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关联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2016-03-31张盛军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京津冀

张盛军

内容摘要: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从产业关联视角研究京津冀产业协同。文章将京津冀产业协同分为地区间协同与地区内协同两个层次,并借助于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与地区投入产出模型明确了具有区域带动效应的产业,以此构成京津冀产业协同的现实基础认识。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结合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发展要求及现实条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 产业关联 产业协同 带动效应

引言

2014年3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环保、交通和产业升级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重点领域。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确定了“到2020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初步形成,产业发展协同协作”的发展目标。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也将逐步推进。因此,明晰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层次与内容,逐层探究京津冀产业协同的方向,将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指导。为此,本文借助文献综述,构建京津冀产业协同的认识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京津冀产业关联效应,力图以区域带动效应为切入点开展京津冀产业协同研究,形成产业协同分析的系统框架,并为京津冀产业协同提供切实有效的发展建议。

文献综述

有关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课题,国内较多学者对此已有研究。祝尔娟(2009)提出京津冀推进区域产业合作、加快产业升级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王海涛等(2013)通过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严重,是造成区域协同发展的结构性障碍;张贵等(2014)研究发现,目前仅京冀间相似系数较低,产业差异明显,其协作倾向较强,京津和津冀间优势产业的重合度较高,存在严重的产业趋同,竞争倾向较高。然而,马云泽(2010)等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趋同现象主要存在于三次产业的宏观结构中,当把研究进一步推进到工业行业内部的中观结构甚至工业内部优势产业的微观结构时,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则大大降低;王燕等(2015)通过京津冀投入产出表构建三地产业结构复杂网络模型,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复杂网络结构特征,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比较优势;孙久文等(2015)研究发现北京与河北、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较大,河北与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较小。

所谓协同,是指元素对元素的相关能力,表现了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关系。产业协同即产业间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相似度及产业专业化情况,其着眼点在于京津冀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并未真正从产业协同角度加以探讨。京津冀产业协同归根结底是要在发挥各地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合理专业分工以建立起产业间紧密的经济技术联系。产业关联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可见,产业关联与产业协同有着极为相近的内涵。基于此,本文构建京津冀产业协同框架,将以产业关联效应为依据,从地区间产业关联、地区内产业关联两个层面探究京津冀产业协同的现实情况。

京津冀地区间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京津冀地区间产业关联效应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的认识。为此,本文将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研究方法,描绘京津冀三地对外产业经济技术关联图谱,并深度分析京津冀地区间产业关联关系,以全面呈现京津冀地区间产业关联效应。

(一)研究方法

随着分工的深化与专业化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产业经济技术联系日益密切,传统以封闭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投入产出模型已不能全面体现地区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技术联系考虑不足。美国经济学家Isard(1951)对传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扩展形成了区域投入产出模型(IRIO),有效克服了传统投入产出模型对开放经济关系兼顾不足的问题。为全面反映京津冀产业关联关系,本文采用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构建完成的《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2002)中30个省区市21个产业的投入产出相关数据进行研究。

(二)京津冀各地对外产业关联关系分析

为全面呈现京津冀各地对外产业关联情况,本文基于IRIO-2002从地区产业消耗总规模对京津冀对外产业关联关系进行排序,具体如表1所示。

从排序来看,首先,京津冀地区对外产业关联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与华南及中西部地区联系较为松散;其次,京津冀三地对外产业关联较為广泛,21个产业中,北京与山东、内蒙古关联密切的产业分别达到9个和7个,天津与江苏、上海、浙江、内蒙古、辽宁、山东、广东关系密切的产业均在10个以上,河北与山东、山西关联密切的产业甚至达到20个之多,同时还有10多个与辽宁产业关联度较高;再次,从京津冀三地来看,北京产业发展对河北有较高的依赖,天津产业的发展对北京和天津依赖较高,河北产业的发展对北京和天津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即河北是北京和天津重要的中间投入主体,北京和河北大量的中间产品输出端是天津。可见,京津冀产业发展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东北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冀三地之间仍以单方向的投入产出关系为主,尚未形成系统的双向产业联动体系。

(三)京津冀地区间产业关联分析

进一步地,借助IRIO-2002计算京津冀三地21个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三地间主要直接消耗关系格局如下(见表2):

北京钢铁及有色金属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机及家电制造业的发展将带动河北产业的快速发展。

河北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将带动北京产业体系的发展;其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发展将带动天津产业体系的发展。

天津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化用品、玩具制造业,电机及家电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的发展对北京产业体系具有积极带动效应;而纺织业,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化用品、玩具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及炼焦,化学工业,水泥、玻璃和陶瓷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对河北产业体系的发展带动效应明显。

京津冀各地产业关联关系分析

京津冀地区间产业关联关系研究初步确定了区域产业体系中各地的产业关联体系。然而,各地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源于区域产业体系的构建,还需与自身产业发展相互协调。为此,本文继续对京津冀各地产业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力图从各地经济发展层面进一步探究京津冀产业关联。

为有效反映产业发展对经济体系的带动效应,本文基于各地投入产出表,引入影响度系数明确各地区对经济带动效应较为突出的产业。依据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经计算,京津冀各地经济带动效应突出的产业如表3所示。

结合以上京津冀地区间关联效应分析的结果,得出:北京钢铁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具有京冀区域带动效应;天津化学工业具有京津冀区域带动效应,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具有津冀区域带动效应,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具有京津区域带动效应;河北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具有津冀区域带动效应,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具有京冀区域带动效应。这些共同构成京津冀产业协同的现实基础。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间产业关联效应与地区产业关联效应的分析,本文全面呈现了京津冀内外产业关联情况,确定了京津冀产业协同中具有区域产业带动效应的具体产业,这些构成了京津冀产业协同的现实基础。然而,随着北京市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等举措的逐步推行,北京市乃至京津冀产业体系都将面临调整,京津冀产业协同也需要系统展开,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立足省市定位确定京津冀产业选择导向。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北京定位于“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定位于“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定位于“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这些共同构成京津冀产业选择导向,京津冀产业选择将据此展开。

第二,有效利用区域外的产业资源,形成京津冀与外部各地区的合理分工。京津冀区域作为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经济体系中的一部分,在当前与外部建立广泛产业联系的基础上,应兼顾环境保护等发展目标,对区域内外产业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在产业关联关系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区域外各地产业优势,助推京津冀与外部各地区协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第三,突破行政区划分割,开展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具体规划。伴随京津冀环保、交通一体化的推进,京津冀资源流动将进一步加强,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此基础上,要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需要立足京津冀各类产业资源,打破行政区划分割,开展京津冀产业体系规划。具体规划中,在人口疏解等多重目标之下,应以区域带动效应为目标,结合当前具有区域带动效应的产业资源基礎,开展京津冀内部产业分工,进而依托产业分工与产业关联打造京津冀产业合力。

此外,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也需要各类管理体系、管理手段等跟进,因此,也需要积极推进各类公共服务一体化、市场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一体化等,从而确保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合理引导、全面支撑与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1.石敏俊,张卓颖.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与区际经济联系[M].科学出版社,2012

2.祝尔娟.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J].经济地理,2009(6)

3.王海涛,徐刚,恽晓方.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京津冀产业结构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13(4)

4.张贵,王树强,刘沙,贾尚键.基于产业对接与产业转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管理,2014(4)

猜你喜欢

京津冀
京津冀优秀画家
京津冀三地将首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京津冀协同发展
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率先突破
支持河北省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加强京津冀立法协作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