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华县:切实贯彻精准理念全力打赢脱贫攻坚

2016-04-02李君楼何国强袁春晖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14期
关键词:西华县驻村贫困村

本刊记者 李君楼 特约记者 何国强 袁春晖

西华县:切实贯彻精准理念全力打赢脱贫攻坚

本刊记者李君楼特约记者何国强袁春晖

西华县总人口96万人,现有贫困村69个,贫困户1.6万户,贫困人口5.8万人,2012年被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西华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当作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按照中央扶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紧盯2018年整县脱贫和年度目标任务,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精心制订脱贫方案,全力发展富民产业,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受到了省扶贫工作督导组和扶贫考核组的充分肯定。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51元,比2012年增长67.6%,10.6万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一、精准识别脱贫对象,打牢脱贫攻坚基础

一是弄准贫困对象。为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确保“扶到根上,扶到点上”,西华县根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贫困户标准,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推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做到“四清”:即核准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完善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核准脱贫门路和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完善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核准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到“对策清”;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和不脱贫不脱钩的“四定两不”帮扶机制,做到“责任清”,为全县69个贫困村、5.8万名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

二是找准贫困原因。综合分析全县贫困人员的致贫原因,主要分为因病、缺资金、缺技术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分为:因病致贫占20.1%,因缺资金致贫占37.6%,因缺技术致贫占22.5%,因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致贫占5.7%,因缺劳力致贫占3.4%,因灾致贫占3.3%,其他原因致贫占7.4%。县里还绘制出贫困地图,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以及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挂图作业,按图销号。

三是定准贫困类别。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贫困村、贫困户类型,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年老体弱、肢体或精神残疾、家庭成员患大病等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以及因灾、因学返贫等符合城乡低保制度的人群,纳入民政救助范畴。对具有一定发展能力,通过扶持可以脱贫的贫困对象,纳入扶持对象,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二、精准选派帮扶力量,助推脱贫攻坚

一是基层组织自身带扶。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西华县严把选人用人关,切实把那些负责任、敢担当、能力强的人选入村“两委”班子,通过举办培训班、选派重点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等方式,增强他们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组织帮扶干部、有影响力的带头人、贫困群众代表等到脱贫工作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全国种粮大户盖会章当选西华营镇常武营村党支部书记后,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带领贫困群众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承包土地5600多亩,年出栏生猪6.5万头,创造利润800多万元,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整村脱贫。

二是干部驻村倾心帮扶。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原则,县委、县政府研究印发了《西华县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意见》,全面落实每个贫困村都有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帮扶部门、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每户一个帮扶责任人的“四个一”定点帮扶机制。县委书记林鸿嘉带头联系10户贫困户,每半月深入贫困户家中进行一次走访,想办法、找出路、鼓信心,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从县直单位选派137名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村第一书记,并选派2名工作队员组成驻村工作队,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单位不脱钩,驻村工作组不撤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对驻村扶贫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形成“组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县直单位定点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想扶贫、人人谈扶贫、人人抓扶贫的“大扶贫”工作局面。

三是借力省市定点帮扶。2012年,16家省市单位积极响应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号召,对西华县进行定点扶贫,省纪委连续12年派出8批工作队进驻红花镇龙池头村开展帮扶工作,共协调资金近亿元,以治病、治愚、致富为落脚点,不断改善龙池头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了由“输血”到“造血”的历史性转变,使昔日的贫困村变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结合县域实际,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的原则和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确保精准脱贫有实招、见实效。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对有劳动能力无技术的贫困群众,通过技术培训、金融支持、增收到户项目等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扶持发展优质杂果、食用菌、蔬菜、畜牧养殖、苗木花卉等五大特色农业生产,尽快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全县已培育出田口乡田口村和黄桥乡后石羊村大棚西瓜,东夏镇岳庄村胡萝卜,皮营乡北陶营村万亩葡萄园,奉母镇盆李村红薯粉条等特色种植专业村,发展西夏镇华光种猪场、西夏镇方庄村羊场等种植养殖基地45个,带动2480户、6540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二是转移就业脱贫一批。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扶贫理念,以“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大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转移工作力度,让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都能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三年来共培训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2.7万人,形成了“胡辣汤”“西华的哥”“浴池服务”“土地承包”四大劳务品牌,从业人员15万人,年创收13亿元。

三是购买劳务脱贫一批。紧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成豫东首家电商产业园,充分发挥县内100个村级淘宝服务站的优势,通过淘宝大学开展电商培训,鼓励和扶持贫困户开办淘宝网店、参与物流配送等,实现创业就业。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实现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的“三有一能”目标。

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积极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免除中职和高中贫困学生的学费、教科书费和住宿费;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对贫困家庭中高职、高专在校生,每生每年给予2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发放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对198名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减免学费,帮助其完成学业,切实减轻贫困群众的教育支出负担。

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通过精准识别,将全县286户、850名特别贫困、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大病致贫、无力自身脱贫的群众纳入农村低保等措施,为他们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五保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全县共救助城镇低保8197人,农村低保46715人,实现了应保尽保,贫困人口由政府兜底稳定脱贫。

猜你喜欢

西华县驻村贫困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西华县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