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2016-04-01曾慧
曾慧
【摘 要】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高校教师应践行立德树人,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天职,发挥自身榜样作用,真正做学生的引路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教师;德艺双馨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坚持以德树人、为人师表,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1 高校教师践行立德树人,必须不折不扣的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天职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也是莘莘学子们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这明确的要求广大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职业定位与其它职业定位的不同,在于教师本身职业特性的归属就是“身为人师”和“行为人范”。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起着引导、示范、激励作用,因此,教师首当其冲应该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教师本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状况直接或间接地传达给学生,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和判断。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自觉承担立德树人的使命认识不足,仍然有部分高校教师在职业角色定位上偏离了教书育人的使命。例如,有的教师在开展科研与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追求和提升科研工作,忽视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导致在教学工作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出现了科研与教学地位失衡的现象。有的教师在谈到学生发展的时候,只注重成绩的合格率、学生的考研率等“数字”的体现,而忽略了学生个人修养、精神内涵等“人格”的体现,简单的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忽略了“品德教育”的内化和引领这一教育本质。这些无不提醒我们,教师从内心里面树立自觉承担立德树人的思想,是高校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
2 高校教师践行立德树人,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目前在新的形势、新的环境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高校教师疏于对学生的沟通交流和教学外的交往。导致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与期待也发生了变化。大学生无论是专业上还是情感上,出现了对自己的老师都不抱有过高的期望,这无不影响着高校教师能否践行好立德树人。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人文关怀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是师德教育的基础。高校教师要践行好立德树人,必须牢固树立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好学生的贴心人、引路人。
2.1 要尊重学生
这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和善待学生的缺失。从生理学或心理学上分析,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身心发展向成人过渡的关键阶段,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更加是大学生“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他们极其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承认、理解和信任,高校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应当以殷切的期待去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一位大学生,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就业前程上都要坚信学生一定成功,使每个大学生都能昂起头来走路。
2.2 贴近学生
贴近学生就是要求高校教师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可以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必然方法。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论你是专业教师、辅导员还是班主任,一定要记住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大学生,如果我们对学生不了解,可以说我们的服务或者我们的教育是没有目的性的。高校教师要了解学生,不仅仅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还要了解大学生的爱好、兴趣、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特点。高校教师唯有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
2.3 关心爱护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渴望成长的个体,高校教师任何一次对学生过火的指责或责怪,任何一次不经意对学生的歧视或者不公的对待,都会给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心理上极大的阴影。在高校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更加需要高校教师具有一种细心和耐心的、完全体现对每一位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品格。每一位教师只有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师生交往“亦师亦友”的氛围才能真正形成,教师方能真正称职的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3 高校教师践行立德树人,必须注重发挥自身榜样的作用
在201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国1400万教师致慰问信时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全国广大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教师的职业特点很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具有示范性,高校教师其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教师不论何时何地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无声的引导,教师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引领者,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榜样。高校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关键是要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3.1 要自尊自爱,加强教师本身的道德学识修养
教育学生“自尊自爱”是教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家常便饭。“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教师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诱惑,能否始终秉持高洁的操守?能否安心三尺讲台潜心育人?能否志存高远,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净化学生的心灵?都无形影响着每一位大学生。因此,高校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首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谨记并完美体现“自尊自爱”,这当然包括学术、教学、生活等方方面面。
3.2 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步,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时刻刻都要自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能否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在践行“立德树人”过程中至关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高校教师将本职工作中的核心工作主业“教学”当成了自己工作的“副业”,有的高校教师甚至经常三天两头地以各种借口随意请假、调课,这不仅严重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学生当中无形中也造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最终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3.3 要通过自身经历,对学生的成长进行正面引导
尽管现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但是想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并非易事。当一名高校教师除在学历上有较高要求外,还要有过硬的理论水平和经历人生的各种历练。在人生的路途中,每个人所走的道路尽管不同,但是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成功喜悦和失败辛酸,对人生总会有所感悟。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把自己人生的经历,甚至是教训加以精练升华,然后再将这些经验或教训传送或告诫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在分享老师人生精华的同时也能从中有所收获,有所启迪。教育教学实践早已证明,愿意和学生分享经历和经验的老师,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作为高校教师要善于通过运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学生交流,和学生沟通,为真正成为(下转第156页)(上接第140页)学生的良师益友打下基础,缩短距离,从而更好地发挥本身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帮助、引导学生早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2.
[2]张万祥.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