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桉树林非但无过且有功
2016-04-03陈隽情
陈隽情
长久以来,为解决纸质原材料短缺问题,落实林纸一体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造纸业纷纷推崇种植速生树。速生林作为轮伐周期短的人工林,由于其速生优势、材质好、造林成活率高等优良特性,因而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也被广泛运用到了各行各业,其中造纸业就是速生林最大受益者之一。然而就在广泛推广种植速生林的过程中,也出现许多不同的声音。
不少环保人士认为,由于速生林常作为经济林作物开发,所以其种植的地区往往无法形成山林所应有的生态链,植被单一,对野生动物、鸟类、昆虫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而作为常见速生植物之一的桉树,在成为中国应用最广泛、颇具竞争力的经济发展引擎的同时,也成了老百姓心中不受欢迎的树种。
广西是桉树种植的第一大省区。十年前,为防山地撂荒,广西不惜给予补贴扶持桉树。
然而近年来,桉树却“是非缠身”,在民间被称为“抽水机”甚至是“毒树种”。
许多媒体曾报道速生桉树林具有霸道的吸水、吸肥的能力,使得速生林周围的植物无法生存,破坏了植被的多样性。在速生桉树林种植的地区,多年以后,常常可以发现该地区土质松散,沙化严重。通常情况下,在山林植被茂密的山坳时常可见山间泉水、溪流。但速生桉树林生长的地方,由于经常砍伐,即便最茂密的地方,也很难发现泉水、溪流。长久以来,饱受争议的速生桉树林果真像人们说的一样,是“毒树种”吗?不妨让我们从长计议。
按照植物学资料记载,桉树(Eucalyptus SPP)是桃金娘科桉属树种的统称,种类约945种。桉树原产地绝大多数生长在澳洲大陆,少部分生长于邻近的新几内亚岛、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群岛。19世纪引种至世界各地,截至2012年,有96个国家或地区有栽培。由于桉树种类多、适应性强、用途广,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世界著名的三大速生树种之一。
我国自1890年左右开始引种桉树,20世纪80年代以来,桉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桉树适生地区发展短轮伐期用材林的首选树种。既然桉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未灭绝,便定有其存在的价值。面对一系列因桉树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我们更应反思,究竟是不是我们对该植物的一种误读。
土地贫瘠只因缺乏恢复期
不少到过桉树林或亲自种植过桉树的人表示,桉树对土壤肥料和养分需求极大,但凡种植了桉树的土地,肥力都有下降乃至枯竭,在种植过桉树的土壤上再引种的其他植物根本无法存活。
但桉树作为速生树种,通常在3-5年内长成,其吸收的养分也就必然比其他几十年成材的树种吸收得多。
多年从事桉树研究的中国科学家白嘉雨曾通过测定桉树的养分吸收量,发现桉树比其他热带树种更具有高效利用养分的能力。在国外,科学家Liani也通过对桉树林土壤的观察后发现,桉树在快速生长期过后,会把其间吸收的营养元素返还给土壤。事实上,“抽水机”和“吸肥器”等负面效应,大多都只发生在造林初期(头8-10年),此后桉树的蓄水、蓄肥作用便会逐渐体现。
仔细分析,其实桉树每增长单位重量所吸收的养分与其他树种比并不多。但是极快的增长速率会使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非常多的养分,在一块土地上种植桉树,3年成材后砍掉,再种,再过3年再砍掉,如此循环,由于土地缺乏休养生息的机会,本就有限的养分必然会导致枯竭。
好比同一块土地不间断地种植同一种植物,就算是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也必将变得贫瘠不堪。因此耕休制度必不可少,而林业土地同样如此,只有让土地轮流种植互为不及的生物,并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时间,才能充分保障土地的肥沃性。
“抽水机”实为水土卫士
桉树会吸干土地水分甚至导致沙化是对桉树最常见的一个质疑。植物需要蒸腾作用来输送无机营养物,蒸腾作用是消耗水分的,吸收养分多了,运输需要的水分自然多,因此会抽土壤中的水,“抽水机”的间接能量实则来自太阳能。由于桉树迅速成长的特性,必然对水分需求量更高。但强调单位重量对水的需求,桉树所吸收的水量不仅不高,甚至还比部分多年生树种来得更低。
此外,桉树强烈吸收地下水的言论并没有科学依据,桉树主要是利用0~4m之间的表层土壤蓄水进行蒸腾,桉树人工林分布以山地、丘陵地为主,地下水水位低于4m,桉树根系主要分布在 0~2m,大部分分布在 0~1m,桉树根本无法吸收地下水。 由此可见,桉树吸收地下水的言论纯属空穴来风。
谈及桉树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科学研究结果却证明了桉树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与其他针叶树相比更高。桉树林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上发挥的作用,不比其他树种逊色。大量的实地观察实验也表明,桉树并不直接致旱。科学家Bailly等人长达8年观测得来的数据也显示,大叶桉林大部分的水分都渗入了土壤中,反而能有效保持水土。
种植过程有误导致桉树成了“霸王树”
有人指出,桉树对当地乡土的、原产、原生的物种有极大抑制性,其他物种不能和它一起生存。的确,依据科学常识判断,外来物种确有可能对本土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由于桉树成长期短,短时间内吸收的养分和水分较多,自然对于其他物种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绝不足以构成物种入侵或物种抑制。
我国19世纪末开始首次引进桉树,直到20世纪末才出现所谓的桉树导致生态问题的言论。
不禁让人反思,这突然出现的问题是否存在于桉树本身,还是在于我们的种植模式。
为利用桉树成长期较短的优势,国内各地大量种植桉树人工林。在此过程中,树农们为确保产量,使一定区域内桉树种群密度尽可能最高,并相继砍掉其他树木,甚至清除树边野草,以致于最后造成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系列问题。
由此可见,并非桉树抑制其他树木的生长,而是在种植桉树的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而抑制了其他树种生长。
与此同时,科学研究发现,具有危害性的外来植物几乎全部是草本植物,而作为乔木的桉树,其生态危害性尚未真正得到证实。此外,一部分树种对另一部分树种的汁液或腐叶敏感现象,也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广东雷州半岛就曾对此进行过深入调查,而研究结果也显示,当地森林植物多样性并未因为种植桉树而降低。
毒性肥料导致桉树发出刺激气味
除了桉树是“吸肥器”、“抽水机”等误解,甚至一度盛传桉树有毒。
从科学角度来看,桉树确实释放挥发性芳香类物质,有驱虫作用,也可能会对其他物种造成伤害,但绝不曾达到有毒的地步。
从一方面看,桉树在澳大利亚分布极其广泛,是澳洲木本植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树种,而澳洲一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倘若桉树有毒,又怎会营造出如此优美的环境呢?
从另一方面看,对桉树有毒的谣传也并非捕风捉影。只因种植桉树时将施用某些毒性强、毒效长的化工产品,该产品一旦施加在土地里,将很难清除干净,对水质污染极大,人畜饮用后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加之用毒性化工产品施肥的桉树会发出对人体有刺激和毒害作用的气味,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才产生了桉树有毒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