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孤独的解读:分析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
2016-04-03陈亚奇
陈亚奇
自我孤独的解读:分析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
陈亚奇
内容摘要:对于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一直是史铁生小说不断探讨的内容。继《务虚笔记》后2006年出版《我的丁一之旅》是史铁生创造出的一部极具思辨色彩的性灵小说,延续了史铁生有关生、死、爱、性的人性追问及探索。小说以爱情这一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为线索,以“我”这个行魂今生所在“丁一”的生存状态为个例,通过灵魂关照的对话和心理审视,来体现当代人的难以排遣的孤独心境。论文将从史铁生作品常现的孤独主题;《我的丁一之旅》孤独的体现;孤独体验的时代意义三个方面来对史铁生的自我孤独进行解读。
关键词:存在孤独行魂死亡
2006年,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问世引起极大反响。史铁生以其特有的生命体验出发,思考人生的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探索人特别是残疾人的存在价值和光辉,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大写的人性。
目前学届关于史铁生的研究和评论收获颇丰,较为经典的有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俊的《当代西绪福斯神话——史铁生小说的心里透视》(《文学评论》1989年第1期);现任四川大学教授的赵毅衡的《神性的证明:面对史铁生》(《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2期);邓晓芒《可能世界的笔记》(邓晓芒《灵魂之旅——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存意境》,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65-216页)等。截至目前,对于史铁生作品的研究偏向于其哲思文体和叙事技巧的研究,关于人的价值的探讨也比较多。对其作品《我的丁一之旅》的研究也延续了先前的风格,对于当代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却有所欠缺。本文自此出发来分析史铁生的作品《我的丁一之旅》。“丁一”谐音“定义”我的丁一之旅是否是我的定义之旅?那么我的定义又是什么,从存在主义的观点出发对于自我存在状态的思考是史铁生的一大特色。本文从自我的存在状态出发,来对文本中人生的孤独主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史铁生作品常现的孤独主题:
对于史铁生,身体的残疾所带来的无尽的难题和磨难,都使得生命成为一种无法排遣的煎熬,疏离、孤独、死亡便成了他较别人更为深刻的生命体验,也使得史铁生的作品的主人公多以“残疾”来呈现。前期的小说比如《山顶上的传说》、《足球》、《在一个冬天的晚上》等,都是借作品主人公之口来表达他对自身残疾的苦闷、彷徨,对宿命残酷冰冷的安排暴怒的指控、埋怨和抗争。《命若琴弦》以后出现的《随想与反省》、《答自己问》、《自言自语》、《好运设计》、《以前的事》等散文,史铁生深邃的人生洞察力总结出人类与生俱来的三种困境:孤独、痛苦和恐惧。为了走出人生的困境,史铁生将思维放置灵魂升华的高度,他总结出必须要有爱情才可以让冰凉孤独的人生变得温暖,让生命存在的过程变得精彩而有意义。但是,残疾所带给生命的自卑、敏感、易受伤害却让生命对爱情望而却步。残疾而导致的差异所引发的孤独主题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切身经历得到彰显。残疾人会孤独,却可以通过陪伴得到救赎,然而人残疾更会孤独,陪伴是否依然可以缓解孤独?《我的丁一之旅》通过风流情种“丁一”在“人形之器”的繁华中所感受到的本质孤独,从以下“存在孤独”、“言语孤独”,“历练孤独”三个方面来体现史铁生对“自我孤独的解读”。
二.《我的丁一之旅》孤独的体现:
1.存在孤独
论及生命存在,就不得不追问到关涉人类的永恒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而存在?对于“丁一”的存在,作者开篇交代:“所谓丁一,即可入乡随俗认作我一度的姓名,以可溯本求根,理解为我所经历的一段时期,经过的一处地域,经受的一种磨难或承受的一次负担。这么说吧,在我漫长或无尽的旅行中,到过的生命数不胜数,曾有一回是在丁一。”①
对于孤独深有感触的史铁生借助丁一不灭的行魂使思想的别致无限扩大,无限伸展,扩充成为行魂在丁一别样的旅程,即《我的丁一之旅》。至于“我”为何人,在小说的引文和回想部分,引用了《旧约·创世纪》中的故事:人类的始祖亚当诞生之初,便是单独的存在。“后来,主上帝看人类一个人生活不好,就拿下他的一根肋骨,创造了男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女人。”②初在伊甸园,人的始祖亚当、夏娃过着毫无遮蔽、绝对敞开、不相区分的生活,存在有了陪伴、陪伴是绝对的敞开,因为本真自我的呈现,生命没有疏离和孤独感。智慧果使得人类具有了智慧、明辨了善恶、知道了羞耻、知道了隐藏。蛇的诱惑使得人类与上帝疏离,从此人类背负着背叛上帝的原罪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踏上了复归伊甸的漫漫长途。“我们从亚当和夏娃分头出发,像迁徙的鸟儿承诺着归来,我们承诺了相互寻找。就这样他们不得永生,故而轮轮回回,以自称为‘我’的心流生生相继走在这漫长或无尽的旅途中。”③寻找亚当,抑或寻找夏娃,都是一种自我发现,自我觉醒,的过程,对于自我,始终是陌生且熟悉的孤独。无论是“我”在“约伯”,还是“我”在“史铁生”,抑或是“我”在“丁一”,每一次的曾在“人形”,“我”都不无法摆脱命定的孤独,都象是一场曾在他乡的旅途,没有故土,没有乡音,没有归属,只有一种命定的行走,命定的孤独。
蒙昧未开的丁一赤身裸体挺着小小的萌芽走出家门时,面对众人哧哧低语的讥笑和含义暧昧的目光,“丁一”在茫然扩大中走向恐惧,走向遮蔽。而“我”则在丁一的无辜的孤立无援中明白了亚当和夏娃追逐出伊甸园时,上帝的嘱托:“不同,构筑起差别;遮蔽,呼唤着寻找;禁忌,隐喻了敞开;这样你们才可能成就一条魂牵动梦的道路。”④在〈名考〉篇中,各色人等,为了名字争奇斗艳,挖费心机。名字的问题显示出了一个人的身价和背景,是人之为人与他人的区别的标志。为了惧怕孤立的围墙在丁一的世界筑起,丁一迫不及待的将名字改为丁一。拿名字来说,当一个群体所有名字所呈现的都是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时,自然一个“丁二”便会被觉得俗气、不入流,自然会被孤立,会被当成“另类”嘲笑,也便会被被迫着改变。又若“你们!我们!他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统治者,走资派,无产阶级,人群群体意识的自我划分,以及丁一那关于‘“我们”不是“他们”,“他们”也不是“你们”,“你们”当然也不会是“我们”’的论断也无非都是群体认知遭遇排挤后的表现。生活在“别人”眼中的人们,包括丁一,总是会被“别人”这个无处不在的游魂般的存在所叨扰,所驱使着远离真实的自我,并用伪装成为别人。于是,抛弃了本心的漂泊便使得生命的本源变得飘渺甚至成为一种寻觅的渴望与归属。
既然存在是孤独,那彼此言语的沟通会不会打破冲破隔离,走出孤独?
2.言语孤独
当语言不在以习惯的模式出现,则是语言具有不可沟通性的时候,那么不被理解的苦闷与压抑便会转化成一种危险的孤独感。如背负着“叛徒”之名而被“别人”孤立的“姑父”,言语的空白使他的一生神秘且传奇。对于“馥”的爱情他甚至都没有机会用去表达,馥就病死了。残酷的是作为地下工作者,单线联系,使得馥是牺牲抑或病死变得错综复杂起来。如果是牺牲那便是有叛徒出卖,姑父就必须来承担叛徒的罪名;如果病死那馥便得不到烈士的称号,是让馥成为烈士还是让自己成为叛徒,在姑父的世界里他用沉默默认了后一种结果。他给丁一的故事中关于时间的魔术,在丁一看来不过是他对于过去念念不忘悔恨自己没能在时间之前表达自己的情感,用语言让馥明白他的爱,用语言为馥正名求得一个烈士的称号,用语言给自己证明他对馥并非同志间的感情,只是爱情的流露,自己也并非是出卖馥的叛徒。
“我”的丁一之旅,最主要的神秘与误解是来自“性”的语言的失真。因为蛇的诱惑,亚当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灵魂曾以‘我’的名义,和‘你’分离。”凭借着身体私处的那个信物,在“人形之衣”的琳琅美器中寻找,然而“肉体是一条边界,你我是两座囚笼。”⑤于是“性”便成了一条验证她或他是否是亚当或夏娃的捷径。性,则是一种赤裸的身体语言的极致,是一种,独特的话语。然而,这种人类最原始的最质朴的语言却也使得人类的交流出现了问题与障碍。关于性与爱情的关系史铁生认为:“寻找爱所以不仅仅是寻找性对象,而根本是寻找乐园,寻找心灵的自由之地”;⑥“性行为是一种语言。在爱人们那儿,袒露肉体已不仅仅是生理行为的揭幕,更是心灵自由的象征;炽烈地贴近不单单是性欲的催动,更是心灵的相互渴望;狂浪的交合已不只是繁殖的手段,而是爱的仪式。爱的仪式不能是自娱,而必得是心灵间的呼唤与应答。爱的仪式,并不发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爱的仪式是百年孤独中的一炬自由之火。”⑦对于史铁生来说,人们生活在人性的荒漠,在孤苦无告的世界里穿行,彼此之间的冷漠和隔阂让生命变成一种煎熬,一种渴望释放渴望自由的寻找,而爱情确如可以医治百病的琼浆可以让缓解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而爱的最极致的狂欢——性爱是摆脱孤独,袒露心灵,解放灵魂和肉体的,使心魂和肉体的自由飞翔唯一的金匙。但是假若肉体已然没有界限,那么交欢便是一次次进入荒芜的囚牢,深深的被孤独俘虏。
在秦汉给丁一分享的电影《性·谎言·录像带》中的主人公詹因为好朋友彼特背着他和他的女友伊丽莎白发生性关系而致使詹陷入性无能的境地,于是詹在和伊丽莎白分手后漂泊他乡多年,并且喜欢录制女人们关于性的全部的录像带。在多年后的回归,与彼特的妻子安和安的妹妹劳拉相识,而劳拉是彼特的小姨子兼情人。而因为詹的与众不同,劳拉给詹拍了自慰的录像带。而安则在得知彼特的不忠和对婚姻的背叛后在愤怒和好奇的驱使下也给詹拍了关于讲述了自己的性爱史的录像带。在于安交流的过程中在安得逼问下彼特揭开了自己的过去隐秘和隐匿在心底的自己性无能的秘密。詹说人能接受非亲密人的忠告,他喜欢着与他人互诉衷肠,喜欢探寻人们心中那想要又不能说的秘密,并且“那样的时候,我总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感情。”⑧在人体之衣都已经裸露,形体交欢的肢体渲染着语言的极致,唯有气息的交汇才能传达最真实的情感,以至于任何词语的形容都略显苍白。为了表明心迹,为了使得自己最爱的那个人能够懂得这些,詹就说自己“问题是在那种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忍不住要说谎。”在真与假、虚与实之间,肢体的纠缠使性这个来自伊甸盟约的信物和证明,使得语言失去沟通的技巧,只剩下言不由衷的谎言。言语之外的孤独是一种无法言表的空虚,沁人心脾,却又无言。
3.历练孤独
苦难和死亡都是生命的历练。面对苦难和死亡,当史铁生的行魂在丁一处,路过人生,尝尽百态,发现“人都是孤独的”秘密,那颗被无法行走的苦难折磨的心在呼唤,呼唤丁一的奇迹可以再作者身上再现,行走。当“我”进入丁一,也既是作者史铁生内心另一个行魂,另一个自我。
史铁生说,何为丁一,所谓“丁一”最原始应该使他经历一段历史中的一个剪影一个真实,亦或是真实中的一种磨难,一种承受,一种负累,或者一个名字,一个地方一个生命乐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音符。就如“我”也曾在约伯一般,约伯便是“我”经历一种心魂之外的一种磨难的考验。而在丁一便是我在漫长的轮回和寻觅中路过的一处风生水起的旅途。因为旅途的波兰诡谲,亦或是与史铁生的境遇有相似之处,所以此次旅途在生命的轮回中才显得重要,与不可或缺。“这么说吧,在我漫长或无尽的旅行中,到过的生命数不胜数,曾有一回是在丁一。丁一之旅纷繁杂沓,尘嚣危惧,歧路频频,留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⑨
对于丁一,对于史铁生来说,苦难仍然是个人的东西,个人的承受个人的负累。尽管史铁生也一直以丁一之名向生活高声宣战,但是,面对他人的乐观与审视内心时的身魂抵牾,是否仍然有这样的洒脱与淡然?
对于死亡,同样孤独。“死亡是生命本质的孤独,无法克服的宿命。”或许正如生命的本源是孤独的哭泣一般,死亡则是生命历经“存在孤独”“言语孤独”,“历练孤独”后所要经历的最后的生命的终结。当娥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与丁一的相思相守和耳鬓厮磨,而选择女儿问问的亲生父亲时,丁一的生命状态又回到了原始的孤独,孤独的侵袭使得丁一体内的病毒疯长猖狂,别人可以看得到他日渐憔悴的神情和行销锁骨的生命的衰败,然而却没有人可以体会那种与生俱来的宿命般的孤独。丁一的生命如同秋天的枯叶在孤独的朔风的催促下走向消亡,这个过程只有他一个人才能承担。
“普通人都难以忍受孤独,处在逆境的人由于不信任任何人,对这种孤立更加敏感。”⑩更何况是死亡?弥留之际的丁一,怀疑着夏娃的存在是否真实,他不像“我”这个来自亚当的行魂一般那样虔诚,那样执着。这种身魂抵牾的矛盾其实也是作家对上帝的态度;一方面他虔诚的信仰上帝,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这种信仰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为迟迟未到的救赎又使得他渐渐的怀疑上帝远离上帝,这种游离状态正是他矛盾心理的外显。圣经中曾多次谈到死亡和苦难,痛苦和不适会使得我们的心远离喧嚣,走向对上帝的思索。会使得我们在上帝面前一如在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一般放弃人类的骄傲,归顺于上帝,而苦难是上帝赐给世人称颂于他的机会。可是无论是丁一还是“我”抑或是史铁生他们都是孤独的遐想者。苦难使得史铁生将自己一切的痛苦都诉诸于上帝的评判,他用一种“轮回”的思想来表达自己对上帝的皈依,渴望以此见证自己的信心和诚心。但是等待是何其的煎熬,上帝的足迹无处可访,他在一开始的信誓旦旦的激情中渐渐消减对上帝的忠诚的信仰。于是,游离成了他向上帝无声的呐喊,用一种几近绝望的倔强向上帝证明:我如此信你,你不救赎我,你既并非万能,你既并非存在。既当如此,我又何必信你?试探者的观望与游离使史铁生的精神没有归宿,只有无尽的漂泊,以至于死亡都是一种孤独的姿态。
三.孤独体验的时代意义
在当代作家群中,史铁生因其特殊且苦难的人生经历,“为不自杀”从事文学创作。自身生理上的残疾使他比其他作家更能以一种深邃且慈悲的目光去关照内心、审视灵魂,给生存在当下这个喧嚣浮躁的让人倍感隔膜社会中的人们一种精神上的抚慰,甚至灵魂上的关照。史铁生以个体生命的孤独体验,试图昭示生活在当下人类的一种隔膜、疏离、孤独的生存状态,让人深切的感受到:孤独是人的本质,是一种无论怎样抗争都无法摆脱的枷锁,并以此来象征人类整体命运的不可撼动的孤独精神困境。在当下,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描写性和暴力的粗俗网络文学、快餐文学大行其道,外国文化和思想的冲击和泛滥,思想的混乱在所难免。物质利益的诱惑,众人追捧的名望让越来越多的作家迷失了自我,为了名利,为内心写作变成了奢望,遥不可及。社会环境的渲染,让人心浮躁,使得原本艰难的人生变得更加煎熬。人类孤独的精神困境变得越来越狂躁,渴望救赎的人们就如残疾的翅膀渴望飞翔。史铁生的采用灵魂观望的角度对自我孤独的解读,给当代精神苦闷的心灵以灵魂关照,让生命在被无数的历史和无限的时间被独单碾成碎片的荒岛所组合成的生至死路途中,以各自心魂是荒岛的“沉思者”的姿态,去接受孤独,去品读人生。
注释
①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
②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页
③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页
④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9页
⑤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页
⑥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6页
⑦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页
⑧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页
⑨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1页
⑩法国,夏多不里昂.《墓外遗集》第一卷,第207-451页,第二卷第129页
参考文献
1.史铁生《自言自语》.《史铁生作品集》第二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法国.夏多不里昂.《墓外遗集》第一卷,第207-451页,第二卷
3.史铁生,《史铁生作品集》,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5年版
4.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史铁生《务虚笔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6.史铁生,《病隙碎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7.台湾,蒋勋.《孤独六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美国,琼妮·厄尔克森·多田和史蒂夫·埃斯提,《风闻有你》团结出版社
9.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圣经》、中国基督教协会,2009年版。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