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化运动协会的儿童科普活动

2016-04-01王鸿亮

科技视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儿童

王鸿亮

【摘 要】20世纪30年代陈立夫、顾毓瑔、吴承洛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科学化运动,协会在宣扬科学救国的同时,采取了多种手段向儿童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本文对科学化运动协会儿童科普活动的内容与特点进行分析,讨论协会在这一时期对儿童科普所起作用。

【关键词】科学化运动协会;儿童;科普活动

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以及中国社会对科学的逐步认识,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试图用科学来武装国人,挽救民族国家于即倒,走上了一条“科学救国”之路。1932年11月,陈立夫、顾毓瑔、吴承洛等一批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政要和名流,组织成立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科学化运动。科学化运动协会以“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1]为目标,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协会尤其重视对儿童科学精神的培养,“儿童及青年学生,应使早受科学的熏陶,养成创造的心理。因之本会对于凡能引起及增进儿童想象力创造力之读物,或科学玩具,必尽力提倡之……”[2]这一时期科学化运动协会为儿童科学普及做出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1 科学化运动协会儿童科普活动的内容

协会成立以来,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儿童科普活动:面向儿童编辑出版了通俗科学杂志和画报,面向中小学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活动,归纳起来,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儿童科普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出版科普刊物

协会于1933年元旦起发行会刊《科学的中国》,为半月刊通俗科学杂志,每月月初和月中出版。至1937年8月,因全面抗战爆发暂停发刊。此时《科学的中国》已出版到第10卷第3期。《科学的中国》所传播的内容广泛,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新技术与新发明、科技人物介绍、科学理念与科学精神传播以及与科技相关的广告等。《科学的中国》虽不是纯粹的儿童科普读物,但其中大量浅显易懂的科技文章,十分适宜儿童学习阅读,其间不乏专门为儿童量身打造的文章。如1933年第5期,“儿童玩具的氢气球”以通俗的语言,简要介绍了氢气球玩具的原理和制作方法;1935年第9期,“纸箭走圆圈的游戏”,图文并茂地描绘了让纸飞机这一儿童常见的玩具按圆形轨迹飞行的原理;1935年第12期,“加帆的儿童车”,介绍了以风作为动力的儿童车的制作方法,并对儿童车的用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描述。除《科学的中国》外,协会还发行了专门面向儿童的科普读物。1936年5月,北平分会发行了月刊《儿童科学画报》,以画报形式向广大儿童普及科学知识。“其内容适应儿童之审美观念,以引起其研究科学之动机与兴趣。”[3]画报定价极低,每册仅售5分钱,如果订购全年画报两份,则只收一元,可见《儿童科学画报》并非营利性质,而是仅为鼓励广大青年儿童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而发行。画报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对于儿童学习科学知识,引发科学兴趣有着极好的效果。1936年第5期,“地球的温热寒和春夏秋冬”用简单平白的话语描述了地球的五带划分和四季变化;“荷花池畔苹果树下讲演牛顿故事”以四个孩子对话的形式讲述了牛顿的简要生平和科学贡献。

1.2 举办儿童科学化玩具展览会

为了引起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各分会组织举办了儿童科学化玩具展览会,参展玩具品种多样、样式新颖,吸引了大批儿童到场参观。1935年1月13日杭州分会在举办了儿童科学化玩具展览会。“时日上午天虽下雨,而参加儿童并不因之减少,或由师长率领,或由家属携来,摩肩接踵,礼堂内无隙地,即礼堂外天井中,虽在霏霏下雨,亦站立几满。”[4]展览物品分磁电、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益智等12类,共有上千件展品参展;南京分会举办的展览会,展品分三个教室陈列,仅一个教室就有不下千余种展品参展,开展4天参观人数就超过4万人,这在当时实属不易。

1.3 开展科学演讲会、演讲比赛

协会董事陈立夫在第6次常务董事会上提出“在全国各级学校举行科学常识讲演、科学讲演比赛”的提案,并将董事会决议呈请教育部。教育部于1935年2月20日通令全国各级学校施行,北平市市政公报、福建省政府公报等媒体都进行了转载。根据教育部的通知要求,各地分会积极组织开展讲演竞赛,各分会连同当地政府以及学校对竞赛优胜者进行奖励。

1.4 设立毕业会考数理化奖学金

数理化三门课程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础,协会对学生数理化学科的学习情况十分重视,鉴于各地学生毕业会考数理化三科成绩较差,协会在1934年底开始,在已设分会的浙皖湘鄂四省、京沪平津青岛五市设立高初中毕业会考奖金,对成绩前五名学生颁发奖金或奖品,并登报表扬。[5]《时事月报》[6]、《青岛教育》[7]等报刊均有报道。

2 科学化运动协会儿童科普活动的特色

协会面向全体儿童,采用了多种方法提高科学知识普及的效果,具体说来,协会的儿童科普活动主要有以下特色。

2.1 内容通俗易懂,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近代中国民众整体科学素质水平较低,民众受教育程度极端低下,儿童所学知识有限,较难理解深奥的科学技术。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在出版科普刊物时,注重内容的通俗性,以简单易懂的白话文向儿童传播浅显的科学知识。出版刊物图文并茂,大部分文章都配有精美插图,《儿童科学画报》更是以画报形式刊发,最大限度的增加传播内容的趣味性。

2.2 形式丰富多样,引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协会所开展的儿童科普活动包含出版刊物、举办玩具展览、开展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引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为了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协会在其第二期工作计划大纲中明确表示,只要是能够增进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读物、玩具,都会尽力提倡,这一点从科学化运动协会举办的科学化儿童玩具展览会可见一斑。

2.3 聚焦生活实际,注重内容的实用性

协会面向儿童传播的科学知识尽可能贴近民众日常生活,对传播内容的实用性十分重视。如南京分会举办的儿童科学化玩具展览会上播放了《丝》、《痨病之预防》等科学影片;《儿童科学画报》1936年第5期,“冰淇淋”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向儿童介绍冰淇淋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2.4 积极开展互动,提高自身关注度

单纯向儿童灌输科学知识,在当时的国情下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协会在开展儿童科普活动时,积极与传播受众进行互动。《科学的中国》每一期都设有《科学常识问答》一栏,答复读者来信提问,为读者解疑释惑;在举办玩具展览会时,广泛向儿童和家长发放《敬告儿童父母们》卡片式传单,宣传展览旨趣。

3 科学化运动协会儿童科普活动的影响

依靠科学化运动协会和各地分会的精心筹划和积极活动,这一时期儿童科普活动推进得有声有色,广泛传播了科学技术知识。协会活动对儿童科学兴趣的激发,科学精神的养成做了很大贡献,在中国近代科普史占有重要地位。协会的科普活动为后来者进一步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搭建了便利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为科学精神在中国的普遍确立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发起旨趣书[J].科学的中国,1933.1(1):2.

[2]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第二期工作计划大纲[J].科学的中国,1935(5).

[3]训令市(私)立各中小学校幼稚园令知各校订购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北平分会儿童画报[N].北平市政公报,1936.373:23.

[4]杭州举行儿童科学化玩具展览会[J].现代父母,1935.3(1):81.

[5]彭光华.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创建活动及其历史地位[J].中国科技史料,1992.13(1):66-67.

[6]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拨发奖金[J].时事月报,1936.15(27):11.

[7]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奖励理科学生办法[J].青岛教育,1935.3(2):18.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儿童
航天星火传梦,阅读点亮梦想——记中国航天日“钱学森书屋”科普活动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我是天文演说家——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星云社科普活动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