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框架下中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6-03-31刘玉莹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贸易结构全球价值链

刘玉莹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理论框架,以2000-2012年41个国家的9073个样本数据作计量分析,以此考察中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盟经济自由度和垂直专业化分工都对中国中间品进口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区域经济合作 贸易结构

引言

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从2000年提出到2010年建成,与此同时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从2000年的26.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009.5亿美元,增长了11倍多,反映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贸易的巨大推動作用。与此同时,由先进的物流和通信技术推动的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在区域合作,特别是东亚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和东盟双方中间品贸易占了总贸易的一半还多,特点尤为明显,因此,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角度考察双边贸易很有意义。

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除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略有下降外总体持续攀升。EFW(东盟经济自由度)、中国和东盟双边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变化趋势相同,这也反映了中国和东盟都积极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积极融入世界经济新浪潮。2000年到2012年,中国总贸易额从2000年的3361.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2080亿美元,增长了5.6倍。中国的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持续增长,同时与EFW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可推测200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提高了区内经济贸易自由度,区内经济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结合制成品需求的增加会带来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可以猜测,中国可能通过组装进口的中间品之后出口来赢得持续的贸易增长,仍处于亚洲加工平台的地位。此外,中间品贸易迅速增长表示在亚洲区域内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加深。

综上所述,垂直专业化分工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进出口影响巨大,因此,在经济局势日益不确定的当下,进一步深入研究影响贸易结构的因素对中国贸易发展和经济决策意义重大。

文献综述

关于区域合作的研究有很多,陈雯(2002)运用贸易份额法和引力模型研究中国-东盟自贸区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得出CAFTA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内贸易发展但作用有限,发展中国家区域合作在促进区内贸易方面存在局限性。同时,东亚区内贸易增长速度远超其他自贸区,但至今未建立起完善的一体化,所以仅区域合作这一因素不能够解释其区内贸易的迅速扩张。据此,Harm Zebregs(2004)认为高度发达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和生产分享促进了东亚区内贸易增长,更能解释其迅速增长现状;在生产分割背景下研究东亚经济的新思潮开始形成。

很多学者对全球价值链下贸易的影响因素作了研究。陈静(2009)和刘重力等(2009)运用引力模型研究要素禀赋、FDI、关税、服务联系成本(基础设施指数)和区域虚拟变量和技术梯度对东亚零部件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合作都对零部件贸易有积极影响。

部分学者尝试研究区域合作和全球价值链的协同作用。赵立斌(2013)基于GTAP动态模型对东盟国家不同层次一体化协定的生产网络效应进行分析,发现一体化协定与参与生产网络共同促进了东盟国家贸易的增长。张媛和徐晓聪(2013)通过引力模型实证得出中国在东亚已签订的4个区域贸易协议(RTAs)都促进了中国中间品贸易增长。虽然近年来针对区域合作和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很多,但大部分仅研究区域合作对贸易的影响,或者只研究全球价值链对贸易的影响。且对区域合作代理变量的选取较为单一,对垂直专业化的度量不能很好地反映到计量模型中,本文对此做了一定改进。

经验分析

(一)模型建立和方法介绍

本文使用学者广泛应用的贸易引力模型来研究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模型借鉴了Tinbergen(1962)和Sheng等(2012)的形式,加入了体现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变量。基于此,本文引力模型构建如下:

lninput_imjt =β0+β1ln(real_GDPjt)+β2ln(real_GDPkt)+β3ln(distance)+β4EFW+π1ln(input_imj-kt)+π2ln(input_imjkt)+π3ln(final_exjt)+εjkt (1)

lninput_imjt =β0+β1ln(real_GDPjt)+β2ln(real_GDPkt)+β3ln(distance)+β4EFW+π1ln(final_imjt)+π2ln(final _imjkt)+π3ln(final_exjt)+εjkt (2)

lninput_imjt =β0+β1ln(real_GDPjt)+β2ln(real_GDPkt)+β3ln(distance)+β4EFW+π1ln(input_imj-kt)+π2ln(final_imjt)+π3ln(final_exjkt)+εjkt (3)

本文共给出了3个方程,被解释变量input_imjt是j国中间品进口,j代表中国,k表示伙伴国,-k表示k国以外的各国,ln表示自然对数。解释变量real_GDPjt和real_GDPkt分别表示j国和k国的GDP,distance是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距离,预期GDP系数为正,距离的系数为负。

本文借鉴Sheng(2012)模型引入exportjk和importj-k两个变量,不同之处在于将引文中总产品进出口变量分割为中间品和最终品进出口变量。进一步补充东盟经济自由度(EFW)表现CAFTA对双边贸易结构的影响。考虑到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巨大影响,本文还增加了中国从东盟国家中间品进口(input_imjkt)、中国从东盟以外国家中间品进口(input_imj-kt)、中国最终品出口(final_exjt)、中国最终品进口(final_imjt)、中国从东盟最终品进口(final_imjkt)和中国向东盟最终品出口(final_exjkt)等因素。input_imj-kt和final_exjt分别表示进口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和进口国总出口的自然对数。第一个变量表示产品的互补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如果k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出口上是竞争关系,则系数为负;反之则是互补关系,系数为正。第二个变量用来解释进口国零部件进口对进口国最终品出口的敏感度,即一国最终品出口的增加会带动本国中间品进口需求的增加;反之则减小。第二个变量系数预期为正。从另一角度看,互补效应和最终品出口可以反映生产网络巨大的贸易创造效应,替代效应则体现了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中国、东盟十国、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27国共41个国家2000-2012年的9073个数据。GDP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来自于世界银行发展指数数据库;中国与各个国家间距离数据借助印尼巴厘岛网站的“距离计算器”计算得出;中国和东盟的中间品和最終品进出口额是笔者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按BEC分类查询计算得到。本文中的EFW指标来源于http://www.freetheworld.com。

(三)结果分析

标准变量结果如预期,中国和伙伴国的GDP系数都为正,表明经济规模增加推动双边贸易增长;距离变量系数为负且显著,表明距离的增加会减少中间品进口。上述计量结果同Sheng(2012)计量结果基本一致但相对较小,这可能是由于本文样本局限在中国与伙伴国所致。新加入的变量EFW为正,在部分估计方法下显著,可以表明CAFTA带来的经济自由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的中间品进口。

表1中,中国从非东盟国中间品进口系数为负,而从东盟中间品进口系数且在1%水平显著,说明中国从东盟中间品进口和从东盟以外国家的中间品进口反相关,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这与Sheng(2012)的结论相反,Sheng(2012)的结果中两者显著负相关,存在互补关系。

表2中,最终品出口系数为正,这体现了对中国制成品需求的上升带动了中国中间品的进口;最终品进口系数也为正且显著,说明国内的部分需求还需靠大量进口满足。中国从东盟进口最终品系数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这体现了中国总的最终品(主为资本品)进口可以带动中间品的进口,而东盟对中国的最终品出口对中国中间品进口的带动作用不强。

表3中,中国向东盟出口最终品系数为正且在5%水平显著,对比中国最终品总出口系数为正不显著,说明中国向世界出口的最终品可能多为消费品,因此对中间品带动作用不强;而向东盟出口最终品中资本品占比较大,因此更能带动相关中间品进口。

上述结果支持跨国产业联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产生更多贸易的观点。零部件贸易通过加强贸易伙伴之间的产业联系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这都表明生产分割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了积极的贸易效应。同时,东盟向中国出口的产品技术附加值低,还未形成显著相对优势。

研究启示

根据研究结果,基本变量的结果与传统模型一致,启示各国应积极发展本国经济同时加强与亚洲邻国的经济合作。但新加入变量计量结果显示中国和东盟还在全球供应链的低端徘徊,应继续加快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中国从区域内进口与从区域外中间品进口存在竞争关系和贸易转移效应;而中国最终品进口和出口都会促进中国的中间品进口,存在很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因此,传统经济规模、交易成本不能完全解释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中国贸易更多的受到现今迅速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生产分割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雯.试析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东盟区内贸易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2(12)

2.陈静,SomnathSen,胡昭玲,白雪飞.东亚零部件贸易影响因素及特点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测算(1992-2006)[J].世界经济,2009(11)

3.刘重力,陈静,SomnathSen,白雪飞.东亚垂直分工网络与技术梯度研究—基于零部件贸易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09(6)

4.周昕,牛蕊.产品内分工、距离与生产网络区位优势—基于2000-2009年中国零部件进口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7)

猜你喜欢

贸易结构全球价值链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策略分析
现代服务贸易结构及竞争力研究
浅谈中韩贸易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浅析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
浅析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区域性产业集群、价值链与体育用品之间关系的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河南农村外贸代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