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家长过度参与:浙江叫停“家长作业”引热议
2016-03-31
时事引读>>
2016年1月11日,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给深陷在各种“奇葩”作业中的家长们“松绑”,它首次指出家长在作业中的参与角色“仅是督促者、支持与鼓励者”,学校和老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等。这一《指导意见》在微信群、朋友圈中被广为传播并引起争议。
素材聚焦1 “家长作业”让部分家长抓狂
由于大多“家长作业”,尤其小学生“家长作业”存在量多、难等问题,对于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因而,每当看到这种“家长作业”,他们都想抓狂。得知浙江省教育厅出台这一指导意见,不少家长纷纷说,如果能切实落实,就太开心了。甚至有些家长说:“家长要配合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热爱生活,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陪孩子阅读,带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不是日日陪着放学后的孩子坐在家里,一坐就坐到晚上十一二点,用不专业的教法,教本该老师在学校要讲的知识和超出孩子接受范围的作业。”
素材聚焦2 取消“家长作业”到底好不好
对于这一《指导意见》,部分家长认为,意见是好的,关键是落实,希望不是一句空话,学习对孩子来说只是一个方面,健康的身心、美好的品德才至关重要。然而,也有些家长认为,“家长作业”取消了,家长是轻松了,孩子练习、拓展、合作、锻炼的机会也没有了;有些家长则说,取消“家长作业”到底对孩子好不好,家长们自己去衡量,说直接一点,学习本身就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
【考场仿真试题】请写结合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家长作业”就是向家长“摊派”教育任务,模糊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明明是孩子的功课,却让家长过多地参与,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问题作出自我判断,也不见得有多大好处。长此以往,反而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家长作业”原本是一种教育怪胎,明令禁止是学校教育功能和老师职责的回归,对减轻家长、学生的负担而言是件好事。
其他适用话题 家庭作业;制度与实行;教育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