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监管仓库虚拟联盟建立机制分析

2016-03-31陈丽丽储雪俭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机制

陈丽丽 储雪俭

内容摘要:作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问题,我国对供应链金融监管仓库的监管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信息孤岛现象突出、金融仓库无准入门槛、监管机制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等,严重制约了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如何提高对金融仓库监管的行业公信力成为关键。本文提出建立供应链金融监管仓库的虚拟联盟,并分析了其第三方评价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动态考核机制、标准化机制以及信用数据库机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发挥的作用,以期对规范我国供应链金融监管市场提供帮助。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金融仓库 虚拟联盟 机制

引言

近年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其发展过程中却暴露出许多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总结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文献可以发现,很多研究内容仍停留在对供应链金融概念及业务模式的探讨上,也有许多学者关注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研究,如付旭东(2011)提出要确定供应链金融风险种类及风险防范方法,达到质押监管的目的。而“监管”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对供应链金融监管方面的文献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方面:准入机制研究,包括对供应链的准入、融资企业的准入以及物流企业的准入分析,如宋岩(2014)从防范动产质押物流监管的角度,提出要加强对物流监管方的准入和不定期检查管理;供应链金融动产质押物监管要素研究,包括质押率、补货点、预警值等,如李富芳、胥丽莉(2012)设立了动态质押监管预警值模型;从宏观层面对监管的建议分析,包括法律监管、管理监管等,如贾凌莹(2014)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监管仓库人员的职业化、技能化水平,从而建立起监管员和技术化监管的新监管模式。

上述已有研究或是围绕单个监管主体展开,或是关注监管比较细微的点,而对整体的供应链金融监管体系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主要站在整个供应链金融的角度,探究建立各个监管仓库的虚拟联盟,实现各监管仓库的信息共享、规范化、标准化等,以提高供应链金融监管的行业公信力。

研究背景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

伴随着中小企业的壮大,其融资需求变得愈发旺盛。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资质弱,无法像大型企业那样得到银行的投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阻碍它们发展的瓶颈。

通常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实力雄厚、拥有许多不动产,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垂青,而中小企业缺乏可以向银行作担保的不动产,现有的只是一些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动产资源,因此想要从银行获得贷款异常困难。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年报显示,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余额的比例一直徘徊在20%左右,总量只有十几万亿,如图1所示。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仅有8.6%的小微型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全部借款,比2012年下降了1%,而且融资成本明显增加,贷款审批周期也延长了2-3个月。相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60.5%的中小企业表示从银行获得贷款较难,有23.3%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授信资金十分困难,说明83.8%的中小企业认为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供应链金融及其核心问题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研究出一系列融资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案之一。供应链金融一改传统融资模式下需要不动产作抵押、作担保的门槛限制,使得中小企业凭借其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动产资源就能从银行获得贷款,为解决“中小企业想借借不到”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我国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最初源自深圳发展银行对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业务的探索。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率先提出“1+N”的创新融资模式,“1”代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风险规避港”;“N”代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成员,即利用供应链的功能网络关系,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开展对其上下游的授信服务(毕家新,2010)。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正式提出“供应链金融”,其是指企业用所拥有的流动资产作为信用支持,向金融机构融资。银行根据供应链上发生的真实贸易关系,把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未来货权、存货或应收帐款作为质押对象,以此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质押融资服务,或是为整条供应链提供完整的融资解决方案。

在供应链金融尤其是存货融资中,第三方仓储监管企业扮演着关键角色,是链接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桥梁,负责对融资企业所提供的质押物进行储存与监管,以保障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顺畅运行。因此,对质押物的有效监管是供应链金融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监管质押物、监管金融仓库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问题。

(三)我国金融仓库迅速发展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催生了对第三方仓储监管的需求,也由此带来了对金融仓储企业及金融仓库的需求。金融仓储企业主要是指对供应链金融活动中融资企业提供的质押物进行保存监管的企业。而存储质押物的仓库即为金融仓库。金融仓库是供应链金融质押融资等业务的基础,主要提供仓储、保管、监管与信息等服务活动。金融仓储企业及金融仓库的出现对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金融仓储企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具有较完备的发展基础。近几年,我国仓储业整体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13年末,我国仓储企业数量达2.44万家,同比增长7%;行业资产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長11.8%。全国营业性通用仓库面积达8.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

在整个仓储业发展态势良好的大环境下,我国金融仓库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表现为:金融仓库的设施设备不断完善、相关技术得到应用与发展。以货架、托盘、叉车为代表的仓储装备和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得到了扩展应用。据测算,全国仓储业机械化作业率达37%,仓库管理信息化达50%以上。同时,条形码、智能标签、自动识别、可视化及货物跟踪系统、自动或快速分拣技术等应用比例有所提高。金融仓库设施设备与技术的升级为更好承接供应链金融业务做好了准备。

金融仓库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无准入门槛且金融仓储企业资质参差不齐。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仓储监管企业负责对融资中的在途货物、存货等质押物进行监管,他们的参与是供应链金融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第三方监管公司多脱胎于传统的仓储企业,另一部分则是伴随市场需求催生出的独立的第三方监管公司。无准入门槛使得目前金融仓储企业的资质良莠不齐,监管水平差异较大。许多仓储企业规模较小,设施设备落后;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欠缺,没有经过规范的操作培训,服务意识不强;信息化滞后,业务操作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

信息孤岛问题突出。我国金融仓储企业较为分散,监管点遍及全国各地,碎片化问题突出。加之目前的仓库监管局限于“点对点”的模式,仓储企业间独立运营,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信息隔绝。导致动产质押各参与方之间(融资企业、第三方监管企业、金融机构等)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问题成为困扰业务发展的壁垒,而信息的不对称助涨了部分企业的诚信缺失与败德行为。这些问题都暴露出现在的金融仓储存在着较大的内部管理风险。

监管机制不完善且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我国供应链金融监管体系还不健全,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业务标准流程。各金融机构与监管企业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使得业务操作流程标准不统一。不同的金融机构有不同的业务规定与操作,不同的监管企业也有不同的操作习惯与方法,使得同一家仓储公司与不同的银行合作,业务流程也不尽相同。行业标准、流程的缺失使得供应链金融监管业务杂乱无章,无标准可依,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全流程管控体系。具体表现为监管仓内质押物堆放不规范、质押物日常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人员专业技能缺乏、质押物进出库流程不统一等,大大削弱了第三方的监管作用,增加了银行授信风险,同时也提高了业务成本。

仓单缺乏唯一性与流通性。我国尚未对金融仓储业的仓单进行明确的规定,目前各仓储公司开具的“仓单”在格式和内容上都不统一,且未经权威机构的认证和监管(胡卓群,2010)。各银行也只承认与其合作的仓储公司开出的“仓单”,但其使用范围和功能都受到严格的限制,社会并不承认其“仓单 ”地位。另一方面,由于仓单的不统一、不标准,使得其唯一性难以保证,存在被复制造假的风险。

金融仓库监管的行业公信力问题

金融仓库发展中的上述问题,成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爆发多次危机的导火索。纵观这些事件,皆因虚假仓单、重复质押而起,借款人、仓储公司和银行相互间的信息不对称,各个银行之间信息互相封闭,因此银行很难发现同一批货物被重复质押。加之很多仓储公司管理粗放,业务流程监控方面存有不足,监管不作为,也助涨了部分企业的败德行为,使得重复质押骗贷愈演愈烈。信息不对称、质押物真实性无法保证、第三方监管服务不到位等,透析这些供应链金融危机爆发背后的问题,不难发现信用缺失问题是本质所在。

如果能有政府机构或第三方组织出面来规范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提高供应链金融市场监管的公信力,健全信用体系与监管机制,上述危机也许就不会发生。因此,为了推动金融仓储的健康发展、降低融资风险,供应链金融市场亟需监管机制的完善,亟需一個具有公信力的监管协会或组织出现,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规范与管理供应链金融市场,对监管仓库实施联合、联网监管。基于此,本文提出金融仓库虚拟联盟的概念,以期以一种类协会的组织方式,提高监管的公信力与有效性。

虚拟联盟是一种动态企业联盟形式,一种基于契约关系的管理组织形式,一种共同参与市场的企业联合体(魏哲,2013)。其以“共赢”为目的,整合了参与企业的资源与优势,突破了传统企业独立运作、各自为战的情形(陈芬,2009),为企业创造了一种超越时间和地域的交流方式,消除了信息交流的种种壁垒(郑燕飞、徐伟,2008)。

金融仓库虚拟联盟则是从加强供应链金融监管的角度,提倡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的动态联盟。其核心是整合各地区各企业分散的监管仓库资源,改善传统模式下监管企业各自为政、信息封闭的状态,并引入银行、担保企业、保险企业等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评估企业等(见图2),从而在各金融机构与监管仓储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并以联盟的权威性与公共性,统一约束与管理供应链金融业务及监管仓库。

金融仓库虚拟联盟是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公共组织,以监管仓库为基本元素,链接供应链金融市场中分布在不同地点不同企业的、满足一定标准的仓库资源,其核心思想在于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通过专业化、信息化的“联盟式”监管服务形式,将供应链金融市场中的融资企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仓储监管企业在信息平台上直接对接,连接成一个透明的虚拟供应链金融网络集群。其突出资源的整合、信息的共享以及信用的叠加,消除参与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共享实现共赢。并以供应链金融市场中具有说服力与公信力的类协会形式,统一约束与管理金融仓库,实现监管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在提升行业价值的同时,降低整体交易成本。

金融仓库虚拟联盟的建立机制

金融仓库虚拟联盟的建立机制主要包括第三方评价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动态考核机制、标准化机制以及信用数据库机制,对应解决金融仓库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如图3所示。

(一)第三方评价机制

金融仓库虚拟联盟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融资企业与仓储监管企业进行全面的资质审核与评价。对融资企业主要考察其经营能力、财务盈利能力及企业信用等,以保障金融机构选择具有一定履约能力、偿债能力以及信用良好的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对于仓储监管企业,第三方评估机构将重点考察仓储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包括仓库设施设备、仓库人员素质、仓库管理水平及信息化建设等,只有满足一定资质条件的仓储企业才予以加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专业水准,其客观公正、规范有序的评估工作保证了评估结果的公信力和科学性,也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安全运作提供保障。

(二)信息共享机制

金融仓库虚拟联盟为了消除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联合各监管仓库、各金融机构,使相互之间互联互通互动,打破各个仓库、各个金融机构孤立运作、信息隔绝的状态,实现各参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共享。集成化的信息平台将融资企业、仓储企业和金融机构衔接在一起,从而在全链条上形成一个多方无缝对接、界面可视统一、信息实时共享的信息平台(唐时达,2014)。

对融资企业的信用情况、质押物情况、监管仓库情况等进行实时的登记、公示、风险报警、统计和查询,并确保物权变动登记有统一的登记标准、登记程序和登记效力,从而保证贸易的真实性,并实现金融仓储活动各环节的顺畅连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服务流的“四流合一”。

(三)动态考核机制

金融仓库虚拟联盟强化动态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形成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的动态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地激励、提升融资企业和仓储监管企业的自我管理、责任感及工作积极性。对融资企业与第三方仓储企业的资质等信息进行备案,不定期地进行实地考察与走访,并分别从信息披露情况、还款及时性和操作标准性、差错率等方面对其进行打分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将融资企业与仓储监管企业进行等级划分,并将考核成绩与相应的等级公示在信息平台上。

对于等级较高的企业予以奖励,如对等级高的融资企业延长还款期、增加贷款额度,对等级高的仓储监管企业授予模范单位称号,并保持长期合作等。反之,等级较低的企业会受到一定的行为限制与约束,甚至拉入“黑名单”。与此同时,金融仓库虚拟联盟将不断更新,允许满足条件的新的企业加入。

(四)标准化机制

标准化是指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规则与标准使各方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的秩序和社会效益。金融仓库虚拟联盟实现了监管一系列业务的标准化、统一化,如标准化的操作、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以及标准化的仓单。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使得各仓储企业有章可依,管理程序明确、处理到位,标准化的操作与流程保证了操作的规范、协调与高效,标准化的仓单具有统一的格式、唯一的编号,保证了仓单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与唯一性,使得虚假仓单没有生存的空间。同时,标准化的仓单具有通用性,使得在各金融机构间、各仓储企业间的流通与转让成为可能。

(五)信用数据库机制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用数据库建设具备了技术上的可行性。金融仓库虚拟联盟的目的之一便是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通过收集和挖掘各参与企业间的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形成全面的、大量的数据池,再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专业、适用的风险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企业的信用,并逐渐完善,建立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信用体系。

在数据搜集过程中,金融机构的历史沉淀数据是基础,而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存在,保证了信用记录、信用分值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了进一步获取信用相关的数据,分别以每个参与企业作为核心和节点,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可以交叉验证、持续积累的360度全覆盖的真实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集合。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的可交叉验证性、持续性、循环性、全覆盖性保证了数据的不断补充,也说明了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和交易行为的稳定性(徐小安,2014)。通过这些动态、适时、持续的信用记录,可以准确反映每个企业的动态信用状况,为以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铸造防护墙。

参考文献:

1.付旭东.金融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差异分析[J].China storage and transport magazine,2011(7)

2.宋岩.防范动产质押业务物流监管风险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4(14)

3.李富芳,胥丽莉.基于VaR 的动产动态质押预警值设定的实证研究[J].物流科技,2012(31)

4.胡勇.金融物流中的监管博弈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5(2)

5.贾凌莹.当前货币紧缩政策下动产质押监管业务的思考[J].中国储运,2014(4)

6.毕家新.供应链金融:出现动因、运作模式及风险防范[J].华北金融,2010(3)

7.中国仓储行业发展报告(2014)[R].中国仓储协会,2015

8.姚乐,孙亚凡.仓储物流企业金融物流运作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8(5)

9.胡卓群.金融仓储业务风险研究及其规避措施[J].现代商业,2010 (27)

10.刘宝兴.上海两钢贸大佬陷危机,互保融资模式被彻底冲击[DB/OL].(2014-02-11).http://money.163.com/14/0211/15/9KQI0N4J002529T0.html

11.任谷龙.从青岛港骗贷案看仓储融资的风险控制[EB/OL]. (2014-12-25) .http://www.sinotf.com/GB/News/1001/2014-12-22/wMMDAwMDE4NTQwMQ.html

12.魏哲.基于集群式供应链的企业协作联盟及其服务支持系统[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3(1)

13.陈芬.解析虚拟联盟中竞合关系的平衡[J].长江大学学报,2009(4)

14.郑燕飞,徐伟.电子商务虚拟联盟的收益与风险研究[J].时代经贸,2008(103)

15.唐时达.供应链金融大势所趋:构建以“数据质押”为核心的生态圈[EB/OL]. (2014-11-22).http://www.btdcw.com/btd-661169917c1cfad6185fa764-1.html

16.徐小安.供应链金融以“数据质押”为核心大势所趋[EB/OL]. (2014-11-11).http://www.cio.com.cn/eyan/392810.html

猜你喜欢

供应链金融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打造产融结合平台推动企业财务转型
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