应尔者:谓所许时。设复非时;或因病患,或为调适。不应尔者:谓所余分。越失所作依止为业者:谓依随烦恼性睡眠说。六解五蕴论五页云:云何睡眠?谓不自在转,心极昧略为性。七解广五蕴论十二页云:云何睡眠?谓不自在转,昧略为性。不自在者:谓令心等、不自在转。是痴之分。又此自性、不自在故;令心心法、极成昧略。此善不善及无记性。能与过失所依为业。八解法蕴足论八卷十四页云:云何睡眠?谓诸眠梦,不能任持,心昧略性;总名睡眠。九解发智论二卷九页云:云何睡眠?答:诸心睡眠惛微而转、心昧略性,是谓睡眠。(朱芾煌编《法相辞典》)”

在佛教经典及医药文献中有很多关于睡眠及睡眠相关的论述,如《俱舍论光记》随眠,梵语anus/aya,巴利语anusaya。为烦恼之异名。烦恼随逐我人,令入昏昧沉重之状态;其活动状态微细难知,与对境及相应之心、心所相互影响而增强(随增),以其束缚(随缚)我人,故称为随眠。此有贪、嗔、慢、无明(痴)、见(恶见)、疑等六种,称为六随眠(六根本烦恼)。其中,贪复分为欲贪与有贪,称为七随眠;见分为身、边执、邪、见取、戒禁取等五见,称为十随眠。此外,以此更加细分,则有九十八随眠。

关于随眠之体另有异说,说一切有部认为贪等烦恼即随眠,属于心相应之法;大众部、化地部等认为现起之烦恼称为缠,另外称熏成种子之法为随眠,与心不相应;经部认为烦恼于觉醒活动之位为缠,对此,烦恼为眠伏状态之种子称为随眠,为非心相应亦非不相应。于唯识宗,不承认烦恼即随眠之说,盖随眠为烦恼之习气,即指种子而言。此烦恼之种子随逐我人,眠伏潜在于阿赖耶识。(《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俱舍论卷十九、卷二十、发智论卷三、品类足论卷三、成唯识论卷九、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卷八十九》)

又如,《大智度论》梦,梵语svapna,巴利语supina。于睡眠中,心、心所(心之作用)对于对象(所缘之境)所呈现出之种种事相,犹如见现实般之真实,称之为梦。据巴利经典弥兰王问经载,见梦之原因有风病、胆汁病、痰病、神鬼之诱引、习惯、前兆等六种,其中仅前兆所梦为真,其他皆是虚妄。另据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七载,梦醒后尚有记忆,能告诉他人者,称为完全之梦。而论其自性(梦之本质),则有意、念、五取蕴、心、心所法等种种说法;于见梦之理由,亦举出五缘(疑虑、串习、分别、曾更念、非人所引,或他力、曾更念、当有、分别、诸病)、七缘(见、闻、受、希求、分别、当有、诸病)等吠陀以来之诸说。于三界之中,梦仅发生于欲界,不见于色界、无色界。而于欲界中,异生(凡夫)、预流果等之圣者皆有梦,唯有佛无梦。依唯识宗之说,睡眠深时意识全无,浅时仍有梦中之意识,遂由其作用而有梦。此外,唯识宗又以梦喻显唯识三性中‘遍计所执性’之空无虚妄。说一切有部主张梦中所发生之事尽为实事,故具有果报之作用;但譬喻师否定此说;大智度论卷六亦称梦非实事,尽属妄见。然梦亦可能预见未来,印度自古即盛行占梦术。于佛典中,有关记载梦之经典极多,据修行本起经卷上、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等佛传之记叙,释尊托胎之际,摩耶夫人梦菩萨乘白象入于胎内;据摩诃摩耶经卷下、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下等之记载,皆有关于佛陀入灭之梦兆;据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载,波斯匿王以十梦预见未来之社会状态;另据给孤独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下及俱舍论卷九载,讫栗枳王所见之十梦亦暗示释尊入灭后佛教发展之大势。

此外,般舟三昧经卷上亦述及梦中见佛之情形。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二将梦分为四类:(一)四大不调之梦,梦见山崩、飞腾于虚空中,或为群贼、恶兽所追逐,系由身体不调和所引起者。(二)先见之梦,梦见先前经验之事。(三)天人梦,随人之修善或作恶,梦见天人显示其善恶之行为。(四)想梦,应过去行为之善恶,而依各善恶意想,梦见善恶之事。同书又谓,于四者之中,‘四大不调’与‘先见’二者所致之梦为虚妄不实者,‘天人梦’与‘想梦’则为真实;并谓一切梦不必受果报。另据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一载,袒荼罗等十二梦王为陀罗尼经之守护者,将现于受持此经者之梦中而加护之。

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二载,妙幢菩萨于梦中见光明晃耀之大金鼓宣说‘忏悔品’,此即‘金鼓说法’之故事。出生菩提心经则举出四种善梦之情形,即梦中若见莲花、伞盖、月轮、佛像等,均属善梦。此外,佛典中较著名之梦经大多属于预见未来之先兆,如阿难七梦经,阿难曾梦七凶事:(一)陂池火炎滔天。(二)日月没,星宿亦没。(三)出家比丘转在于不净坑堑之中,在家白衣登头而出。(四)群猪来抵突栴檀林。(五)头戴须弥山,不以为重。(六)大象弃小象。(七)狮子王头上有七毫毛,在地而死,一切禽兽见而怖畏,后见身中虫出,然后食之。此等皆为当来世佛法衰灭之征兆。此外,如杂宝藏经卷九所收载之八梦经、本生经中之大梦本生经(十六梦经)等,均载有表面上难以理解而实际皆各有象征意义之梦兆。

一般而言,小乘佛典与大乘佛典对梦之看法、解释各异其说,小乘佛典大多透过梦来暗示重大事件及转变,如佛陀托胎前,摩诃摩耶夫人梦菩萨骑白象入胎;佛陀入灭之前,摩诃摩耶夫人梦须弥山崩、四海水竭等之五大恶梦;或如上记所举之波斯匿王十梦、讫栗枳王十梦、阿难七梦等,均为采取原始、自然等观点之小乘经典。大乘佛典则多诠释梦之本质,并阐论其实体之有无、善恶等之根本问题,或藉其性质之虚妄不实以比喻有为法之如幻如影,此类譬喻于大乘经典中,数量之多,不胜枚举,乃属批判性、形而上之观点。(《杂阿含经卷七、大宝积经卷七十三、卷七十四、大智度论卷六、卷六十四](参阅《十梦》482、《梦经》5778)》)

又如,《成唯识论》长夜,梵语di^rgha-ra^tram!。指极长久之时间。五分律卷十八(大二二·一二五上):‘莫污染修梵行,长夜受苦。’(《四分律卷三十二、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六》)梵语di^rgha-ra^tra。凡夫流转生死不已,直至由无明之睡眠中觉醒之漫长时间,称为长夜,乃比喻生死之迷。胜鬘宝窟卷中(大三七·二八下):‘生死渊旷名长,无解自照称夜;又生死难脱,故称长夜。’[俱舍论卷五]

《大方等陀罗尼经》十二梦王,(杂名)行方等三昧,有十二神明,现于梦中,与以好相。大方等陀罗尼经一曰:‘佛告华聚,我今语汝:莫妄宣传如是妙法,当以神明为证。何以故?名为神明?善男子如是。当有十二梦王,见此一王者乃可为说。’

此外,《善见律》中有关于梦的诸多论述。

台湾财团法人中台山佛教基金会编《随身法藏》中有很多关于睡眠的论述,分别散在于《佛吹般尼槃略说教诫经·五诫睡眠》:“唐三藏法师玄奘《大乘百发明门论》:“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僧璨大师《信心铭》:“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唐·永嘉玄觉禅师《永嘉证道歌》:“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昆尼日用》:“一早觉,睡眠势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十七、卧具,卧具尼师坛,长养心苗性,展开登圣地,奉持如来命。……四十一、睡眠,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稳,心无动乱。”

2 佛医文献中关于睡眠的文献

由释永信,李良松编辑的《中国佛教医药全书》是我国佛教界对医学界所做贡献的重要文化体现。本书所收文献涉及佛教大藏经内外,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大藏经内文献。我们以历史上出版的数种汉文大藏经(主要包括碛砂藏、赵城藏、永乐北藏、嘉兴藏、龙藏、大正藏、卍续藏)为基础,将其中涉及医学的部分挑选出来,并比对各种版本,选择最优良的本子作为影印依据。同时,提供给读者现代标点本。此部分文献主体分为两部分,一为佛经医论,一为涉医佛经。在这些佛教经典著作中均出现关于睡眠的记载,在中国敦煌的卷子中就有:“天有阴阳,人有睡眠”的论述。大藏经中也包含关于睡眠的内容。第二部分为我国历代医僧作品。代表作品有《竹林女科》、《天竺膏药方》、《岳少保易筋经》、《少林寺秘方选集》、《慎柔五书》、《龙树菩萨眼论》;第三部分为我国历代居士医著。代表作品有《医门法律》、《医门棒喝》、《济世全书》、《本草经集注》、《林文忠公戒烟方》、《静坐法精义》等。这些方药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对睡眠产生影响的药物。如林文忠戒烟方对治疗鸦片戒断产生的睡眠障碍就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已经成为我科中药替代安眠药物的有效处方,是很多患者摆脱了对安眠药物的依赖。

3 佛教音乐对睡眠的作用

佛教音乐是启迪人们心灵世界的重要媒介,佛教音乐中很多音乐对遭受心理打击的人们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优美的《大悲咒》音乐使众多的人脱离心境折磨的苦海。还有很多的佛教音乐对人的睡眠有一定的调解作用。但是,佛教音乐对人的心理影响的机制却很少有人研究,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还应有更多好的音乐有待深入研究。

刘艳骄,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睡眠医学科,北京市中医睡眠诊疗中心,主要从事中医睡眠医学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R-02

A

2095-7130(2016)02-043-046

猜你喜欢

经卷佛教文献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佛教艺术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西夏文大宝积经卷八十八“摩诃迦葉会”解读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今夜
唐代《妙法莲华经》卷的修护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