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苦却也快乐
——从方志敏到余墨林的创作感言

2016-04-03宋运成

影剧新作 2016年2期
关键词:话剧团艺术形象方志敏

宋运成

痛苦却也快乐
——从方志敏到余墨林的创作感言

宋运成

写下这个题目:痛苦却也快乐,灵感并不是源于模仿名人的书名,确确实实是我作为一名演员,真真切切记录我从事话剧艺术形象创作中点点滴滴的甘甜和苦辣。2012年,江西省话剧团投排话剧《生如夏花》,我饰演该剧的主角方志敏。2015年江西省话剧团又推出了一部话剧新作《遥远的乡土》,我依然饰演该剧的主角余墨林。方志敏是江西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江西地方党团创始人之一,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方志敏1935年牺牲时,年仅36岁。余墨林40岁左右,进士出身,清代授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失火,独承过失,革职回故里。这两个主角身处的年代不同,他们对历史的贡献、评价也不可类比,但是两人的年龄还是比较接近。一度创作提供的这两位主角的年龄大小相差在十岁以内,这既为我进行二次创作提供了一个便利,两个角色的年龄相仿,因为年龄相仿适合于我的戏路,给我的形象塑造赢得了便利,但又为我塑造一个新的艺术形象带来了挑战,年龄相仿、戏路相仿,对一个演员塑造两个有本质区别的角色,在角色的气质把握上,是一把双刃剑。

正因为如此,这也成了我塑造余墨林的心结。首先我要清除自己心理的阴影,尽可能避免将过往塑造方志敏艺术形象中的艺术特质带到余墨林形象中来。其次,更不能让观众、专家们看到我塑造的余墨林中似乎有某些此前塑造的方志敏艺术形象中的创作习惯。正是由于我以往无论是在舞台剧中对于角色的理解和定位,还是在影剧创作中对角色人物内心、外在气质把握所积累的经验,我提前为自己设计了预案,全身心地与编剧、导演进行交流、磋商,静下心来寻找、研习余墨林的心灵轨迹。余墨林出生书香门第,家教严谨、家风质朴、性格耿直,关键时刻敢于承担责任,牺牲自己的利益 。虽说武英殿的失火与其无任何干系,但是为了减轻下属的罪责,他宁可承担起失火的全部责任,并以自已革职为代价,保全下属。为了几十号人马的命运,同时,革职回故里后,他还要忍受太夫人(母亲)的疑虑,余九皋之流的讥讽、指责,甚至是误解、诬陷。尤其是天宝县知县张县令以天宝县遇洪灾威逼、要挟余墨林以白鹤村来做赌注,余墨林宁可押上自己的全部身价:擅自拆庄,按户亿庄首任庄主百川公所立庄规,将悖逆之徒余墨林逐出族门为代价!其目的是给围攻白鹤村的灾民送粮,既解了受灾围村饥民之困,也化解了饥民冲击白鹤村很可能对白鹤造成的灭顶之灾。这一疏一堵,不仅彰显了余墨林一以贯之,敢于承担责任、牺牲自我保全大众的刚强,而且也甄别出了他与六公公、张知县、余九皋等各色形象的性格色彩。虽然他们(除张知县外)同出一村,同一样的受教育,但毕竟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生长,造就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往往只能是在关键时刻,在最能考验人的生死存亡的时刻才能显现。

理清了余墨林的人格魅力,把握了余墨林与同族、同时代人不同的价值观,还不足以使立在舞台上的余墨林丰满、可信。于是,我又开始循着余墨林对母亲忠孝、顺从这条感情线出发来区别他与其他同时代人。他有自己底线地对父母愚孝、对体制愚忠,用现在的话来说,余墨林是个有身份、地位的人,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是五品官员,做事为人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既要面对公共道德评判,又要经得起同辈人的眼睛。俗话说:人眼是杆秤。孰是孰非、是善是恶、是真是伪逃不过白鹤村人的眼睛。因此,当余墨林一旦有重大决定时,他都会征求母亲的意见,像当年那样先听母亲的教诲,再作决定。当张县令以煽动灾民哄抢白鹤村,逼余墨林捐出白鹤村民的口粮以赈灾民时,余墨林自知情势严峻,他只得对张县令说:“那,容我见见我娘。”只有在性格刚强的同时,附以柔的成分,才能衬托出一个真实的余墨林。又如,余墨林筹粮不成,竟拿出余的族弟余九皋的诬告信要挟余墨林时,余却显得很淡然、洒脱:“哈哈,九皋兄治病救人之心。”如此一张一弛,才能使得呈现在舞台上的余墨林有立体感,有血有肉,才使观众信服,才符合当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余墨林。总之,我尽可能使这个余墨林既远离现实生活正气,又具有当年那个时代的典型性,不至于使观众觉得宋运城扮演的余墨林有英雄形象的痕迹。这也就是我所忌讳的方志敏的艺术形象与余墨林形象对我艺术创造的双重压力。

断断续续,经过近半年的排练,话剧《遥远的乡土》终于公演了,公演的影响和效果自有人们去评说,这是我从事演员这个职业以来一直秉承的原则。无论演电影、电视剧,还是演舞台剧,我都希望能听到观众对我出演的角色的评价,无论这个评语来自那个角度,我都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便于我在下一场演出中调整好角色的视角,在另一部戏中追求更准确的角色定位。同时,戏演过之后(尤其是舞台剧)我也分析、辨析自己在表演中存在的不足,甚至是失误。往往这个不足在演出中不易感觉到,只有在演出过后,舞台之下才能冷静地分析得出,有时还必须与观众交流才能有新解。如余墨林这一角色,以及《遥远的乡土》全剧,缺少余墨林爱情这根线,缺少余墨林与梅自芳情感线的戏,似乎少了几份感人的力量。全剧的设计者既然设计了梅自芳这个人物,而且是为余墨林而设计,恰好余墨林又革职回故里了,因此,独守闺房十余年的梅自芳应该有感情的暴发点,而此时的余墨林对梅首芳应是有种负罪感的,但是,无论是一度创作还是舞台呈现都忽略了用梅自芳这个人物来丰富余墨林的艺术形象,是为该剧的一个遗憾。

感谢江西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感谢《生如夏花》、《遥远的乡土》的编剧,为我的从艺生涯增添了两位令我为之骄傲的艺术形象。

宋运成:江西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谢菁菁

猜你喜欢

话剧团艺术形象方志敏
西藏话剧团剧目创作演出巡礼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近十年西藏话剧团创作生态浅析
小动物话剧团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