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粮集团:向现代粮食产业集团迈进

2016-04-02刘博文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12期
关键词:粮油京津冀粮食

文/刘博文

京粮集团:向现代粮食产业集团迈进

文/刘博文

近日,京粮集团宣布旗下京粮股份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成为粮食行业国有企业试水资本市场的领先者,标志着京粮集团实现了产业与资本高效结合。

京粮集团作为首都大型国有粮食企业,经过17年的发展,始终秉承“为民承重,兴粮富国”的信念,全力保障首都粮食安全,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粮油食品安全产业链,逐渐从一个单一的粮油企业,成长为一个业务涉及粮油储备、粮油食品加工、粮油食品贸易、商贸服务、不动产五大产业板块的现代粮食产业集团,培育了“古船”、“众望早餐”、 “小王子”、“点到网”等众多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成为粮食行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供应保障力、产业带动力的知名企业。

构建四大体系,打造放心京粮

今年5月国企开放日期间,京粮集团向市民全面开放产业园区,并介绍其发展理念。该集团以“一个方案,四个体系”(北京粮食应急保障方案和粮食采购体系、储备物流体系、加工生产体系、市场网络体系)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结构。

1.建立粮源采购体系。京粮集团走遍全国粮食各主产区,选择优质品种,采用建设一批、购买一批、租赁合作一批的方式,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目前粮源基地已经发展到200多个,覆盖东北、内蒙古、长江三角区等粮食核心生产区,并涉及玉米、小麦、稻谷、杂粮诸多品种。2012年该集团收购粮食170万吨,占北京总消费量的33%;2013年收购粮食250万吨,占北京总消费量的48%;2015年收购粮食300万吨,占北京总消费量的58%。粮源收购的掌控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地保障了首都粮油供给,建设起了联结产区、保障首都的粮源采购体系。

2.建立储备物流体系。京粮集团以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为发展方向,以铁路、公路、水路的整合物流为依托,建设遍布北京、覆盖产区、资源丰富的粮油仓储物流库点90多个,总仓容达到510万吨。同时为积极推进与港口和重要物流节点的合作,通过租赁、共建等手段完善物流设施,打造港口、铁路、公路联动的供应物流新模式,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快捷的物流保障平台。集团在锦州港、黄骅港等重要港口建立了物流储备库,打通“北粮南运”的大通道,建设以储备粮为主体的储运物流体系。

3.建立加工生产体系。京粮集团业务目前涉及米、面、油、杂粮、食品、饲料、玉米深加工七大领域,拥有古船、绿宝、火鸟、古币、福宽、小王子等知名品牌。该集团建设了东北稻谷产业基地,开辟了从东北产区到北京校区的绿色通道;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建设集面粉加工、小麦收储、粮食物流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基地;建设年处理大豆150万吨、精炼毛油45万吨的大型油脂加工厂和规模为35万吨储备库的天津油脂产业园区;采用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引进世界先进的全彩色杂粮色选机,保障杂粮品质的安全,致力在米、面、油等各方面加大产业布局,保障产品安全。

4.建立市场网络体系。目前,该集团在北京已经形成了覆盖商超、餐饮、机关团体、集贸市场以及军供、特供的多重销售网络,市场覆盖率达95%。在其他销区,该集团采用了以华北地区为主、兼顾南北方主要用粮企业的大贸易销售的网络框架,建设起贴近市场、服务政府的市场网络体系。其产品涉及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耳熟能详的品牌和企业,比如全聚德鸭饼、稻香村糕点、庆丰包子等。

5.紧抓北京粮食应急保障方案。京粮集团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产业对接协作,强化上下游联动,整合集团储备资源、加工能力,有序推进和构建三道首都粮食安全保障圈,确保首都粮油应急保障安全。形成京内外快速反应、京津冀积极响应、环渤海合理布局、东北华中应急吸虹的粮油应急保障体系,把该集团打造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粮油供应的重要的保障载体。

一链两翼三平台,驶入发展快车道

据京粮集团董事长王国丰介绍,“十三五”时期,京粮集团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资本化、区域化、网络化、绿色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大健康、大农业、大粮商为路径,构建“一链两翼三平台”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达到再造一个新京粮的目标,实现从传统粮食企业向现代大粮商的转变,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现代粮食产业集团。

1.立足粮食产业链,建设现代大粮商。为打造现代粮食产业体系运行链,京粮集团着力粮油主业,形成以粮食采购、储备物流、加工生产、市场网络四大体系为核心,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的粮油产业链。继续建设粮食核心主产区的粮源基地;扩大粮油仓储物流体系,丰富铁路、公路、水运有序衔接的仓储物流体系;与加拿大小麦局合作生产古船牌加拿大小麦粉,扩大国际市场,打造市场竞争的新优势;在天津临港,与中储粮合作,联手打造“工厂+储备库”的油脂产业园区;以“点到网”为依托,借助“互联网+”发展集团经济。下一步,京粮集团要以“做资本”为重要手段,整合优化配置内部和外部两个资源,用资本占有资源,用资源提升产业,在粮食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上下功夫,形成强资本、强平台、强实业的发展格局。

2.利用商贸服务与不动产,打造集团两翼。“十二五”时期,京粮集团在商贸产业和不动产业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十三五”时期,在商贸产业上,该集团将在巩固扩大货贷贸易、电子商务、大型购物中心等现有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加快向健康养老、文化创意、跨境电商、数字产城等产业转型,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在不动产业上,对在京土地资源“腾笼换凤”,着力向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科技型、服务型、文化型、生态型产业延伸,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力争在2020年底实现再造一个新京粮的目标,从传统粮食企业向现代大粮商转变,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现代粮食产业集团。

3.依托ST珠江,打造集团资本平台。互联网运行平台、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共同组成了京粮集团未来发展平台。

去年,京粮集团全面打造点到网,产品涉及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米面、粮油、食品、酒饮等,打破以往传统商超模式,打造新时代食品类B2C电子商务网站。今年11月,京粮集团与世纪互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创建特色数字产业城,探索国有企业“互联网+产业”模式,研发第三代电商平台新技术和农业“区块链”发展新模式,使京粮集团在互联网运行平台上,全面打造粮食全产业网链融合模式,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和管理链的各个环节与互联网和大数据全面对接,搭建起粮食产业上游基地、中游支撑、下游市场一体化运行和线上线下紧密衔接的互联网运行平台,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全网运行。目前,京粮集团与世纪互联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出资发起成立“互联网+”产业升级投资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专注于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领域的项目投资与并购,建设京粮云数据计算中心,在北京亦庄和河北廊坊打造特色“数字产城”,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计算机网络最新技术开辟“互联网+智慧农业”平台,将为建设“放心粮油”消费网络、保障首都粮食安全、提升企业利润空间提供一个重要平台。

今年9月,在资本运作平台上,京粮集团宣布收购了ST珠江,预计在今年完成对其资本运营和产业项目的重组。京粮集团充分利用其财务公司、产业基金、上市公司、离岸公司,作为打造资本运作平台的重要载体,全面构建集团资本投资运营模式,用资本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对于集团“一链”上需要放量发展的产业节点和“两翼”上快速推进的项目,通过内部积累、追加投资、吸纳外部资源即兼并、收购等方式,采取纵向型、横向型、混合型方式,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张,使金融工具与实体运行全面结合,用金融工具助推实体产业快速发展。京粮集团正式完成对ST珠江的收购,成为其控股股东,此举标志着集团利用上市公司作为资本运作平台,实现产业与资本高效结合的战略,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未来,ST珠江作为京粮集团的资本运作平台,将围绕“大农业”、“大健康”、“大粮商”向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兼并重组,上游方向为种子、有机肥料、土地修复等,下游方向为食品精深加工、高端农产品销售、销售终端等,整合产业链,做实、做宽创新型粮油食品生态系统。该集团将适时把培育成熟的产业置入上市公司,推动上市公司向互联网、生物工程、不动产等多种业态拓展,实现上市公司市值、利润的大提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上,该集团全面统筹整合北京销区、天津港口、河北产区优势,通过空间规划引导产业布局调整,着力构建京津冀“一环、两港、三线、多节点”的粮油流通一体化体系。“一环”为沿六环周边,调整在京产业布局。沿六环周边布局布点,在郊区打造粮油应急保障中心,完善原粮-成品粮-主食链条。“两港”是依托天津港、黄骅港两大港口,打造津冀产业枢纽。在天津港,利用港口优势和自贸区优势,打造油脂加工、石化仓储、国际货贷、整合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另外,在黄骅港,建设一座占地800多亩,集粮油仓储、粮油加工、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大型仓储、加工产业园区。“三线”为利用京津(京沪)、京保石(京港澳)、京唐秦(京哈)三条高速公路贯穿东南、东北、西南的交通优势,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沿三条高速沿线,布局京津冀粮油产业。“多节点”,就是以主产区、主通道、主市场,作为集团布局京津冀的选择方向和重要节点。

在科学规划京津冀产业整体布局的基础上,京粮集团借势而为,全面强化首都粮食安全保障,全力推动集团新一轮转型发展。

“十三五”期间,为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京粮集团将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产业对接协作,强化上下游联动,进一步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通过全面规划、整合集团的储备资源、加工能力,有序推进和构建三道首都粮食安全保障圈,确保首都粮油应急保障安全。根据京津冀三地的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粮食产业链的不同位置,采取收购、兼并、租赁、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做广做强做优上游粮源基地,做大做强做优中游加工制造,做宽做精做细下游营销通道。在北京城郊,推动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迈进;在津冀两地和毗邻的山东区域,推动粮油加工向精深加工、主食加工、休闲食品、健康产业、生物医药拓展,在产业转移中实现“由粮到食、由食到药”的产业延伸。在现有开发京津冀三地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在天津、河北的市场定位、市场策略,借助新城镇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导向,着重开发二、三线城市和县域市场、社区服务,构建起以一线城市为重点,以二、三线城市为支撑,以县域市场为基础的市场网络体系。发挥“古船”等中国驰名商标的辐射带动力,将品牌宣传与市场拓展同步推进,实现京津冀三地市场、品牌的一体化发展。借助京津冀一体化东风,积极发展混合所制经济,加大与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合作嫁接,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和企业规模扩张,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不断构建京津冀三地联动、三地互通的粮食产业发展新格局。利用“北粮南运”贸易通道,借助自贸区的优势,拓展全国的粮油产业布局、国际的粮油贸易通道,进而推进“立足北京、协同京津冀、聚焦环渤海、走向全国、放眼国际”的整体产业布局。

栏目主持/刘博文

猜你喜欢

粮油京津冀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我的粮食梦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