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6-04-02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本刊编辑部
民以食为天。如今,人们对农产品“质”的关注已经超越了对“量”的关注,这既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当前农业生产转型提升的一个关键所在。
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的因素很多,如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文化程度不高、质量安全意识不足,高品质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优质不能优价,等等。实践证明,发展农民合作社能够有效地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组建农民合作社,既有利于统一生产和经营标准,建立安全追溯和检测体系,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实现全过程控制,也有助于创建农产品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一批合作社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探索、建立和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如兴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坚持统一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防治手段等防治病虫害,合作社生产的草莓和蔬菜顺利通过了有机认证。湖南岳阳县好运来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主营生态土鸡,合作社给每只鸡都套了防伪脚环,并且规定饲养周期必须达到300天,以此保证饲养过程中无饲料添加等催长行为。辽宁凌海市忠利养猪专业合作社主要饲养有机猪,全部实行一猪一标、一猪一卡,出生、出栏、屠宰、包装、运输、销售等全程都有记录,切实做到了产品可追溯,猪肉价格也比市场价高一倍。
但是,合作社在提高产品质量、推进转型升级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如大多数合作社没有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合作社自检能力普遍偏低,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严重依赖政府和第三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以下简称“三品一标”)中的一些标准申请和认定主体尚未覆盖到合作社,影响合作社申请程序的正常推进;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成本高、投入大,合作社普遍实力较弱,推广能力不足;等等。其中,作为优质农产品的重要公共品牌,“三品一标”是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但合作社因主体规模依旧偏小、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普遍较弱、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建立“三品一标”的进程受到了一定影响,目前已经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的合作社仅占总数的不到1/70。
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的优势和潜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期聚焦从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入手,邀请行业主管部门、业内研究专家和合作社理事长代表一起,全方位解读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政策要求和重点工作部署,宣传推广合作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典型做法和实践经验,深度剖析影响合作社发挥组织优势、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制约因素和解决路径。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出来,也是管出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赖于政府、市场以及生产者等各方力量的通力配合,也有赖于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希望本期聚焦在这方面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