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围观
2016-04-02
时事围观
农民进城窘境:看似不愿 实是因经济等问题不敢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记者近日随机走访了山东、安徽、吉林、湖北、陕西、山西等10余省份上百名农民发现,多数农民对于“上楼”持欢迎态度。他们表示,农民祖祖辈辈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做梦都想着能“跳出农门,迈进城门”。多地基层干部反映,农民一开始对上楼态度有个大概的“三个‘三分之一’”规律,即三分之一农民积极拥护,包括青壮年农民、有城市生活经历农民、较高学历农民、富裕农民等群体;三分之一农民中立,觉得上楼也行不上楼也行,上不上楼“随大流”;三分之一农民反对,包括老弱病残农民、收入较低农民等群体。并且,只要基层干部再做做相关工作,反对的“三分之一”中不少农民还能够转化成拥护或者中立,到最后还一直反对上楼的农民基本少于总人数的5%。
“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是农民千百年的梦想,但为何有些农民不愿意进城?记者调查发现,主要有三类原因:第一类,虽然向往城市生活,但因为到城镇就业不稳定、担心失去多项财产权益、子女入学难、生活成本高、遭人歧视、拆迁过程中经济利益受损等因素,进城、“上楼”时顾虑重重,表面上看是不愿,实则是“不敢”。第二类,喜欢住传统农房,因为方便养鸡养鸭、放置农具、不用爬楼等。第三类,部分农村已经“优于”一般城镇。
专家:在推动城镇化过程中应树立宜农则农、宜城则城的理念,采取妥善措施打消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充分尊重农民自主定居的权利,不能让农业转移人口“被落户”、“被上楼”。
基层干部群众:需要分类施策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要打消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摒弃视城镇为先进、视农村为落后的观点。现在那种不顾群众意愿,强行推动“农民上楼”、“农民进城”的做法是不对的。与此同时,在城镇化规划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避免少数领导干部或专家从某种所谓高大上的理念出发,一厢情愿地推动城镇化。
云南数千名扶贫干部被召回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云南省针对部分驻村扶贫干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等情况,实施驻村干部召回制度。目前,已有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被召回。截至目前,贵州、湖北、云南等地均已实施干部召回制度。据不完全统计,有数千名干部因为官不为等原因被召回。其中,对工作不熟悉、不投入,工作中不履职、不作为,是干部被召回的主要原因。
无籽葡萄“蘸了避孕药”?
据《安徽法制报》报道,时下正值吃葡萄的时节,但近日一段视频在微博、微信上大量传播,让不少人“望葡萄却步”。视频中,一位“果农”模样的男子一边搬运葡萄,一边和拍摄者对话,称无籽葡萄是“蘸了避孕药的”,目前该说法已经媒体辟谣。虽然纯属无稽之谈,但“无籽葡萄抹避孕药”所形成的强大破坏力却不容小觑。随着视频转发传播,一些无籽葡萄产区被媒体曝出销售已受影响。水果、时蔬等农产品受季节性影响很大,且不易储存,市场波动或者销路受阻,往往就意味着农户亏本种植甚至血本无归。“嘴贱伤农”是病,得治,而且还得下猛药治。
广东788家企业农产品可追根溯源
据《南方农村报》报道,日前,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厅获悉,农产品溯源管理省级平台建设已完成,并逐步推广,扩大覆盖面,各地市平台正处于摸索建设阶段,部分地市已建设完成,正趋向与省同步。目前平台注册企业788家,部分开展了包装方面的标识应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有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