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杂技团移动剧场搭建完成进入调试阶段

2016-04-03谷一飞上海广播电视台

杂技与魔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杂技团杂技剧场

文/谷一飞(上海广播电视台)

图/上海杂技团提供

上海杂技团移动剧场搭建完成进入调试阶段

文/谷一飞(上海广播电视台)

图/上海杂技团提供

2016年的夏天,上海世博园内悄然“移”来一座全新剧场——使用面积3700平方米,1900名观众席位,贵宾室、化装间、会议室、盥洗室一应俱全,建有9个塔楼的银白色城堡。6月底,这座在原世博会西班牙馆门前初步搭建完成的上海杂技团流动剧场进入了设备调试阶段,待相关部门的安全和技术验收后,这座亚洲最大的移动剧场将投入使用,助力海派杂技开启“说走就走”“走哪演哪”的文化传播新模式。

70个集装箱将剧场打包

移动剧场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是从演出设备到观众座椅,从消防设施到发电机,从办公室到休息室,所有家当都能“动起来”。用上海杂技团团长俞亦纲的话说就是,“除了空气和水,70个集装箱10天内就能把这座剧场打包带走”。

正是基于这一特质,以及推动上海杂技品牌节目《时空之旅》走出国门,需要配套载体的迫切需求,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该项目于4年多前正式立项,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了最后的顺利落地。

在项目推进中,虽然主体结构是通过国际招标交由著名的法国VSO公司设计生产,但杂技团上下却保持着紧密跟进的态势,每个环节都与外方专家、中方施工人员积极协商探讨,注重从自身演出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本土化改造,从而为这一剧场注入浓郁的海派杂技元素,较好实现了与《时空之旅》节目的无缝对接。

以作为承重顶部力量的“马道”为例,欧美同类剧场通常是以地面节目为主、空中节目为辅,对此环节较少给予特别关注,而这恰恰是上海杂技团节目能够“上天入地”的最大亮点所在。聚焦这一目标,双方开展多轮沟通和方案调整,最终拿出了能够承载15吨重量的成品,除了满足当下空中表演的一切需求,还能实现演员在表演区与后台之间的空中切换,为今后节目的艺术拓展留足了空间。

都说“内行看门道”,拥有世界最大流动剧场的法国凤凰马戏公司老板阿兰·巴什里可称得上业内顶尖“大咖”,他在来沪实地考察后也不禁好评连连,认为有些环节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流动剧场。而在评价由3个轨道和6部滑车组成的加强版“马道”时,他还特别称赞:“这项设计确保了剧场在未来可以容纳更为先进的演出要求。”

创规立制 走向未来

从来是“没有规范,不以成事”,可对于杂技团引进移动剧场这一“国际订制产品”的首开先河而言,恰恰要在国内无任何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实施。

怎么办?与剧场主体的本土化改造相似,项目工作团队遵循“摸着石头过河”的求索精神,从建筑定义、引进标准、商务谈判等各个环节出发,充分参照国外标准和规范,广泛听取来自国内专家的意见,确保让符合自身定位的条款有效嵌入。

拿消防方案和设备配备来说,从方案设计到最后实施,专门请上海消防协会组织业界专家进行权威认定,在排烟系统和消防水箱之外,还特别加装红外线消防水炮。而针对产品设计执行中的海外规范和标准,则及时反馈给国内相关建筑单位进行复核检验,确保达到在恶劣气候下能够抵挡10级大风以及防范大雪大雨等标准。

诸如此类的挑战不胜枚举。4年多时间,也是攻克一个个难关的过程,随着技术、管理、商务、安全等诸多“硬骨头”的一块块被啃下,一套关于国内首个移动剧场的全新规范已经清晰显现。用俞亦纲的话说,这座全新概念剧场的引入,正在全方位改变着杂技团,“既倒逼式地优化了节目创排能力和团队管理水平,更为上海杂技走出去提供了绝佳契机。”

下一步,杂技团将成立专业化公司,吸纳各方人才加盟,全面打理这个剧场从拆装、维护、管理到运营等领域。而伴随海内外演出商的闻风而至,《时空之旅》等剧目的巡演版已在积极筹划中。“未来,这座剧场不仅仅只作为普通演出场所存在,而将着力于探索功能类型的拓展以及演出剧目的多元。希望通过内外兼修+软硬皆施,真正打造成一个充满内涵的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向海内外观众生动传递具有中国传统精髓的杂技产品。”

展望未来,俞亦纲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杂技团杂技剧场
武汉杂技团杂技剧《英雄之城》
中国杂技团杂技剧《呼叫4921》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空中杂技师
欢乐剧场
看杂技
老鼠演杂技
论《日出》的剧场性
借伞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