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村新“猫冬”
2016-04-02□吴昊高楠
□ 吴 昊 高 楠
东北农村新“猫冬”
□ 吴 昊 高 楠
在“半年冬天半年夏”的东北大地,冬季漫长无法耕作,打麻将、推牌九等活动长期以来成为部分农民“猫冬”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当地不少农民合作社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冰雪旅游等新产业,农村文化广场、文化馆等文化基础设施也逐步实现全覆盖,东北农民的“猫冬”习惯已完全改变。如今农民见面时的口头语变成了“年底合作社分红了多少”、“农家乐效益咋样”。
60岁的张金龙是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妙音寺村村民。自从当地设立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后,附近许多村民拿着“卖地”得来的“巨款”,沉迷于赌博活动,妙音寺村300多人就有200人打牌、耍钱,张金龙就是其中之一。几年里他不仅输掉了家里数万存款,还欠下不少外债,老伴也一度闹离婚。
2015年,妙音寺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业,开发建设圣水湖农业观光、采摘园及农家乐项目。村党支部副书记潘立辉把张金龙介绍到合作社的“大棚”里工作。如今,张金龙每天和老伴定时定点来大棚除草、浇水、剪枝叶,每人每月工资2400多元,年底还有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后的分红。“每天上班忙忙碌碌,不仅充实,还能有收入。谁还愿意去耍钱啊!”张金龙感慨道。
除了让农民有事做,当地不少村集体还在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下,建成“村级文化小广场”、“文化馆”、“村民书屋”。在文化馆小礼堂,村支部委员白树文和几名支部党员忙活了一上午,正在为迎接当地“文化下乡演出”剧团布置灯光、舞美。这座村文化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有小礼堂、健身房,还有图书馆、资料室,书柜里存放着上百本政府拨款及村集体筹款购买的养殖、农技科普及古典文学方面的书籍。“现在村民都热衷于各类文体活动,再也没人像以前‘猫冬’时赌博、喝酒了。”白树文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