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影响的SVAR模型分析

2016-03-31乐怡婷章洪量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

乐怡婷 章洪量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基于AD-AS模型从理论上论述了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然后利用SVAR模型分析了我国1978-2013年间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效果,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货币超发之谜”、“人民币对内贬值”等问题接踵而至,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容忽视。分析经济增长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可以客观地指出我国在过去的经济增长中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力度不够的问题,也可以为决策部门在制定经济增长目标与实施经济改革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通货膨胀,是货币当局追求的最终理想目标。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增长这一目标已经实现,因而如何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好通货膨胀,尤其是在从货币政策角度来控制通货膨胀,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因此,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都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到通货膨胀的?这些影响是否都存在着期限上的差异?这些都是本文即将验证和探讨的问题。

理论模型

本文从AD-AS(总需求-总供给)曲线的角度,从理论上分析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影响通货膨胀的宏观机理。

(一)总需求曲线(AD)

假设存在三部门经济(厂商、居民和政府),构建如下IS、LM曲线:

上式中,Y为总产出,C为总消费,C0为自发消费,c为边际消费倾向,I为总投资,I0为自发投资,b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r为利率,G为政府总支出,G0假设政府支出为常量,T为政府税收,T0为自发税收,Tr0假设转移支付为常量,t为比例税率。由此,可以推导出IS曲线的表达式:

(1)

上式中,Ls为货币供给,M0为名义货币供给,P为物价水平,Ld为货币供给,k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系数,h为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系数。由此,可以推导出LM曲线的表达式:

(2)

结合式(1)与(2)可以推出总需求曲线(AD):

(3)

(二)总供给曲线(AS)

因为凯恩斯主义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产出轴的直线,为了能更加清晰地说明总产出变化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本文所提到的总供给曲线AS即短期总供给曲线。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

(4)

以及失业率的定义:

, (5)

其中,g为名义工资增长率,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ε为名义工资增长率对于失业率变动的敏感程度,Wt是第t期的工资水平,L为劳动力总人数,N为就业人数,N*为充分就业人数。令ω=ε/LF,结合式(4)与式(5)可以推出名义工资与就业量的关系式:

Wt=Wt-1[1+ω(N-N*)] (6)

站在在厂商的角度,根据“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原则,有:

AP=Y/N=MP=lp (7)

其中lp为劳动生产率。

根据产品的成本定价原则:

(8)

其中,mu为成本加成的比率。

结合式(6)、(7)和(8)可以推导出总供给曲线AS:

Pt=Pt-1[1+(Y-Y*)] (9)

其中,=ω/lp

(三)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理

在考察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时,可以通过考察总产出Y对物价水平P的影响来进行说明,将式(9)代入式(3):

(10)

令α=1-Y*,β=1-c(1-t)+bk/h,φ=C0+I0+G0-cT0+cTr0,γ=b/h,所以有:

(11)

式(11)經整理得:

(12)

物价水平Pt对总产出Y求一阶导数:

(13)

因此经济增长会导致物价水平的变动,其影响程度由式(13)给出。

因为货币供给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所以考察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时,考察货币供应量M0对物价水平P的影响即可,将式(9)变形为:

因此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会导致物价水平的变动,其影响程度由式(19)给出。

综上,不论是经济增长还是货币政策,在经过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多重传导后,最终作用于通货膨胀,可见这是一个综合的影响结果,理论模型无法对其影响的方向以及程度精确地说明,因此需要进行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

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采用SVAR模型分析我国1978-2013年间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使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 6.0,数据来自WIND资讯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

变量的选取与处理。通货膨胀(GCPI),以CPI的年度环比增长率作为通货膨胀的代理变量,GCPI=(CPI-100)/100;经济增长(GGDP),为了剔除物价因素对于GDP的影响,使用平减后的历年GDP环比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货币政策(GM1),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之一,采用M1口径的货币供应量环比增速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

单位根检验与稳健性检验。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采用单位根检验来确保变量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GCPI、GGDP、GM1数据均满足一阶平稳。同时,根据AR根表的结果显示,其所有根的模均位于单位圆内,所以该模型是平稳的,本文构建的SVAR模型满足稳定性条件。因此可以使用原序列来进行SVAR模型的估计。

模型的构建与估计。基于AIC与SC信息准则,本文确定变量的滞后期为2。所以SVAR模型的表达式如下所示:

(20)

其中,参数的向量矩阵: ;变量的向量矩阵:(i=0、1、2);随机误差项向量:。

由于模型有3个内生变量,所以需要增加n(n-1)/2个约束条件,即3个约束条件。本文对模型系统施加如下三个约束:通货膨胀对当期经济增长的变化没有反应,即x21=0;通货膨胀对当期货币政策的变化没有反应,即x31=0;经济增长对当期货币政策的变化没有反应,即x32=0。

通过SVAR模型可以估计出SVAR模型的约束矩阵A0和B0:

(21)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前文理论分析已指出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均会影响到通货膨胀,所以,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该检验的原假设H0:解释变量不是被解释变量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备择假设H1:解释变量是被解释变量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表2结果表明:在99%的置信水平下,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都是引起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在95%的置信水平下,通货膨胀也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所以选择冲击变量为全部变量:CPI增速、GDP增速与M1增速,反应变量为CPI增速,选择冲击持续10期,则脉冲响应函数如图1所示。

首先分析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冲击。GGDP序列一单位的正向冲击,在第二期开始对GCPI序列产生正向的影响,且在第三期冲击达到最大。第四期以后这一正向影响逐渐减弱,并在第五期开始对DCPI产生负向的影响,在经历两期后又恢复为微弱的正向的影响,并逐渐趋于收敛。脉冲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冲击在短期内不会对对通货膨胀产生太大的冲击,存在“时滞效应”,在滞后一期会显著地引起CPI的走高。经济增长引起总需求的扩张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并且经济增长带来通胀的压力在第三期时达到最大。在中期,随着经济增长下社会总供给的调节,经济发展较好地消化了物价上涨的压力,使得CPI回落,通胀压力得以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这一过程是短暂的。从长期而言,经济增长最终还是促进了通货膨胀。

其次分析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冲击。GM1序列一单位的正向冲击,在第二期开始对GCPI序列产生较为强烈的正向影响,且在第三期冲击达到最大。随后开始迅速地回落,其总体走势与经济增长的冲击相一致。不同的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都不会对通货膨胀产生负向的冲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于通货膨胀的冲击永远都是正向的,只是影响程度在后期会显著地减弱。脉冲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在第一期不会对通货膨胀产生显著的冲击,因此货币政策也存在“时滞效应”。

此外,第二期以后正向冲击的迅速走高说明了通货膨胀对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反应较为敏感,在后期迅速的回调说明了总供给的调节机制吸收了过度膨胀的总需求。总体而言,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且这一压力在短期表现更为明显。

方差分解。采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经济增长以及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贡献度如表3所示。第1期的冲击全部是由通货膨胀本身引起的,随着期数的增加,通货膨胀的贡献度逐渐减弱,但仍然占主导地位。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的贡献度逐渐增大。到第9期各变量的贡献度逐渐趋于稳定。此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达到了6.95%,货币政策的贡献度达到了48.03%。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的贡献度在后期甚至超过了通货膨胀自身的贡献度,显著高于经济增长对于通货膨胀的贡献度。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均是引起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通货膨胀也能引起经济增长格兰杰变化。经济增长能拉动消费需求,进而带来社会总需求的提高。在社会总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必然引起物价的攀升,导致通货膨胀。此外,扩张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引起投资需求的增加,尤其是近年来,房地产作为投资的主力,急剧攀升的房价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引起经济增长变化主要体现了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经济增长以及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在当期,经济增长以及货币政策的冲击并不会立刻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但是在滞后一期时,两者的冲击会迅速地引起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带来较高的通胀压力,并在第三期达到峰值。对于经济增长而言,短期内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后期会出现一个负向作用的回调过程,起到缓解通胀的作用,经济发展有效地消化了物价上涨的压力,但是长期而言,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产生较弱的正向影响。对于货币政策而言,扩张的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始终存在正向的影响,且这一影响先上升后下降,并最终趋于收敛。

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三变量的框架下,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就是因为货币的超发,因而把通货膨胀归结为一种货币现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引起投资需求的扩张,投资需求的扩张会对于物价上升产生显著的冲击。本文实证部分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大于经济增长。所以本文的结論也支撑了“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的结论。

(二)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在制定经济增长的目标时,应该考虑到经济增长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过快的经济增长水平会带动通货膨胀的产生。所以,建议将通货膨胀纳入我国国民经济考核的指标中,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达成一种动态平衡,当出现经济增长过快、经济过热时,应该将降通胀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另外,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不应过多地追求数字上的经济增长,要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淘汰产能过剩的行业,通过经济结构的优化来消化经济增长带来的通胀问题。

同时,我国货币当局在使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增长时务必要考虑到货币超发是通货膨胀的诱因以及高通胀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已经显著超过其应有水平。但是,也应该注意到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现阶段我国不宜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健积极的货币政策为最佳。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逐渐探索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逐步减少对于货币供应量的依赖。笔者还认为应该给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中赋予更大的权重,进而更加有效地促进货币政策各目标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潘敏,缪海斌.产业结构与中国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J].金融研究,2012(3)

2.欧阳志刚,王世杰.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与产出的非对称反应[J].经济研究, 2009(9)

3.王金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动态影响—基于合成指数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3)

4.傅强,朱映凤,袁晨.中国通货膨胀主要影响因素的判定与阐释[J].中国工业经济,2011(5)

5.马树才,贾凯威.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治理与国民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09(14)

6.赵昕东,耿鹏.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分解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

7.张元鹏,张延,王智强.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基于1993-2012 年中国数据的研究[J]. 财政研究,2012(12)

8.彭方平,连玉君,赵慧敏.经济增长与我国通货膨胀容忍度—来自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3(3)

9.丁涛,赵昕东.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区域效应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5)

10.王曦,邹文理,叶茂.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 2012(8)

11.郑璐.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经营与管理,2014(2)

猜你喜欢

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经济计量性检验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