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色列的创新成功之路

2016-04-01潘光

中国中小企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以色列研究

文/潘光



以色列的创新成功之路

文/潘光

以色列开国总理本-古里安曾经说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话:“如果要让我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犹太历史的基本内容,我就用这么几个字:质量胜过数量”。

以下这些数字集中印证了他的话:

以色列人均拥有创新企业数目居世界第一;以色列人均拥有高科技公司位居世界第一,因而被称为“世界硅谷”;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图书量均居世界第一;以色列人均读书比例居世界第一;以色列每万人中在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在世界上居首位,人均科技论文数排名第三,人均论文引用数据位列世界第四;以色列为世界贡献了20.2%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以色列劳动力中25%是科技专业人员,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以色列每万人中就有近15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是世界上比例最高的;以色列从事研发的全职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1%,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从1948年建国至今,以色列人民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67年里,以色列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亿美元增长到2510亿美元,翻了上千倍,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4000美元,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纵观以色列的发展历程,改变传统思维、推动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成功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以色列的创新成功之路具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深扎根于犹太文明5000年历史的积累和提炼之中,从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角度看,这一历史文化底蕴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

乌托邦情结 最早来到今日以色列土地上的犹太移民,是一些希望摆脱反犹主义的迫害去追寻梦想的年轻人。他们深受马克思的密友摩西・赫斯等人宣传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剥削,犹太人自己当家作主的“家园”。最早的农业定居点称为“基布兹”,希伯来语即“集体”。先驱者的理想、热情和奉献为后来以色列的创新者们树立了勇于开拓的榜样。

危机感和责任感 漫长的流散年代中所遭遇的无尽苦难强化了犹太人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一部犹太民族史,也是一部犹太民族遭受围困、攻击并进行抗击、防卫的历史。受包围的恐惧感、对威胁的高度敏感、应对危机的先发制人意识构成了犹太人以创新超越对手、维护安全的心智模式。在这点上,以色列人具有不分党派的共识:“除了发展别无选择”“要么创造奇迹,要么走向地狱”。

强者精神 “以色列”一词的本意是“与上帝角力的人”。《圣经・旧约》所描绘的那些犹太先祖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强者精神。创建以色列的早期开拓者就体现了这种典型的强者精神,而以色列的复兴又进一步激发了犹太人的强者精神。在向沙漠进军的过程中,在攻克现代科技一个又一个难题时,他们表现出罕见的智慧、勇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重商传统 从《旧约》的记载中就可以发现,犹太人在遥远的古代就已有了敏锐的市场意识。在欧洲反犹主义盛行的情况下,犹太人遭遇社会的排斥,在职业选择上受到种种限制,不得不用经商致富来获得生存权和发言权,因此精于理财发展成了一门艺术。大流散使他们散布全球,又形成了庞大的国际商业联系网络。这样的重商传统代代相传,便塑造了具有犹太特色的企业家精神。

重智尚德意识 犹太民族是一个注重道德自省和完善的民族。犹太经典中所阐述的德行主要包括公正(义)、仁爱、谦卑、慈善、诚实、宽恕、节制等。犹太民族流散2000年后还能重建并复兴国家,就是犹太人对其信仰和道德充满自信的反映。

源于国家安全发展需求的强劲创新动力

民族的安全、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始终是以色列创新的强劲动力,以下几个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点。

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成绩瞩目 以色列自然资源贫乏,缺水缺能源是两个最大问题。2006年,以政府启动了“全新高效水技术”项目,旨在鼓励水技术领域的创新。科技创新在以色列水资源的节约和开发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以色列科研人员急国家之所需,经过数十年研究开发,设计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控制滴、喷灌技术,使之逐渐取代了地面自然灌溉,最大限度地利用并节约了水资源。到上世纪80年代末,以色列已实现100%的滴喷灌,最高水利用率可达95%,居全球灌溉技术首位。同时,以色列科学家在开发浅层地下水,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推广管道供水系统,实行全民计划用水,进行地下咸水和海水淡化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开发成果。通过科技创新,以色列已初步解决了水资源匮乏问题。

开发太阳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以色列大部分地区全年日照时间都在320天以上,阳光资源十分充足,因此科学家们长期以来致力于研究开发太阳能,以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目前,90%的以色列住宅屋顶上都装着一面闪闪发光的“镜子”,这就是以色列科研人员研制的太阳能采集器,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和热能,用于家庭照明和烧热水。以色列科学家还研制出了太阳能空调机、太阳能熔炉,用于城市交通管理的太阳能照明装置等。可喜的是,中国和以色列研究人员在开发太阳能方面也有了创新合作成果,研制出了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制氢的新技术,比以往的方法转换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

科技创新打造“沙漠奇迹” 以色列国土近60%是沙漠,因此必须花大气力开发沙漠地区。在沙漠里,以色列建造了3个森林区,绿化面积达1.2万公顷,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现在,当年荒无人烟的内格夫沙漠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现代化城镇、农庄和工厂掩映在沙漠森林、果园、温室和农田之中。“沙漠奇迹”使以色列可耕地面积由立国之初的10万公顷增加到44万公顷,灌溉面积从3万公顷扩大到26万公顷,农业产值增长了16倍。

培养主动创新能力的教育方式

倡导创新,离不开孕育创新型人才的开放包容的教育氛围,以色列在这方面构筑了一个十分成功的体系。

基础教育就是培养打破思维定式的能力 以色列家长不培养“乖孩子”,而要培养有想法、能思辨的孩子,注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犹太人认为孩子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年轻企业家”已成为中学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套自主创业的方案。经过这样的基础教育,挑战约定俗成的东西,摆脱思维条条框框的束缚已然成为以色列年轻人的一种习惯。以色列专家称:“以前犹太母亲希望孩子成为律师,但现在每位母亲都希望自己孩子创业。”

注重高等教育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以色列特别注重高校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支持每个大学成立自己的孵化器并进行资金资助,还成立高校科研成果商业化中心。高校机构在商界也十分活跃,将实验室研发出的技术成果、知识专利出售,或进行商业化运作。在大学教育中,以色列高校重视将科技创新与商贸管理、经济、法学、文史哲等学科结合起来,体现出一种全面、系统、综合的优势。学校看上一个项目,要组织跨学科专家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估。当然,也不是所有项目都能成功。如希伯来大学的风险投资项目,失败率大概是30%。但是,以色列高校既有鼓励创新的政策举措,也有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允许师生大胆尝试,也允许犯错误。以色列教育界的共识是:创新本身就伴随着风险和挫折,因此要倡导理解失败的风气,对失败者多一点包容,才能使他们取得突破。

职业教育和业余教育推动全民创新 目前,以色列职业教育课程不再限于特殊技能,而扩大到各种类型的通用高技术培训,政府还全力发展成人业余教育,鼓励成人学生选修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科技课程。随着以色列高科技创业公司的不断兴起,每年高科技行业新增7000~8000个岗位,但是只有不到6000名正规院校毕业生。因此,政府广开渠道,为年龄较大的员工免费教授最新科技课程,让他们填补高科技职位空缺。以色列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和人均读书比例上均居世界第一,终身学习蔚然成风,中老年、退休人士取得创新成果的事例层出不穷,形成全民创新的社会风气。

支持创新的法制体系和政府的“后台服务器”作用

在以色列,政府和议会均把创新作为整个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为扶植、激励创新实施了诸多政策和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细则。

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法律法规 1985年以色列颁布的《鼓励工业研究与开发法》,规定了政府鼓励和资助工业研究与开发的一般原则,即由政府提供被批准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所需资金的30%~66%。获得资助的主要标准是项目应具有创新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很好的出口前景。该法律确立了对产业研发进行资助的法律基础,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运用和推广。2002年,《以色列税收改革法案》获得通过,是以色列税收体制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对“主动性资本(如风险投资、证券交易、直接投资等)收益税”作了重大调整,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1年,以色列颁布了“天使法”(Angel law),鼓励处于早期阶段的高技术公司投资行为,符合资格的行为主体投资于以色列高科技私营企业,就能够从所有渠道的应纳税所得中减去他们的投资数额。同时,以色列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产权法》《商标条令》《版权法》等法律对知识产权予以有力保护。

政府的“后台服务器”作用 建国之初,以色列政府就制定了发展科技的长远战略规划。目前,由科技部、经济部等13个部门共同组成国家科技决策体系,负责制定科技政策、设计发展规划和确定重点项目,形成合力以推进科技创新。政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重点产业的创新战略,如进入21世纪后,以色列政府相继出台了生物技术产业规划和纳米技术规划。政府还及时组织一些重大攻关项目,如1986年一些国家首先开展对高温超导现象的研究,以色列立即于1987年成立“高温超导战略委员会”,组织各方力量集中攻关,很快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政策彼此联系,构成了一整套的政府创新扶持系统,完善了“创业国度”的创业生态环境。可见,以色列政府是一个对创新事业充满热情的合作型政府,发挥了创新“后台服务器”的作用。

孵化器计划 上世纪90年代初,针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快但风险大、失败多,而大批原苏联移民有技术但缺乏资本和经营经验的情况,以色列政府从1991年起实施孵化器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在企业最为艰难的初创阶段从资金上给予支持(当时为每年15万美元),并提供项目评估、筹资、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法律会计等各种必要的帮助,协助吸引其他私人资本和风险资本介入,以帮助科技人才实现创业梦想。该计划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发明人的权益,又调动了“创业群体”的积极性,使人才优势有效转化为创业优势。2009年以来,从孵化器“毕业”了1209个项目,其中739个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投资。

风险投资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初,不少以色列创新企业缺乏资金支持、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因而大量倒闭。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政府积极介入,本着“共担风险、让利于人、甘当配角、合同管理、及时退出”的原则,拿出风险资金1亿美元,吸引国外经验丰富的风险资金管理公司加盟成立YOZOM公司,并吸收私人风险资金1.2亿美元,成立风险投资基金。此举带动了以色列风险投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2008年,以色列人均风险资本投资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多倍。根据2014年的最新统计,以色列的风险资本参与了392起投资,交易总额为23.6亿美元,平均每笔交易规模达到600万美元,主要分布在互联网、通信、软件、生命科学、半导体五大高科技领域,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优化创新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所、院校和企业的合作

以色列创新的成功,还得益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特别是使政府科研部门、大学科研团队与企业开发部门紧密合作、优势互补。

政府各部的专门研究机构 以色列政府部门均有直属的科研机构。1971年创建的农业研究组织是农业部直属的研究开发机构,拥有7个研究所和8个实验中心。其他如工业贸易部所属工业研究组织、能源基础设施部所属地球科学研究管理局,卫生部所属以色列生物研究协会,国防部所属作战手段开发局,科学部直属的以色列太空技术开发署等,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高等院校的科研团队 以色列各大学的研究机构也是推动以色列科技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一方面,大学研究机构仍以基础科学研究为主,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大学也日益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各大学都成立了研究开发领导机构,并设有研究管理办公室以帮助教师申请科研基金。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又称理工学院)是以色列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主要从事电子学、核物理学、量子力学、高能物理学、纳米科技、生命科学、水资源管理、可再生能源、信息科技、生物科技、航空航天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开发。魏茨曼科学研究院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教育基地,拥有1500名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许多研究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其他如特拉维夫大学、本-古里安大学、巴里兰大学、海法大学等也在科研开发方面各有特色。

企业和基布兹所属研究开发部 以色列大型企业和基布兹所属企业一般也都设有研究开发机构,在以色列的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色列几大军工、电信、化工集团在这方面力量雄厚。以色列航空工业集团是国有军工企业,其研究开发人员多达8000人以上。塔迪兰电信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综合业务通信平台开发商和制造商,拥有科研人员超过700人。以色列化学集团有近400名科研人员专门从事橡胶、塑料、建材、洗涤剂、化妆品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艾尔塔电子集团主要生产雷达、电子对抗设备、电子情报系统等,有1200名科研人员从事微波系统等方面研究。艾尔比特公司是一个私营国防工业企业,也有上千人专门研究电子光学和激光仪器。一些在以色列的外资企业在科研开发、创新方面也有相当实力,如摩托罗拉以色列公司就有上千人从事研究开发。

“磁铁计划”使产学研结合形成常态 上世纪90年代初,以色列高等院校的科研团队大多不关心社会上的产业需求,因而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脱节。为此,以色列于1993年推出“磁铁计划”,鼓励实业集团与学术机构组成合作体,共同开发关键的通用技术。政府对申请“磁铁计划”资助的项目进行评估,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经济优势,出口和就业潜力,革新技术和共性技术,企业参与程度等。“磁铁计划”的每个项目由企业、科研机构等若干成员组成的研发联合体承担,周期为3~6年。“磁铁计划”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技术研发渠道,由来自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开发商和研究人员合作研发下一代产品的共性技术;二是分配和执行渠道,由同行业部门或拥有相似技术的成员组成,研究该项技术的未来应用、开发和推广。

“磁子计划”是“磁铁计划”的一个分支,主要面向急需技术支持的小企业,鼓励学术机构与企业之间一对一的合作,推动新技术从学术机构向产业化转移。“磁子计划”要求合作双方具有相同专业领域,企业通过合作要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而不是仅仅将研究机构的成果拿来生产。通过实施“磁铁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色列产学研三路科研大军密切合作、优势互补,不断促进着以色列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推动积极活跃的国际创新合作

统计显示,以色列科研经费的近50%源于国外,还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性人才,这是以色列长期以来重视国际研发合作的成果。

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科研开发合作 由于以色列自身地域狭小,市场有限,因此政府大力帮助高科技公司进行跨国研发并成立合资企业。无论是巨头企业,还是初创企业,都有资格得到政府支持以寻找国外合适的企业对接。依靠这样的政策,以色列的初创公司一旦拥有被认可的技术,便能够快速找到更广阔的全球性市场,而不用担心被本土市场所限制。以色列政府还积极拓展对外研发创新合作渠道,与其他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基金会。基金会一般资助项目所需费用的50%,项目赢利后以分红形式偿还基金会的资助和利息。以色列与德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许多国家也建立了双边研究开发基金会。1995年,以色列与中国也成立了双边科学研究基金,起步基金为500万美元。

从新移民中发掘大量人才 以色列是一个不断吸收新移民,特别是来自世界各地犹太移民的国家,其人口从建国时的60万发展到今天的800多万。在源源不断来到以色列的新移民中,有大量优秀人才。如苏联解体前后,从1989年至1994年,就有近万名科学家和约5万名工程师从原苏联地区移居以色列。根据1993年的统计,新移民中各类专业人员比例高达70%。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新移民中许多人立即在以色列找到了能发挥专长的工作,他们提出的10000多项研究课题已经有4000多项得到批准获资助,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吸引国外优秀人才 以色列在1995年推出GILADI计划(即外国专家引入项目),聘请世界一流的530位外国科学家(绝大多数是犹太裔)赴以色列进行为期3年的研究工作。1999年,以色列进一步执行相关计划以引入更多外籍犹太裔科学家,其中包括使上述500多位科学家入籍以色列,在必要时承认他们的双重国籍。以色列也曾出现过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领先技术向别国(主要是美国)流失的情况,以政府及时进行税收改革,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并为优秀人才的科研、住房、子女教育等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逐步扭转了这种趋势,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留在或吸引到以色列。当然,周边安全环境不好一直是以色列引进人才的障碍。

大力引进、改造国外先进技术 以色列采取各种办法引进、改造外国先进技术,许多技术是随着人才一起进入以色列的。以色列在引进技术方面采取的通常做法是在一些重大项目上与友好国家合作攻关,这在以色列国防军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例如以色列引以为荣的“幼狮”式战斗机,正是它引进某国先进技术加以改进后的产物。不过,经过以色列技术人员对外国技术的消化和改进,以色列生产的“改进型”产品往往比技术来源国的“原始型”产品更为先进。这正是犹太人在离散生活中形成的善于博采其他国家、民族之长的传统在现实条件下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微软、苹果、IBM、英特尔、华为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以色列投资建立研发中心,进一步促进了先进技术、人才和设备流入以色列。

争取全世界犹太侨民的支持 以色列科教、创新事业的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支持。世界各地犹太社团一直大力资助以色列的科教和创新,设立各类基金会和奖学金,捐赠教研基础设施。以色列则以捐助人的名字命名学院、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室、宿舍区、教室、医院等,并经常举行各种联谊和校友活动,增进捐助人与受赠单位的友谊,如授予荣誉博士、教授、举行纪念碑、牌揭幕典礼等。以色列的大学、研究所均聘请境外犹太人参加董事会,有的海外犹侨董事在一半以上,每年举行董事会,邀请海外董事一起参与本单位的建设和管理。这些,体现了犹太民族重视教育科学的传统和互相帮助的凝聚力。

猜你喜欢

以色列研究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不妨学学以色列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