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情感调控的重要性探讨
2016-04-01刘欣
刘 欣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情感调控的重要性探讨
刘 欣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声乐是一种通过人声演唱进行艺术表现的音乐形式,它以声带器官为主,并通过对鼻腔、舌头以及口腔等的调控、配合,使其作用于气息,最终有节奏的发出悦耳的声音,给人带来听觉和心理层面的艺术审美享受。但声乐表演并不仅仅关乎于发声,同时更关乎于情感的表达,声乐演唱者唯有能够通过对情感的合理调控,才能更为准确传达音乐的思想、内涵,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和表演效果,使欣赏者全身心沉浸在音乐艺术当中,因此在高校的声乐表演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主要分析了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情感调控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对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实践提供参考。
声乐表演教学;情感调控;重要性;培养
音乐是我们人类抒发自身情感的一个艺术化途径,因此在声乐表演当中,情感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它是音乐的灵魂和内在支撑,对声乐表演的感染力与整体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作为声乐演唱者,必须在声乐演唱表演中合理的调控自身情感,以增强表演的感染力与整体效果,给欣赏者带来更好的音乐艺术享受。
一、声乐表演中情感的含义
“情感”具体来说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感是态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态度中所包含的其他组成部分,如意向、内向感受具有协调一致性,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态度在生理上形成的一种生理体验、生理评价,具有较高的复杂性、稳定性。从今天的研究和认识现状来看,情感具有社会性及两极性的特征,社会性指的是情感受社会条件、时代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条件下,人的情感是会有所变化的,这种变化往往是普遍的、大众的,不只是某一个人会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影响。两极性指的是情感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化,如消极和积极、满意和不满意、紧张和轻松、幸福和悲哀、肯定和否定等等,这些情感变化的出现和客观事物(包括社会条件、时代环境)带来的影响具有直接的关系[1]。
在声乐表演当中,情感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的含义指的是其演唱者自身的情感表达,当演唱者对音乐作品有了分析、认识、了解之后,他们便可以掌握音乐作品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在声乐演唱实践当中,这种情感可以被声乐演唱者内化,转换成他们自己的情感并展现出来;第二层面的含义指的是声乐作品本身的情感性,每一部作品的诞生,都蕴含着词曲作家丰富的情感,情感源于他们的思想参与的创作实践,音乐作品只有通过歌者的艺术实践来激活作品中的情感,从而把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传递给观众。声乐表演中的情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一是生活特征,其二是时代特征,其三是心理特征。所谓的生活特征指的是情感受生活的影响,我们常常都在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也是如此,其所蕴含和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全部都来源于创作者在生活当中的阅历、感受,也就是说生活赋予了音乐作品以思想和情感。所谓的时代特征指的是情感受时代的影响,即在不同的时代下,音乐作品或多或少都会呈现出当时一定的主流思想、主流情感,这是社会条件、时代环境所决定的,具有群体化的倾向。最后的心理特征主要侧重于个人,它主要指的是客观事物对人内心活动、感受的影响,从而决定情感的不同,就算是同一个作家,其在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当中,由于面对的客观事物的不同,其情感也会出现极大的变化,因此就算是在同一时代下,各个音乐作品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使得音乐艺术具有了多样性。
二、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情感调控的重要性
声乐表演所考验的不仅仅是发声技巧,更考验的是演唱者对音乐情感的表达,而这就涉及到了情感调控,能够根据音乐作品在表演中对自身情感进行合理的调控,才能使得表演获得成功,得到大家的欣赏认可,因此在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情感调控是相当重要的。
(一)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声乐是一种通过人声演唱进行艺术表现的音乐形式,它非常强调发声技巧和发声的优美性,但其更为注重的是情感表达,可以说情感使得声乐艺术具有了灵魂,让声乐不仅仅是一种发声形式,而是真正成为一种可以感染人、影响人、带动人的艺术,如果失去了情感的支撑,声乐就不能被称之为艺术。在实际的声乐表现过程当中,发声技术、技巧是相当重要的,这是声乐表演的最基本要求,但需要认识到任何一部音乐作品旋律并不是其全部,旋律背后的情感才是其最主要想表达的内容,如果演唱者仅能够通过发声来展现音乐作品的旋律,但却不能表达旋律背后的情感,那么声乐表演给人的感觉就将是空洞的,因为它失去了灵魂。所以,在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这样才可能使其准确表达音乐情感,让他们的声乐艺术表演具有灵魂[2]。
(二)情感决定着声乐艺术的感染力
我们既然将声乐艺术看作是一种表演,那么它就必须要具有感染力。在声乐表演当中,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声情并茂”,以感染欣赏者,其中“声”主要指的是发声,在这里不用多说,“情”既是指的表情,也是指的情感。如果不能做到声情并茂,失去了情感,那么表演的感染力就会极大的降低。所以,在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使其能够有效的做到“声情并茂”,今儿增强其声乐表演的感染力。
(三)情感能够准确反映出音乐作品风格
音乐作品必须要具有不同的风格,才能够有效的吸引欣赏者,如果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同一个风格,那么声乐表演对于欣赏者而言也就没有什么欣赏价值了。由于创作者在创作过程当中对作品注入的情感不同,所以其作品风格从本质上来说具有自身的特点,只要演唱者能够将这种情感准确的表达出来,就可以反映出音乐作品风格,给欣赏者带来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但如果演唱者在声乐表演过程当中,无法将这种情感展现出来,那么作品的风格也就将被掩盖,让欣赏者觉得平平无奇,这不仅会造成声乐表演失败,同时还会给音乐作品本身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从这里所谈到的情况来看,教师同样有必要加强对学生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声乐表演中准确反映出音乐作品风格。
三、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
基于对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情感调控的重要性考虑,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进行培养。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一个人的综合文化素质对其情感素质和情感调控能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人的综合文化素质越高,往往其情感也就越细腻,越能够更好的表达情感。因此,在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情感的调控能力,教师应当首先提升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
第一,合理定位与理解歌词的内容及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即正确把握“诗情”。正确把握“诗情”,就需要对歌词写作背景、歌词本身语义关系、及其与曲调的联系等进行全方位的理解与定位。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黄自的《旗正飘飘》等作品,昭示出中国民族奋起抗日的坚强决心,再如《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给我们直接展示了一幅中华儿女们为抗敌狙奸、保家卫国而展现的不畏艰险、视死如归、坚不可摧地姿态画面,这些都需要指导学生站在文化层面去感受,以便掌握其情感[3]。
第二,对音乐作品曲调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的挖掘。歌词对于情感的表达稍微较直观,曲调对情感的表达则更显内敛,不过曲调所蕴含的情感一点也不比歌词少,所以应当指导学生深入的挖掘曲调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如,旋律上行,节奏轻快,一般表现兴奋、情绪高涨或热烈、欢快的气氛;旋律下行,节奏舒缓一般表现平静、情绪低落或是宁静、抒情、忧郁的气氛。情绪激动力度加强,优美抒情力度减弱。大调表现沉稳、庄严、雄壮、明亮乐观的感情;小调表现温柔、沉静、安详、忧郁的情绪等等。作曲家就利用这些特征,把七个简单的音符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强弱关系组合成优美的旋律来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4]。
以上这些都不属于是发声技巧的范畴,而属于是综合文化素质的一部分,但其对于学生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来说意义重大,教师应当采取实践措施。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了解一些其他方面的艺术,如文学、诗歌、绘画等等,这都可以使得学生的情感变得更加细腻,能有效增强学生对情感的把握和调控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演唱实践中丰富情感体验
在声乐演唱过程当中,演唱者所传达的情感其实包括了两个部分,第一是对作品经过分析、了解而产生的客观情感,第二是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情感,在声乐演唱表演当中,这两种情感的同时存在,才可以使得声乐表演更加的饱满。“客观情感”的产生和学生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有关,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进行了探讨。“创造情感”则与演唱者自身的价值观、审美观、阅历、气质、个性、情感及演唱素质,如嗓音条件、乐感、技巧等有关,声乐学习者自身的演唱情感创造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化修养,需要有真实的实践和感受,这就需要学生参与大量实践活动,在动态中丰富情感体验,通常包括体验生活的实践,课堂学习与排演实践及实地演出实践等。首先,要深入生活,敢于体验,勇于创新。其次,要重视演唱实践,在实践中润饰情感表达。最后,学生只有在艺术实践中反复的摸索,反复的提高,才能不断的趋于完美[5]。
(三)指导学生把握好“情感度”
声乐艺术能够以其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唤起,并引导主体审美的自由创造。从演唱者角度来说,其主体的审美创造就在于能够以优美的声音和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去贴切地表现音乐所应有的听觉效果,这就需要演唱技巧的支持。从欣赏者角度上看,其主体的审美创造就在于能够从歌者声情并茂的演唱中真切感受到演唱所应有的艺术感染,内化为自己的审美体验,这也需要演唱者情感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但在声乐学习中,情感因素运用不当很容易导致学生演唱审美的缺失,如情感成分过分夸大、情感运用不适度、情感表现脱离作品主题等等。为此,在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把握好“情感度”,对演唱过程当中的情感表达进行合理调控,避免过分夸大、不适度、脱离作品主题等情况出现。
四、结语
情感对于声乐表演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在高校声乐表演教学当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演唱发声技巧的培养,还要兼顾对学生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准确的掌握和表达音乐作品所蕴含及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这才能使其声乐表演能力获得有效、均衡发展。
[1] 杜晓山,孙炎枫.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初探[J].音乐时空, 2016,05:172-173.
[2] 鹿凤琴.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J].北方音乐,2016,21:111.
[3] 王喆.试论声乐舞台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6, 02:160.
[4] 罗晓宇.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J].戏剧之家,2016, 08:57-58.
[5] 贾悦.从歌词来分析声乐作品中的复杂情感——以《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为例[J].北方音乐,2016,1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