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明的小说家和高明的小说

2016-04-03鲍同锋

文学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高明小说家小说

鲍同锋

高明的小说家和高明的小说

鲍同锋

高明的小说家和高明的小说是这样的,不刻意给出对小说人物道义、道德上善和恶的评价;不刻意引导读者阅读小说时的价值判断的走向;不是刚看了开始就知道结尾。晓苏老师和他的《除癣记》无疑是这样的小说家和小说。

《除癣记》原载于《人民文学》2016年第6期,小说一经发表便好评如潮。故事并不复杂:三十多岁的女人谷珍全身长满了癣,在婆家四处求医无果后回到娘家找一个乡村游医谢去病治好了顽固的癣,满意而归。只是这除癣的过程颇为不易,虽谈不上惊心动魄,却也一波三折,起伏有趣。

对,过程,谷珍是怎样从一个把自己的心和身体都封闭起来的农村女人变成敞开心扉,主动脱下衣服让谢去病给自己擦药的呢?故事紧凑精巧又毫无斧痕,环环相扣又真实生动。

小说中直接或间接写到了与谷珍性格形成关系密切的三个人:从小教育严厉到苛刻的母亲谷婶,有些花心的父亲,没什么责任心甚至冷漠的丈夫。作者没有扛起道德的大旗,带领我们一起对他们谴责,把他们打倒在地上并踩上一脚。但这三个人明显是解读小说,解读谷珍绕不过去的坎。各位读者尽可脑洞大开,让他们在心里鲜活起来。

小说更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细节描写。晓苏自己曾说过:“小说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积累,所以,作品中提供的经验是真实可信的。”《麦芽糖》为父亲抓背的原生态描写,《金米》中九女和麻雀的战斗,都是看一遍就一辈子都不会忘的描写。在《除癣记》中,谷珍刚回到娘家时面对母亲的询问,“露出一丝苦笑”,“把喝完水的空杯子从一个手上换到另一个手上,犹豫了好久”,心事重重,忧郁纠结跃然纸上。“上身穿着长袖衬衣,下身穿着齐脚的长裤,浑身裹得严严的,只有脸和手露在外面”。虽然是六月,但读者的心一定是彻骨的冰凉。这样的描写比比皆是。

作家用荒诞的笔调写了另一位主人公:谢去病。此君一介游医,宣传的方式是让小学生放学后帮他散发小广告,并把小广告贴到一百多里以外的电线杆子上。他刻意把自己打扮得老相一些,戴一顶礼帽,下巴上留一撮山羊胡,名字也是后来改的,在当地口碑甚差,用谷珍母亲的话说“不光骗吃骗喝,还骗色”。这样一个不靠谱的人能治好谷珍在婆家所有医院都没治好的顽固病?而谷珍第一次去诊所看病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很诗意的院子和一间布置传统守旧的诊室。枝繁叶茂华盖如伞的槐树,满树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围着槐花唱着舞着的蜜蜂和蝴蝶,古老的书桌,旧式圈椅,高高的旧式木凳。这哪里是诊所?分明是别有情趣,格调不俗的雅室嘛!谢去病出人预料给谷珍买火红吊带衫和雪白裙子,拒绝谷珍要求舔舌头看口里苦不苦,一步步让谷珍脱下长褂长裤接受风和太阳的洗礼,我们不由心生感叹:高手真的在民间!作者极尽讽刺但不刻薄,诙谐调侃但并无恶意。

这篇小说的结尾是我所见过的最漂亮的结尾之一。它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谷珍偷偷在诊所治好了病却并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在诊所待了整整一周,那么在这一周里发生了什么?是巩固药效还是以身报恩?我相信大多数读者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谷珍身体上的癣和心灵上的癣一并被除去浑然天成,作家为我们唱了一曲人性的赞歌,我们都感受到了来自作者心底的温暖,温情和温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小说具有一种举重若轻的力量。

过去有朋友让我推荐好看的读物,我重点介绍了晓苏老师的短篇小说。我是这样说的:他的小说既适合成功商人穿着皮大衣,坐在炉火旁品着高档茶愉快地阅读,看到好玩的人和事开心地一笑,又适合社会学家和学者在办公室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盯着书里面的人和事,不时擦擦眼镜,激烈讨论或锁眉思考。有人看出了小说的“有意思”和“有意义”,还有人只看到了“有意思”或者“有意义”。我想,对作家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

(作者单位:武汉兴和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高明小说家小说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carbon cloth by synergetic effect of plasma and acid treatment
著名小说家、诗人、编剧阿来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爸爸的“高明”之处
Study on the Perturb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Channel Laser Propagation i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经商讨债讨成了“小说家”
诗人小说家
Enzyme-catalyzed Synthesis of Vitamin E Succinate Using aChemically Modified Novozym-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