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6-04-01丛梅

珠江水运 2016年4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水质污染

丛梅

摘 要:本文以地表水水质监测为主题,探讨监测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首先结合我国水污染的总体情况,对水质监测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水质监测方面切入,通过对指标针对性、水质监测管理、水质监测技术方面的监测现状说明,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初步分析,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交流,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监测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表水 水质监测 对策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物保存、增殖的基本条件之一;伴随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因滥砍滥伐、化学物排放、有害物质的气体排放等,造成了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匮乏,也给整个地球生物的生存带来了困境;随着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也在积极的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我国属于淡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加上发展过快,造成的破坏也较大,所以,在治理中,需要坚持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治理方法,提高对地表水的监测能力,以此增加对地表水的管理与保护。

1.概述水质监测

首先,在我国的水质监测工作发展较晚,技术上也比较滞后,但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从20世纪90年代,全国水利部已经开始向社会提供水质监测数据,而且,在改革开放的利好政策下,引入了国外较为先进的水环境监测系统;21世纪初就已经在重点流域设置了自动化的水质量自动监测站;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在组织结构上、规模上,已经初具网络化与体系化的发展形态;从水环境监测网络方面分析,目前水利部已经建立了超过200个的水环境监测站,并形成了以此为中心,辐射型的监测站点,从全国范围已经确立了有2000多个,而且,类型不一,覆盖面已经满足了全国性要求,也就是说,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其中,有资质、满足认证条件的有50多家,大多数虽然资格方面或认证方面,某些条件比较欠缺,但是,监测工作一直未中断。

其次,水污染造成的问题整体上严重程度较大,加重趋势较为明显,因而,工作的紧迫性正在逼近;加上我国提出了“和谐发展”的新型理念,而且,在新一届的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实施了重多深入化的改革措施,随着这些举措的逐步落实,必然要求增加对水次源监测工作的重视度。具体而言,从项目监测方面看,有常规监测项目、特定项目,常规类型的有选测、必测;特定的是以不同水体(比如河流、湖泊水库、饮用水)、制定不同标准;从我国的污染类型及问题来看,有机物污染为主,最初分布的有毒有机污染物有58种,其他种类10种;从现在来看,污染的种类随着各种不同企业的发展而日渐增多,而且,由于水质污染、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等问题,出现了生物污染;从水质监测方法、技术路线方面看,自动监测(仪器分析法)、应急监测(标准方法或有效方法)、常规检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标准分析法)为主,其中,第三种方法应用广泛,第一种方法局限性大;监测技术路线以流域为单元、实施连续监测分析,当前采用的是以具体情况为基础,三种手段综合应用的监测方式。

2.现状分析

2. 1从指标针对性方面分析

一般而言,可将地表水水质监测分为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地表断面水水质监测;两种对象的常规监测指标数量的存在差异,而且,以综合型指标、重金属指标为主;比如,在污染项目中,普遍指标:有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为指数,在化学指标:有PH值、温度、铁、锰、铜等;毒理指标:氰化物、汞、氟化物、铅等;然而,由于燃料的增加、燃烧方式的不断转变、工业深加工的出现等,对于污染物的种类有所增加,因而,在水质污染的表现方面看,有毒有机物的污染中,指标的针对性仍很薄弱。

2.2从水质监测管理方面分析

从点源、区域监测到流域监测,是非常大的进步,也是科学性增加的明显表现,这种统一化的监测方式,对我国的淮河、海河、太湖流域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通过水质现状、污染、防治各方面的措施推进,取得了不少好的成绩;然而,流域水环境监测中,省界的断面问题依然存在,所以,仍需要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加以转变这种阻碍监测工作顺利发展的局面,打通流域治理,保障其有效性。

2.3从水质监测技术方面分析

传统的理化监测是我国使用较多的监测方法,虽然对生物监测、水质自动监测这些非传统的监测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与应用,但依然在初级阶段徘徊;因此,技术含量、技术水平,依然是最大的发展瓶颈;监测报告中的数据使用率较低等,都造成了整体上的水质监测技术发展滞后。

3.优化对策

3. 1优先监测、调节频率

以水功能区划分、区域污染种类、数量动态变化为基本分析点,调节监测方案,增加其动态性、实时性,以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水质源监测数据;还可以通过增添或减少适度的有机污染监测指标,比如,对频率较高的污染种类加强,对弱化或消失的种类进行监测次数的减少;最好是增加对水文的研究,提升对污染物形态的分析。

3.2多方监测、普遍掌控

常规监测方法的进步、增多,监测设备的改进、更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智能化的自动监测技术得到了很好很快的发展,而且,由于市场的推动,目前的使用率也较高,因而,需要对多种监测方式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应用;比如,人工监测、自动监测、污染源监控的结合,就能够达到非常好的监测效果;再如,对于溶解氧、有机碳等综合类项目的监测方面,可以进行实时动态监管,都是较为有效的检测方式。

3.3传统与非传统监测相结合

传统的理化监测方法,对物理指标的获取较为容易,加上近年来的原子吸收、原子荧光法、等离子发射光谱及其质谱法等的出现,监测水平的国际化条件已经具备;其次,便携式简易装置的出现,比如,现场测量的NH3-N、挥发酚、Cr6+、氟化物、硫化物和CODCr的快速监测管,就是非常好的现场测量装置;第三,水环境监测的阶段的晋升,也使得全国性的监测成为可能,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或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打通各省间的管理权限等,为构建全国跨省的监测网络提供必要的保障基础;并增加对生物监测、自动监测、理化监测间的综合应用。

4.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地表水水质监测问题的解决,不但要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还应该结合水文监测,通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另一方面,需要对水质监测方法,进行完善,积极引入国外的监测设备与监测技术,并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准,进行创新发展,最好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水质监测理论与监测方法;另外,应该从管理上下功夫,在实施技术管理的同时,增加人为管理,构建起我国的地表水水质监测系统、评估系统、治理系统,从而推动我国对地表水的全面管理。

参考文献:

[1]吕清,顾俊强,徐诗琴等.水纹预警溯源技术在地表水水质监测的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2015(1).

[2]莫莉,陈丽华.地表水水质监测指标体系现状综述[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4).

[3]周寒,闫春楠,彭博等.红外测油仪在地表水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分析及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7).

[4]陆璐.地表水水质监测指标体系现状综述和总结[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9).

[5]王博.刍议如何提高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6).

[6]黄卫.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体系和水环境状况分析[J].江苏环境科技,2013(4).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水质污染
水质抽检岂容造假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水质总磷测定存在的问题初探
水质总氮测定方法改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