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节五互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2016-04-04庞晓虹
庞晓虹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
“三环节五互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庞晓虹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
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是提升学生能力素质、推进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采用三个教学环节相互衔接的动态推进、五种互动教学方法的交互运用,实现以学生自主互动学习为中心,凸显全方位、多维度的互动理念;以互动的交融性、互动的开放性、互动的民主性、互动的创造性、互动的层次性和互动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素质。
三个环节;五种互动;教学法
近年来,我国教育投入逐年加大,高等教育显现出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如何适应时代需要,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深入研究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教学内容,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出了三个环节有机衔接、五种互动教学方法交互运用的互动教学方法体系。
一、以三个环节的衔接进行互动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作为教学活动,必然有一个完整的运行过程和其间各环节的设计与衔接。互动教学法的实践,从纵向过程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以提高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进行互动教学设计
学生在学习中明显的特点之一是兴趣主导。“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1]而且,“智慧高于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智慧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责任之一。学生进入高校,必然有一种自我成人的感觉,加之有着与原来基础教育阶段截然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课时安排特点,往往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由于期待而产生较强的兴趣,求知欲也更强。但事实上专业教育学理的枯燥性又往往使他们感到乏味而失去兴趣。结合这一特性,在互动教学设计中着重挖掘学理基础从兴趣出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相关理论。如讲到新闻失实的原因以及对策问题时,并没有直接给学生以结论,而是给出新闻史上有名的假新闻以及最近十年十大假新闻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归纳失实的原因,总结如何治理失实的方式。这一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踊跃发言的过程中,激发了探究的精神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当然,大学所开设的课程还有一些是与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相似的课程,其对学生的吸引力会相对小一些,但课程开设必然有其重要性,故而在教学中也需深入挖掘课程知识价值,结合学生知识需求的深度和兴趣着眼点,点燃其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热情。如在讲解古典文学作品时,放弃学生在中学熟悉而麻木的条框性解读,而是还原本色、体察人性、感知社会。诸如学生普遍喜欢的山水田园作品,这就可以生活感悟的方式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深入作者内心,了解人性;透过字面,读出文化,透过字里行间,了解社会,使一篇作品不仅存在于历史中,存在于课本中,更活跃于学生对生活更真实的认识能力和生活境界中,以“活跃的智慧”观照作品、回味人生。
(二)第二个环节——以提高学生能力素质为目标进行互动教学实施
1.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开展互动教学活动。《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目的》一书中也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2]一言以概之,学习是对人的培养,是使人在不断的学习中开辟生命发展的理想之路。众所周知,“终身学习”早已是现代人类面临的一种人生状态,是一种不仅在学校着力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提升自我的一种生命状态。因而,作为教师,要在坚持“教书”的同时强化对“育人”的探索和实践,注重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探索来发现和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如讲解“文字使用的规范性”讲解时,结合学生关注现实、思维活跃、勇于展现自身价值的特点,课程设计安排学生深入社会,从校内校外、报刊杂志、店面牌匾、广告海报、网络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调研,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并形成每人一份调查报告,对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问题整理、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曾道: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的专业化发展倾向“埋伏着一个危机。它将产生出限于一隅的思想,每一个事业都将进步,但它只能在自己那一个角落里进步。在思想上限于一隅,在一生中便只会思考某一套抽象概念。这个角落将成为人们跨过原野的障碍,而抽象概念所概括的东西,是没有人加以注意的了。但任何抽象角落都不是足以包括人生的。”[3]半个多世纪前怀海特就已指出了教育的症结以及教育的理想出路。
2.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组织互动教学活动。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多有见解和论述。英国分析派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约翰·怀特指出:“教育目的的中心内容应该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道德自主性的人,这个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各种必要条件。首要的和明显的是,学生必须具备某种能力、理解力和气质。但也必要有其他素质。”[4]大学教育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社会人的过程中,必然要立足于一个出发点,即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激发和培养,“教育必须超越以被动的方式接受他人的思想,必须加强首创精神”。“大学的恰当作用是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去掌握知识,”使学生的学习从研究中开始,在研究中结束。故而,围绕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传授、引导、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讲授过程中,要善于在课堂上启发、设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提问、发言,并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给予分析、引导,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其创新热情。如讲解“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概念,同时列举“新闻是新近发现的事实的报道”,让学生分析比较两个概念。在质疑、讨论中让学生领悟到即使是权威的概念,也可以对它进行分析与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3.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完成互动教学活动。现代大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而能力的转换却存在着一个方法问题。“同样一本书﹐懂得方法的人读了,可以获得智识,应付环境;反之,不懂方法的人,读了却一无所得,反博得‘书呆子’的绰号。”[5]教学中,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尽量使问题中的症结和疑点一次次清晰地呈现出来,使之具有立体感和丰富的感性色彩,并以此充分调动学生们关注该问题的积极性,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变传统教育中的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脱离那种被训练的比较被动的状态,进入主动运用知识的主动状态”,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电子音像讲授中,组织学生利用网络编写编辑电子杂志,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评比、讲评、修改完善,不仅使学生对课程理论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对电子编辑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使学生对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给予了有益的引导。
(三)第三个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标准进行互动教学评价
准确的总结与评价,既是对过往所从事工作的回顾和整理,上升到理论或规律层面时,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方向性指引和方法性指导。互动教学法的经验整理,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是通过学生对互动教学的反应程度来评价互动教学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到课率、听课效果、问题反应、配合程度、知识掌握的有效度等方面来衡量;二是通过学生作业训练的质量来评价互动教学的效果,从作业类型、数量、质量、能否举一反三、能否以发散性的思维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等方式,来衡量互动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三是通过学生实习效绩来评价互动教学效果,通过随时联系、查阅实习日志、审查实习实践作品以及实习归来后的学习交流来衡量互动教学的实际效果;四是通过学生评教情况来评价互动教学效果。
二、以五种互动方法实现教学效果
(一)学生与学生之间协作互动法
作为教学对象,学生不仅需要在与教师的教学交流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同学之间的切磋交流,能使其在同龄人相同的学习环境、相似的知识结构、互补的知识储备条件下,实现互为学习、相互激发,获得多倍的知识信息。因此,巧妙的互动教学设计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扩展知识范围、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如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讲授诗人及其作品时,首先让学生共同协作来完成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是,课前两周将要涉及到的诗人、作品及相关要求布置给学生,让其收集资料;课前一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定所要讲授的诗人及作品,并推选出主讲人,其他同学做辅助;在计划的课堂上由主讲同学讲授,在座同学自由提出若干问题,由主讲人或小组其他同学进行解答,小组无法解答的问题由教师解答。这种学生之间的协作配合,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表达的勇气及技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角色体验内省互动教学法
大学专业教学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如何理解理论,如何真正掌握运用理论,是大学专业教育贴近实践、追求务实的必然要求。角色体验达成自我内省,是常见的知识实践化的必经过程。大学互动教学的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角色感知,达成教育效果。
一是通过角色感受唤起自我内省。这种方法主要是以同行观察者的身份对专业角色经过视觉感知获得的角色认知。美国学者格鲁尼格和雷佩在其传播学的“情景理论”中指出,信息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群体中的特定公众群体的影响力、关注度和行动效能都存在着极大的实际表现。“面临一个问题的公众群体首先必须意识到它并认识到它对他们的可能影响。”[6]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设计相关环节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使其成为课堂内容的一个角色,在内省反思中更好地认知和把握理论。在“新闻传播者”的教学中,充分考虑大一学生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积累、缺乏必要的职业实习经历的情况,选择中央电视台的《记录中国》节目作为本节教学的互动教学平台。通过该视频的播放,使学生对于新闻记者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责任感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新闻记者的角色、成为优秀新闻人的素质等有了比较直观而全面的了解。在观后感中学生普遍表达了对于彪炳史册记者的赞叹与敬佩,同时不少学生也表达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追求。
二是通过联系自身唤醒生活体验。这种方法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对社会角色经过体验而达成的认知。“那些很关心的人更可能成为一个实践的积极传播者,那些不大关心的人则可能在搜集和处理信息上更消极。”教学实践中,相关知识的传授过程,不以单方面的系统知识为教师主讲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人生经历,联想、寻找、挖掘必要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大学生处于单纯学生向服务于社会的成人转型的重要时期,其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尽快承担社会责任的必备条件。但多年的学校生活和长期的学生身份的认知,使其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工作经验和体会,故而,应用写作能力尚处于非常幼稚的状态,加之这种能力是理论与技能的双重叠加,同时受制于课程兴趣度和课时的局限,如何有效推进教学质量,便成为该课程教学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实践的不断摸索中,发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联系自身唤醒生活体验。将教学计划中拟讲授的文种做彼此关联,最具代表性的文种先进行讲解和训练,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构能力和表达能力,之后,有步骤地选择相关文种引导学生与自身的生活经历做关联思考,寻找生活足迹中的有关行为或他人的行为,与所讲授文种进行对接,寻找答案。如通过报告和通报、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等诸多的相似性及与学生生活经历的关联性的联想、互换,在一层层、一环环的比较联系中,不仅使学生很清晰地了解掌握了各文种的写作要领和方法,同时对社会实践工作也有了更亲切的认识。教学中还紧扣学生假期实习的机会,安排相关写作实践,强化写作能力。这与怀特所言不谋而合: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于树木来认识森林。
(三)课堂与网络之间的交叉互动法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不仅使现代传播手段更为丰富灵活,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交流方式。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和熟练性,既为现代教学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和良好平台,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实践中,积极借助网络开展互动教学,对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一个促进。在写作课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出发点,与学生在网络上建立了班级QQ空间和微信平台,视情况将班上同学分为若干组,由同学推荐专人负责,规定每周每组一个同学将自己的作文发到班级空间,其他同学也可随时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上传,供全班同学浏览,并请同学们写下留言,次周的课堂上师生共同进行作文讲评。这一做法旨在将学生的好奇心、荣誉感和羞耻心结合起来,借助网络平台和课堂环境,以“对话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等师生多向互动教学模式开展交流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端正了学生的写作态度,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避免被人耻笑的荣誉感面前,学生的写作不再是应付差事之举,而是维护个人尊严之行,写作的质量明显提高。二是提高教学效能。此举不仅节约了课堂阅读思考作文的时间,也为反复阅读同学作文,充分发表意见留下了更多空间。三是为师生课内课外的学习交流创造了条件,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丰富了学习手段。
(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研讨交流的平行互动法
“大学的目标是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成成人的力量”。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是学习与创新不可缺少的动力和基础。同龄同专业,相似的知识积累和相近的人生阅历,可接受性较强的交往方式和话题,是学生达成日常最亲近又可能交流的基础。恰当地利用这一条件,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用写作》课程中的难点之一是语言表达,授课教师尝试采用作文互改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同一门课程不同班级的同文种的作文进行交换,随机发给学生,以一周时间为限,让他们对拿到的其他班同学的作文进行阅读分析,并在作文后事先附好的空白稿纸上按照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写下自己对该篇作文的分析修改意见。收上来后,再将作文发给作者本人,请他们阅读同学提出的意见,并对其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按应用文写作要求写在作文后的另一页空白稿纸上。最后,教师将作文收上来后进行最后阅评,选出有代表性的作业,在下一次课上进行讲评。这一互动教学方式的探索,是在调动学生关注同龄者的情况,内心深处自然的较量,重视自身的价值,爱惜自己的颜面等情感心理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将难点问题置于学习交流的兴趣中,在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五)课程与课程之间取长补短的借鉴互动法
人文学科同专业的许多课程之间必然存在着诸多的关联性和交叉性,把握这些关联性和交叉性的知识并予以有机的互动结合,可以使学生在拓展视野、灵活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知识的魅力。同时,承担不同课程的教师,有着不同年龄、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教学效果,彼此之间积极的教学互动交流,也是促进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方式。
一是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互动。具体做法是将相关联的课程内容,包括同一门课程或不同课程,将其内容上的关联性和交叉性放大,让学生在或纵或横的贯通学习中互为借鉴、取长补短,深化理解,掌握精髓。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同时也避免了课程之间内容简单重复的现象。如公关策划的教学中,将学生已学习过的《应用写作》课程中关于调查报告、计划、总结、策划案等文种写作的知识和工作思路进行对接,使学生在温习已有知识,拓展现有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将前后所学知识贯通运用,更有效地提升策划能力。
二是课程教学方法的借鉴互动。各课程教学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同,教学效果也是千差万别。这也正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之所以常被教师挂在口上的重要原因。每个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和实践中都会摸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虽然同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的人使用,会因人而异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但相互之间的借鉴和交流,远远超出了单纯学习模仿的藩篱,总会使人在一定的情境下获得某种感悟和启发,以一种超越性的学习效果,达成更好的方法使用和能力提升。故而,教师之间彼此听课、日常交流、经验介绍等,尤其是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在知识交换更新、方法借鉴学习方面,彼此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实践证明,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勇于探索、追求成功,使得他们在课程教学方法的借鉴互动过程中,能迅速有效地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老教师经验丰富、包容心强,在与青年教师课程教学方法的借鉴互动学习中,往往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这样的交流互动学习,无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1]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及其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66.
[2]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文汇出版社,2012:封面.
[3]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88.
[4]怀特海.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58.
[5]胡适,等.怎样读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29.
[6]丹·拉铁摩尔,奥蒂斯·巴斯金.公共关系:职业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6.
(责任编辑:魏霄)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ree links and five Interactions”
PANG Xiaohong
(School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Nor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sandLaw,Xi'an710122,China)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and quality,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education.To respect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as a starting point,the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ree links of the teaching,and five kind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dea of regarding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as the center,and highlighting the concept of all-round,multi dimension interaction.Through the fusion of interaction,the openness of interaction,the democracy of interaction,the creativity of interaction,the hierachy of interaction,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on,the teaching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and students'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can be enhanced.
three links;five kinds of interaction;teaching method
2015-12-20
庞晓虹(1963—),女,甘肃兰州人,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G420
A
1008-7699(2016)05-0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