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蒙冤23年,40万字家书“判”你无罪
2016-03-31阿甘
阿甘
1992年12月25日,在海口打工的陈满在一起杀人纵火案中被认定为凶手,海南省最高人民法院判其死刑,缓期执行。陈满坚称自己冤枉。自陈满入狱,陈满的父母就开始了漫漫“长征”:一边为儿子作无罪申诉,一边给他写信、邮寄励志书籍。23载,他们向相关部门邮寄申诉书5000余份,给儿子写了300余封信约40万字的家书,邮寄书籍1000余本。2016年2月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判陈满无罪,当庭释放。两千公里的归家路,那么漫长,那么迫切……
儿子突变杀人犯 六旬父母讨公道
1988年,在四川绵竹县(现为绵竹市)工商局工作的25岁的陈满辞职下海,到海口掘金,并租住在位于上坡下村的一幢旧楼房里。
在海口,陈满开过餐馆,帮人代办过工商业务,后来开了一家装修公司,其掘金梦想一步步地实现。然而就在1992年12月25日傍晚,陈满曾租住过的上坡下村109号楼房突发大火,消防人员将火扑灭后,发现守楼的钟师傅已经死亡,其身上有明显的刀伤。消防人员将案件移交给海口市公安局振东分局(现更名为美兰分局)。两天后民警在附近的宁屯大厦将陈满抓获,说他就是杀死钟师傅并纵火的凶手。几天后,经海口市人民检察院批准,予以逮捕。陈满杀人纵火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四川老家。其年过六旬的父母陈元成、王众一不相信儿子会杀人,因为他们知道儿子一向善良,更何况钟师傅也是四川人,陈满与他相识还是通过陈元成战友介绍,为的就是他俩在异乡有个照应。
陈元成夫妇决定亲赴海南看个究竟。夫妻俩一个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一个是新中国第一批进藏的女兵,他们身上或有战伤,或有风湿病痛。在拥挤的火车上,他们或站一站,或与好心的乘客换一下坐一坐,经过两天一夜到达海口,最终在看守所见到了儿子陈满。
铁栅栏里,陈满十分憔悴,身上穿的衣服也脏兮兮的,极不合身,但是他眼角没有一点泪痕,见面就是问两位老人到海口住下没有,问他们的身体怎么样,问哥哥嫂嫂及侄儿过得好不好……儿子脸上和言语里都没有杀人犯特有的悔意,这种镇定让陈元成夫妇更加坚信儿子没有杀人。回到充满尿味的招待所,他们彻夜难眠。第二天早上,房间里竟然溢满了带着臭味的水。触景生情,陈元成夫妇再也抑制不住,嚎啕大哭。他们当即决定赶回四川,为儿子找律师辩护。
回到四川,在众亲友的帮助下,陈元成夫妇选定本地一律师和时任海南省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刑辩主任曹峥为陈满进行辩护。
1994年,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陈满故意杀人纵火案进行了审理。当陈满被押上法庭时,他对着旁听席上的父母喊:“爸、妈,我是被冤枉的……”
法庭上,检方控诉陈满杀人纵火的主要证据是在现场发现的陈满的工作证、“作案”使用的菜刀、一件带血的衣服以及公安机关初审的笔录。但是检方并没拿出工作证、菜刀、衣服等实物。当陈满的律师提出质疑时,检方称公安机关设施简陋,没有保存条件,实物已经丢失。同时律师还发现,带血的衣服上的血迹连最基本的血型检验都没有进行。在八份审讯笔录里,陈满供述的作案细节还有多处前后不一致。
虽然参与旁听的市民以及陈满的律师都认为陈满杀人纵火证据不足,应该当庭释放,但直到庭审结束,法官及公诉人员对陈满说话都很严厉。当法官宣布择日再判时,陈元成夫妇明白,这次陈满是放不出来了。
11月22日,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陈满死刑缓期执行。但是这份判决书的副本不论是律师还是家属都没有拿到。与此同时,海口市人民检察院还以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量刑过轻向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1999年4月15日海南省高院作出的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在接到终审判决的当天,陈元成和二儿子陈抒抱头痛哭,对着天喊:“陈满没有杀人!陈满不是杀人犯!”从中午1点喊到晚上7点,嗓子完全沙哑,最后在亲朋和邻居的劝说下才回到屋里。当晚,陈元成一家人商量,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为陈满讨回公道!
“鬼门关”捞人 40万字家书挺儿子
虽然一家人并不懂法,但是陈元成夫妇明白一点,作为死缓犯,如果服刑期间再犯错误,就有可能很快被执行死刑。因此早在一审判决后,一家人就商议好:陈元成专门写申诉书,向有关部门邮寄;王众一每月给陈满写一封信,鼓励他挺住;陈满的大哥陈忆、二哥陈抒负责搜集新闻媒体上类似的法律案件。
可“捞人计划”刚启动不久,在一工厂上班的陈忆夫妇下岗。在一中学教书的陈抒由于不相信弟弟会杀人,精神受到刺激,时而恍惚,被学校内退。为陈满申诉的任务还是落在两位老人身上。
陈元成没有读过多少书,每次写的申诉书都不足600字,而且没有案情叙述,没有明确观点。写好后复印几十份,用挂号信寄到全国人大等相关部门及一些媒体。在邮寄申诉材料的同时,陈元成还通过电话联系全国各地的战友帮忙为儿子洗冤。那时到邮电局打一个电话至少要5元钱。为了节约电话费,他就找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熟人。然而,寄出的“申诉书”除了有几封“已转给海南省相关部门”的回复外,其余的全部石沉大海,电话委托的那些朋友也没有能力帮到他。
在陈元成忙碌的同时,王众一也将每月的18日作为给儿子寄信的日子,她认为18与“要放”是谐音。按照规定,家属与监狱服刑人员通信不能写与案件相关的内容,1994年12月,王众一铺开信纸,却不知道该跟儿子说什么,于是她跑到书店翻阅书籍。最终一本《曼德拉传》吸引了她,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她带着干粮一早出门,坐在书店一直看到书店关门,将这本书看了几遍,最终给儿子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如果你总是想着监狱,那么你将永远生活在监狱里。亲爱的满儿,这是伟大的南非总统曼德拉的话,你一定要记住,好好珍惜,爱惜生命。”
一周之后,这第一封信和《曼德拉传》,终于寄到陈满的手里。当一遍遍读母亲的信,他似乎看见父母熟悉的面容,听见他们语重心长的叮咛,他内心的躁郁一点点平复下来。
从这以后,王众一经常购买励志书籍,每月给儿子寄上几本,或者摘抄励志名言,讲身边的励志故事:
“亲爱的满儿,你还记得我们邻居那个xxx吗,在你出事不久,他因犯事也进了监狱,现在他出来改过自新,开了一家商铺,成老板了。何况你没有杀人,你没有犯事,你一定要挺住。”
除此之外,王众一觉得,还要将家里最高兴的事告诉给陈满,避免他为家里人担忧:
“亲爱的满儿,你知道吗,爸妈都很想念你,畋娃子(陈满大哥的儿子)已经1米5了,他也很想你这个幺爸,你一定要坚持,我们等你回来。”
“春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美美的,甜甜的。可是满儿呵,你何时能回到我们的怀抱?!你时时都在我们心中。每一支歌,每一声爆竹里都存在你的身影。(你)要乐观,要坚强!要身体好!要心态平衡。”……
为了写好这些信,王众一在每个月的12日就开始构思内容,每封信要三五次草稿,到18日凌晨才最终定稿。每次把信寄出她都会累到虚脱,像是大病一场。
而每个月的收信日,成为陈满最开心的一天。母亲的信及书籍,陪他度过了心情最灰暗的日子。渐渐地,他不再抱怨命运,而是一边积极适应监狱的生活,一边默默积聚力量。在每年的年终总结“是否服判”一栏中,陈满总是写上“没有杀人,不服判,无罪,要申诉”。他的执著坚定赢得了其他狱友的尊重。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陈元成夫妇所住的房屋成了危房。当晚,在临时帐篷里,他们开始为儿子写信,陈元成握着蜡烛,王众一戴着老花镜,用一支铅笔头在捡来的纸上写上几句,然后撕掉,又写又撕……他们知道,儿子通过电视、报纸肯定会知道绵竹的情况,如果说“家里一切平安”,他不会相信;说房屋成危房,他更会为父母担忧。好在第二天,一件件感人的抗震救灾故事在身边发生,让两位老人心里有了底,18日凌晨他们终于完成了当月的信:
“亲爱的满儿,想必你已经从电视里、报纸上看到了家里的情况。满儿,不要担心,你看有这么多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以及志愿者冒死来救灾……灾难都会过去,你在监狱里要挺住,爸妈在困难面前也会挺住,要乐观,要身体好,满儿,我们一起加油……”
然而厄运很快又至,王众一在体检中检查出高血压、糖尿病,陈元成则突发脑梗死住进医院,几天几夜才醒过来。陈元成醒来后,亲朋好友都劝他们:“已经快20年了,都老胳膊老腿了,放弃算了。”他们却咬了咬牙:“我们20年都坚持过来了,哪怕只剩一口气,我们也要坚持。”他们将病情写在当月的信上:
“……满儿,妈妈是医生,所以你不要担心,我和你爸得的都是老年病,我会调节好的,也会照顾好你爸爸的,再说你还没回来,我们哪门(怎么)舍得(呢)?你要坚持,等你回来我们给你炒回锅肉。”
一封封沉甸甸的信,让陈满信心更足。他一边积极“改造”,学习技能,一边跟高墙外的父母相呼应。他相信,自己一定能等到和父母团聚的一天。
随着电脑的普及,两位老人找有法律知识的人帮忙将申诉书写好,并将这些申诉书每月通过网络传给有正义感的律师及媒体。而且这时,我国一些冤案也频频平反,王众一也将寻找励志故事的精力转移到搜集这些案例上,每月连同信、书籍准时寄给儿子。
2010年9月,震惊全国的赵作海案经媒体曝光。大儿子陈忆买了一份当天报纸,欣喜地对老人说:“爸、妈你们看,弟弟有救了!”王众一却镇定道:“我们要等你弟弟回来,不能过喜,也不能过悲……”说完,老人来到街上把有该案件报道的20多种报纸各买两份,其中一份寄给陈满,其余的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一家人的努力终于引起了包括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易延友教授等一些知名专家的关注,最终老人委托易延友教授和成都的王万琼律师为陈满进行再申诉。2015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要求对陈满案进行重审。4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消息,指令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再审。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为了这一天,20多年时间里,两位老人共向相关部门邮寄了申诉书5000余份,给陈满写了近300封信共计近40万字,邮寄励志书籍1000余册。
只为相聚那一刻 妈妈打造一温馨家
从收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对陈满案提出抗诉的消息那一天起,陈元成夫妇就开始给儿子打造温馨的家,等待相聚的那一刻。
考虑到陈满在海南已经20多年,会不习惯四川的生活,王众一特意将一间采光好的房间整理出来,购买了新床及床上用品,寄信的时候就请人拍一张照片并附上一句话:“亲爱的满儿,这就是你的家,你的新房,我们等你回来!”她怕儿子回来吃不惯四川菜,还请了会做清淡饮食的钟点工,每天中午做一顿饭,老人说:“到时候满儿回来,我们也可以同步生活了。”
陈满年轻时一心想当摄影家,他辞职下海,目的就是想赚钱买一台专业相机。那时的相机是胶片机,现在已经是数码时代。于是王众一委托熟人给儿子物色了3个摄影师傅,即便是儿子回来不再有摄影的想法,起码可以帮他多提供一个选择。
秋天已过,冬天来临,想到海南四季如春,怕陈满回来受冷,王众一特意让大儿媳带着她逛商场,买了几套冬装,还买了热水袋和电热毯。
12月29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海口对陈满案进行公开重审。开审前几天王众一得知陈满这次出庭不再着囚服,她又立即和大儿媳一起给陈满购买了新衣。由于年事已高,她委托大儿子陈忆夫妇代表家属出庭。12月27日大儿子夫妇出发这天,老人将这套新衣整理了一次又一次,然后放在了行李的最底层。
庭审当天,王众一、老伴和二儿子坐在家中静静地等电话,下午,电话铃声响起。虽然,他们等来的不是陈满当庭释放的消息,但是大儿子说,庭审对陈满十分有利,释放指日可待。晚上,三人坐在电视前观看当天庭审的画面。法庭上,陈满俨然成了一个小老头,王众一夫妇又琢磨起为陈满补身体的计划。眼看2016年春节又到,他们又为儿子做了腊肉和香肠。
2016年1月4日,王众一等来了23年她最高兴的一天,这天是海南美兰监狱服刑人员跟家属通电话的日子。以往通电话不能超过5分钟,只能从里面打出来。而这天,美兰监狱通知她可以打进去,并且通话时间不限制。晚上,她和老伴轮流跟儿子讲话,一个小时的电话,高兴的泪水挂在电话两端三人的脸上。
这次通话后,王众一决定当月的信不再写了,而是专心致志打造有中国年味的家,等待儿子回来。
2016年2月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美兰监狱宣判陈满无罪,当庭释放。几乎同时,陈满踏上归程。2月2日上午11点,陈满在亲朋旧友以及媒体记者簇拥下跨进家门。鞭炮在响、火盆在烧,年迈的双亲拄着拐杖蹒跚走来。眼前母亲的白发、父亲的皱纹,让这喜悦多了沧桑和悲凉。王众一给了儿子一个深深的吻,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陈满的泪水终于倾泻而出……
编辑/王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