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碰撞与交汇中提升
——2015国际艺术管理(上海)论坛暨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理论述评

2016-04-03黄昌勇田川流

关键词:跨文化语境学科

■黄昌勇 田川流

在碰撞与交汇中提升
——2015国际艺术管理(上海)论坛暨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理论述评

■黄昌勇 田川流

跨文化语境是当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人们对当代文化的一种认知。研究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管理,意在推动国家、民族、地域之间艺术管理理念的相互理解与衔接,建立既相互交融又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艺术管理学既拥有与一些相近学科类同的研究方法,又需要形成自身独具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均是艺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应强化艺术管理学科的学理性研究,重视该学科的交叉性、互融性、多层次性、跨学科性等特点;应积极应对艺术管理的当代命题,不仅重视宏观层面的各种问题,更要重视微观层面诸多问题的研讨。

艺术管理 跨文化语境 研究方法

由上海戏剧学院、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国际艺术与文化管理协会(AIMAC)协办的“2015国际艺术管理(上海)论坛暨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于2015年11月12至14日在上海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的专家和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和文化机构的学者共计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对艺术管理的前沿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既有碰撞,又有交融与汇合,使艺术管理的理论认知获得新的提升。会议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取得丰硕成果。

第一,关于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管理研究。

众多学者认为,跨文化语境,是当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同时也是人们对当代文化的一种认知。跨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首先,它意味着文化的传承超越了地域、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界限;其次,跨文化也具有跨越不同文化样式和种类的意义。跨文化语境将人们的思维和意识带进一个全新的也是十分开阔的境界,与全球化有着相近似的意味。人们的思维和观照世界的视野,也就超越了以往相对封闭的状态,具有了国际性意义。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管理,无论是有关理论研究或实践性活动,均应在跨文化的语境下,在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上,实现对当代艺术管理的全新理解和阐释。

研究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管理,就要推动国家、民族、地域之间艺术管理理念的相互理解与衔接,或曰与国际接轨。接轨并非走向完全的一致,或是谁服从于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从来都是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进行的。所谓接轨,不仅表现在艺术管理理念等方面的相互汲取,还在于对一些具体实施的方式与方法间找到相近之处,其经验可以相互借鉴,其模式可以相互参照。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下的“一带一路”战略,正是与跨文化语境相适应的宏大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同时也是在当代国际社会背景下实现文化与艺术更快交融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但是,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差异又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通过相互参照实现经验的借鉴与吸纳的同时,又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国情不同,作为审美意识形态重要体现的文化艺术,具有突出的国别特征。国家与社会制度的不同,使艺术管理不可能与其他国家完全类同。差异性与同一性的共存,正是各国艺术管理既相互交融又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

当下,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管理,无论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还是具体实践,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与世界各国在艺术管理诸多方面的相互借鉴还很不够,同时也应看到,我们对自身艺术与文化管理活动内在规律的研究也相当不够。我国幅员辽阔,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各地自然生态与历史的衍变存在一定差异,文化艺术受到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各方面的影响,同样存在差异。我国当代艺术管理研究,不可不关注各个地域的差异与特色。只有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突出本地域艺术建设的重心,实施与自身特色相适宜的管理理念与方式,方能推进艺术与文化的健康发展。

进行艺术管理的分类研究,也是跨文化语境下艺术管理研究的重要方面。从宏观层面看,艺术管理的分类研究可以分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研究、文化与艺术产业的管理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在微观层面,则可以将艺术管理依据艺术活动的样式不同,分为演艺活动管理、影视管理、视觉艺术管理、新媒体艺术活动管理等。但是,适应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管理,上述分类管理研究都是相对的。一方面,当代艺术与文化的进展不仅体现为分类的细化,同时也体现为综合化,正是在这两个方面的维度上,为我们展示了艺术与文化活动的宏阔图景。在艺术样式与类型之间,既有分野,又相互通融,其分类研究需要在整体的相贯通的基础上予以观照,而不应孤立地看待某一方面的现象和问题。

第二,重视艺术管理研究方法的探析。

对艺术管理研究方法的思考,成为与会学者切磋的重点。来自国际艺术与文化管理协会(AIMAC)主席弗朗索瓦·科尔伯特在主题演讲中就艺术营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其综合性的研究方法给大家极大的启发。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副院长维多利亚·诺兰教授和纽约戏剧发展基金总监安·特莱茨在她们共同的演讲中,详细对比了自20世纪中叶和当下美国戏剧特别是非营利戏剧的变化,尤其是所采取的假设和访谈、数据分析等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得出的结论对中国当下蓬勃发展的戏剧和剧院建设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与其他学科一样,艺术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具有自身的研究方法。它与艺术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相衔接,但又有区别;它既不同于艺术管理实务性活动的运作方法,又与其有内在的联系。艺术管理实务性运作的方法是艺术管理活动中应当使用和操作的方法,艺术管理的研究方法则是指艺术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方法。二者有相通之处,但又具有明显的不同。

任何学科作为一个独立的成熟的学科,均应有属于自身的理论体系、学科发展史,以及自身的研究方法。没有这些,尚不能称之为一个成熟的学科。因此,在艺术管理学科建设中致力于探索和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管理的基本研究方法与一些相近的学科类同,有着相一致的研究方法。例如,逻辑的方法,是一切社会科学研究共通的方法;社会学历史学方法、心理学方法、传播学方法、接受美学方法、比较的方法、图像学方法等,均属于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科学理论方法理应在艺术管理的研究中有一定的位置;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方法,也应进入艺术管理研究方法的序列之中。与此同时,艺术管理又需要形成自身独具的研究方法,如社会调研、信息处理、田野作业等,均可成为艺术管理研究的重要方法。管理学研究中的案例分析,也应进入艺术管理研究之中。许多院校教师与研究者以自己独创的艺术活动为个案,从创意策划开始,直至艺术活动的运行、传播与营销,以及艺术产业的开发,均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得到显现,这无疑是研究方法的重要创新。

定性与定量研究均是艺术管理研究的重要方法,而作为定量研究在艺术管理中显得尤其需要。在当下,我国艺术管理研究中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显得不够理想,总体上看,定性研究多而定量研究少。在定性研究方面,较多表现为从单一的观念出发,依赖经验的、传承的、想象的、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比较严重的脱离现实实践的客观性,忽略了即时变化中新形态的出现,不够准确与科学,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而在定量方面,则表现为有些研究不够深入,不够细致,不愿做全面细致的实地调研,难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研究者缺乏对科学系统研究方法的掌握,也缺乏对研究对象的长期跟踪的耐心。一些研究者对定量研究心生为难之意,还在于在深入调研和采访中可能遇到种种障碍,难以获得精准的数据,这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如何克服和排除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实现科学与准确的研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命题。

在跨文化语境下艺术管理的研究中,科学技术也应居于重要的地位。科技的进入一方面可作为管理理念的拓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当代,不仅艺术活动已融入大量的科技因素,同时在艺术管理活动中也已大量采用科学技术,这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例如,以大数据为基础,对艺术活动及艺术的各类数据进行采集与掌控;将更多高新科技引入艺术遗产的保护、艺术品真伪的鉴定、艺术品质量的鉴别之中,显然已具有重要的工具和方法的意义。

第三,强化艺术管理学科的学理性研究。

艺术管理学科建设一直是艺术管理专业研究与教学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学科建设既是实践性课题,也是重要的理论课题。艺术管理学科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一大批学者和实践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在当下,人们对于艺术管理学科诸多问题的认知趋于统一,但随着学科建设的深入,又有更多新的课题不断出现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之中,引发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从学理来看,艺术管理显然是一门具有显著交叉性的新型学科,而在教学实践中,艺术管理更贴近于艺术学学科。同时,艺术管理又与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具有相互交融的特点。文化产业管理同样具有交叉学科的特性,与艺术及文化相融的特征也十分突出。但当下人们一般将文化产业管理归属于管理类学科,而在实质上,它与艺术管理专业的联系十分密切,多年来的办学实践也充分显现出两个专业互融的特性。艺术管理虽然在艺术类专业院校办学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但至今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获批为正式专业,不少院校均在相关专业中设置艺术管理培养方向。虽然上海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院校一直努力申请目录外特设专业,但至今未有获准。全国众多院校均作出很大努力,一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和呼吁,为该专业正名,同时也将齐心协力,为该专业的规范化建设作出更多努力。

艺术管理学科的内涵,既体现为对艺术创意与策划的管理、艺术运行与操作的管理、艺术传播与营销的管理、艺术产品开发的管理等领域的倚重,同时也高度重视宏观层面的管理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例如关于艺术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艺术活动的体制与机制;艺术的意识形态掌控;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艺术活动舆论的控制及其奖励;艺术标准的制定与施行;艺术交流与合作的开展等等,均应进入艺术管理学科的范畴。当然,依据学生的层次不同,可以在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与研究内容,也可以依据学校的办学历史、性质和特色,实施分类化和差异化教学与管理。

艺术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样值得研究。与上述艺术管理学科的内涵相联系,艺术管理的人才培养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

其一,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亦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应当具有不同的培养要求。人们一般认为,本科生应当适应具体的艺术管理活动的操作与实务性工作,硕士研究生则应具有更宽阔的视野与丰富的理论功力,而作为博士研究生,则应在理论层面拥有更坚实的基础,以及更为丰厚和完整的知识结构,既能从事偏于微观的管理活动,也能从事宏观式管理,或是艺术管理理论的研究。对于本科生也可实施分类式教学,即依据学生素质和趋向的不同,使之有的偏于实务性、操作性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否则无法从事基本的管理实务活动。同时不排除有的学生可以偏于理论研究型,引导其进入更多方面的研究领域,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积蓄资源。

其二,不同地域院校艺术管理专业的差异。由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风俗等方面的特点,要求各地大专院校艺术管理专业需要面对当地艺术与文化活动的基本状况,加快培养适应本地区文化建设需要的管理人才。在当下,北上广等地区具有艺术与文化的高端优势和宏大平台,以及与国际交流的便利,理应在建设现代艺术管理模式、加大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其他各地区均难以比拟的。更多院校则应侧重服务于当地大众文化艺术的需求,有的应更为重视中小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艺术管理,有的则偏于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有的须重视与少数民族相适应的文化与艺术活动管理。上述差异的客观存在,一方面要求人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准确定位和把握自身院校的特点,办出自己专业的特色。同时也应看到,作为艺术管理的学科,其内在规律是一致的,应当在该学科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总体一致的前提下看到其间的区别。

第四,积极应对艺术管理的当代理论命题。

人们看到,在中国特色艺术与文化建设发展进程中,纷纭复杂和多样的艺术活动形态,为艺术管理理论研究提出了种种课题。与会学者面对当代艺术管理活动的深化与拓展,予以深入研讨,对其理论的思考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

在宏观管理领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例如,应加快实施依法治文的步伐。艺术管理活动不是行政管理,但又与行政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管理本身就具有行政性,行政的管理是艺术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又应看到,即使采用行政的方式对艺术活动实施管理,也需要充分尊重法律,依据法律办事,在法治的基础上实施管理;艺术管理还须充分尊重艺术的内在规律。艺术活动具有特有的审美规律,同时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从本质来讲,艺术管理既要充分尊重艺术的审美规律,又不可脱离意识形态,科学地把握二者的关系,方能在艺术管理中驾轻就熟;艺术管理须重视市场驱动的作用。艺术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同时大多数艺术活动及其产品又具有鲜明的市场属性,文化产业更是如此。艺术管理活动应当充分重视市场驱动的作用,调节好艺术的审美属性、意识形态属性与市场属性的关系,形成市场驱动与其他各方面关系的和谐共存。

在当下,应特别加强和重视微观管理方面的研究。例如,探索艺术创意策划人才的培养机制与方式,为创意人才的脱颖而出创建良好的环境与平台;深入辨析不同艺术种类生产、营销与接受的关系,创造最佳的运营效益;建立不同产业及市场投融资的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为风险处理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推进艺术产业与金融融合的水平;重视体验经济背景下艺术生产与消费的双向运动,为大众构建具有审美体验意义的艺术活动机制和平台;强化媒介融合在各类艺术活动中的作用,通过目标管理和任务分解,提升艺术生产及其产品的影响力;强调艺术家个人品牌经营策略,确立个人品牌核心价值,满足受众艺术消费的需要;加强调研、田野作业及案例的积累,增进典型案例对艺术管理研究的影响力;艺术创意园建设须强化创意者才智的发挥,以及与市场的互动;重视艺术团体的市场化管理,在管理机制、融资渠道、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创新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在碰撞中激活思路,在交汇中获得共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论坛与年会获得学术与理论的全面提升。

Title:Collision,Confluence and Advance:A Review of the 2015 International Art Management(Shanghai)Forum and the 4thAnnual Meeting of the Committee of Art Management,CAFA

Author:Huang Changyong and Tian Chuanliu

Intercultural context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culture,and has become a way of recognizing contemporary culture.The study of art management with an intercultural context is to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to build links between the notions of art management from various states,nations and are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interrelated but unique notions.The study of art management shares some methodologies with the related subjects,but needs to have its own methodology.Qualitative study and quantitative study both have become important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art management.There has become a need to emphasize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art management,and measure interrelation and mutuality between art management and other subjects,as well as the multilayer and cross-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cademic field.We need to respond actively to the contemporary topics in art management,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scussion of not only macro-problems but micro-problems as well.

art management;intercultural context;methodology

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16)03-0132-05

黄昌勇,上海戏剧学院;田川流,山东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跨文化语境学科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超学科”来啦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跟踪导练(三)2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