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病人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质性研究

2016-03-31李金秋许小明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质性研究

李金秋 许小明

【摘 要】本研究将科学系统培训后的标准化病人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并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将标准化病人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学”教学能有效地帮助护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深受护生认可和欢迎;对SP的筛选和培训方法正确有效;SP应用于教学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医学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为其他护理课程中推广SP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精神科护理学;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8-0059-02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SP能有效解决医学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符合医学伦理、人文关怀的选择。目前国内外主要将SP用于临床医学生的考核,护理专业教学的应用相对较少。学校开设“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多年,由于相关医疗资源匮乏,学生在校期间无精神科见习安排,且多种因素限制精神疾病患者直接参与到教学中。为提高护生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学校在该课程中引入SP,并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达到预期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一、标准化病人的筛选、培训和考核

1. 筛选

本研究对标准化病人志愿者的招募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共35人报名,通过面试进行筛选。具体筛选标准如下:①对精神科相关疾病感兴趣者;②有表演天分或表演经历者;③有强烈的公益心与责任心;④心理测试显示心理素质较好、人格稳定者;⑤有接触精神相关疾病病人经历者优先。通过面试符合条件者SP志愿者共12人,其中女生8人,男生4人,均为非医学专业学生。

2. 培训

对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主要分为三部分:

(1)集体授课。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培训教师讲授SP的相关概念和要求、SP在本次研究中的作用,帮助SP志愿者系统地了解整个研究过程;讲解精神疾病基本理论知识,使SP志愿者掌握精神科相关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观看相关视频,通过视频直观了解精神病人的临床表现,使SP在“表演”过程中能更好展示临床特点。

(2)精神病院观摩学习。在理论学习结束后,联系当地精神病医院,让SP志愿者进入精神病院进行实地观摩学习,了解实际临床中精神病患者的症状表现、住院状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观摩学习为期一周,前三天主要通过查看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的病因和病程内容,对精神疾病有整体的认识和学习;后四天为针对性地了解某类疾病的患者。SP志愿者根据查看病历,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全面详细掌握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疾病进展、心理活动、精神状况、疾病自知力、服药情况等。

(3)评分标准讲授。“标准化病人”在掌握疾病的基础上,需要掌握对护生的考核评分标准,便于在教学考核中对护生评分。培训教师需对标准化病人评分技巧和标准上进行讲解,使标准化病人在考核护生时具有客观性和一致性。

3.考核

由两名任课教师、一名精神科医生和一名精神科护士组成考核小组,主要针对SP志愿者的“表演水平”和评分标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在考核前三天,将编写的病历发送给SP志愿者,考核当天随机抽取进行“表演”,考核小组进行打分。考核总分在85分以上者为合格的SP,最后共8人成为合格SP,其中男生2名,女生6人。

二、标准化病人在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教学大纲,本研究选择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和抑郁症四种疾病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教师根据疾病的临床典型特征和SP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神态等)编写病例,SP进行反复的练习并不断调整,达到最贴近临床患者状态。在每种疾病理论知识讲授完成后,邀请SP在课堂进行展示。展示分两个部分,首先为症状学展示,展示相关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帮助护生更直观立体地掌握精神疾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其次对护生掌握相关护理知识进行考核。护生根据SP的疾病情况进行护理评估,做出护理诊断并制定护理措施。SP根据护生的回答现场打分,并指出护生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措施。另外,可请其他护生现场补充探讨,给出更具有建设性的答案。

三、效果评价

本研究的效果评价分为两部分,一为量性数据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考试成绩与往年成绩相比较。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参与研究的学生总体成绩优于往年,有统计学意义。但考虑到成绩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本研究中成绩仅作为参考,不作为最终评价指标。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评价。

课程结束后,通过SPSS13.0软件随机抽取序号尾数为“0”的学生进行质性访谈,共26名。访谈的内容为“如何看待标准化病人”“如何看待标准化病人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反复听取学生访谈录音、记录,提取到以下关键词:

1.“新颖”

访谈中有19名学生都用到该词来形容标准化病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名学生说道,“第一次知道标准化病人这个概念,也是第一次接触到标准化病人,更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课。”另有学生听说过标准化病人,但是没有真实接触过,这可能和标准化病人较少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关。

2.“逼真”“真实”“贴近临床”

“如果老师没有说是同学扮演的,我还真的以为是请了真实的精神病人来课堂上”,有学生说。标准化病人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达到和临床真实患者状态一样,使学生看到最真实的临床患者状态。在访谈中,学生表示,虽然没有去精神病院,但却见到了真实的“精神病患者”。

3.“帮助掌握理论知识”

以往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尤其在讲授相关护理知识时,由于学生对症状一知半解,对于护理知识的理解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理论上。但通过标准化病人的“演绎”,“理论知识掌握起来更容易了”,一位学生说道,“老师之前讲精神分裂症的分型,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但听起来也是晕晕的,很容易把这几种分型混淆,但看了标准化病人的表演,感觉茅塞顿开,一下子就能分清楚哪种是偏执型,哪种是单纯型。”另一位护生讲道,“思维破裂和思维奔逸一直分不清,看到标准化病人的表演才分清两者的区别。”另外,通过对考试试题的分析发现,学生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护理上思路清晰,能分清轻重缓急,且在护理措施制定上更贴近临床。

4.“课堂气氛活跃”

“有了标准化病人,上起课来感觉特别轻松,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一位学生在访谈中说道。任课教师反映,应用标准化病人的课堂,上课氛围十分活跃,学生的求知欲也变得强烈起来,并积极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多开展,多应用”。访谈中,有22位学生谈到了该问题,希望标准化病人在其他课程中也能够开展应用,帮助其他课程的学习。

通过本研究证实,标准化病人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深受学生欢迎,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大有裨益;同时表明,本研究中对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方法正确、科学、系统,值得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濮丽萍.标准化病人在我国医学教学中的使用状况[J].中国护理管理,2008,11(8):56-57.

[2] 张晓萍.标准化病人在我国护理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116-118.

[3] 张璐姣,朱丹.标准化病人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21(11):18-20.

[4] 吴彦,王韵,方华,等.标准化病人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72-73.

(编辑:王春兰)

猜你喜欢

标准化病人质性研究
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高职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情景模拟教学在护理本科《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
标准化患者在留学生胃肠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实践与探讨
关于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的质性研究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沙盘游戏疗法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质性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OSCE考试的效果评价及满意度调查
青年女性对军人形象认知的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