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研究

2016-03-31范明磊周口师范学院河南省周口市466000

福建茶叶 2016年3期
关键词:博白研究

范明磊(周口师范学院,河南省周口市466000)



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研究

范明磊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省周口市466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博白采茶戏音乐的演出特点与艺术特色,提出传承策略如下:打造“客家采茶戏音乐”传承基地;在校园中推广客家采茶戏音乐。

关键词: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研究

客家采茶戏音乐主要指流传和盛行于我国客家地区的采茶歌曲、戏曲、小调等音乐的集合,客家采茶戏音乐与采茶戏音乐最初诞生之地的赣南地区已经有了本土化的变异和发展,比如广西博白地区的客家采茶戏音乐就已经融入了当地的小调、舞蹈元素,成为相对独立的一种采茶戏音乐门类。

1 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的发展历程

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主要流行于广西博白。此地古名为白洲,现归属于广西玉林地区。作为国内客家“第一大县”的博白又被称为广西地区的“采茶艺术之乡”。其采茶戏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与其他客家采茶戏音乐一样最初源自赣南。明代时期传入,清代时期盛行,不过彼时的博白采茶戏音乐还没有独立出来,只是与诸如舞龙、舞狮、唱竹马等当地特有的地方戏曲音乐混合、穿插着表演。至民国时期,博白采茶戏经过近四百年发展变迁,终于演变为一种独立的地方戏曲音乐形式。

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是一种只有“生旦丑”的“三角班”式戏曲类型,其对应的角色分别是“茶公”、“茶妹”和“杂脚”。伴奏乐器中的管弦乐器主要是二胡、唢呐、笛子,击打类乐器则主要是锣鼓、钹、木鱼等。演员表演时常常使用诸如手绢、彩带、花扇、钱鞭等道具。表演形式除了唱腔与韵白,还会夹杂不少舞蹈动作。因此,这是一种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采茶戏音乐模式。

2 博白采茶戏音乐的演出特点

2.1剧团组织形式特点

博白地区采茶戏音乐的剧团组织特点是专业剧团少而业余剧团多,比如当地专业采茶戏剧团仅有“博白采茶剧团”一家,其余包括“青山”剧团、“山口镇”剧团、“华兴”剧团等在内的近40家剧团均为业余剧团。除了专业的“博白”剧团一家的组织架构相对稳定外,其余剧团的演职人员流动性极大,甚至一个剧团的组建与解散可在顷刻间完成,稳定性极差。

作为唯一的专业剧团,博白采茶戏剧团人员共有近50人,其中近20人为采茶戏演员,其余则是小品演员和舞蹈演员。演员队伍整体呈现年轻化特点,其中的“小生”、“小旦”分别为男、女演员担任,而“小丑”和“青旦”则主要是女演员担任,其中存在着“反串”类角色。这些演员的来源主要是当地艺术学院的学生以及剧团自身培养的苗子,因此演出性质相对专业化、职业化。

其他业余性质的剧团在人数上一般均不到20人,除了4-5个人的乐队伴奏成员外,其余都是茶戏演员。业余剧团的演职人员往往临时组织面成,演出性质非专业化,演员常常只是乡村中采茶戏曲音乐的“票友”或者爱好者等。业余剧团的演职人员在演出中更加频繁地出现换角的现象,比如乐队成员也可在茶戏表演中担任角色,茶戏演员中也有不少经常客串乐队伴奏的成员。这些业余剧团的演职人员最初“出道”时一般年纪很轻,不少人17、18岁即登台表演,绝大多数都有10年以上的演出经验,可谓十分成熟、老道。

2.2演出特点

除了在城市的正规剧场中表演外,博白地区各种剧团更多出现在乡村舞台之上。乡村中邀请剧团演出往往采取“凑份子”的形式,规模小一般由村民个人或者家族出资,而规模大的则可能是整个村子共同出资。博白地区只有很少的乡镇有自己的会堂或庙堂类较为固定的表演场所,多数地方只是在空旷之处临时搭建舞台。乡村临时舞台一般取材竹或木为桩柱,再以竹木搭建舞台平台与四围的框架,之后用竹扎帷幕分离前场与后台,又用细竹作可升降的舞台背景,整体形式简便但搭建迅速、有效。

作为传统宗教形式比较复杂的博白地区的采茶戏演出一般离不开“诞期”类表演,也就是祭拜神灵。通常正式演出前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环节“请神”,一般由男演员上台演唱同时行跪拜之礼,演唱内容则是为神灵歌功颂德及恭贺神灵寿诞之类,而演出结束还会由最后一幕的演员演唱谢神的内容,调式和开场前的请神调基本相同,但结束时没有叩拜环节。若是逢村中有喜事而演出时,则将请神、谢神更换为恭贺主人家的内容,也省去了叩拜环节。

作为博白地区极为兴盛的传统戏曲音乐,采茶戏的演出往往不局限于新年期间,而是一年四季均有。不过由于农历六月前后适逢农忙时节,剧团演出次数会略有减少。总体来说,博白客家采茶戏剧团全年演出天数一般能够维持在200天左右,尤其新年前后,演出往往可以从正月连续不间断地演至来年农历二月,可以说采茶戏在乡村是除了电影电视等现代娱乐方式外最受人们欢迎的传统娱乐休闲形式。

3 博白采茶戏音乐艺术特色

3.1采茶戏基本结构

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结构由于其源自“草根”,根植民间的特点,其戏曲音乐结构与其演唱过程一样充满丰富多变的元素。比如最初仅有单一的曲牌,随着民间艺人在现实演出中的需要而日益扩展,汲取了不少板腔式的戏曲艺术内容,逐步形成了曲牌结合板腔的综合型戏曲艺术结构。从其最基础的曲调来看,采用的是传统中国民间音乐的“五音”谱曲法,即“宫、商、角、徵、羽”五音,但“宫、徵、羽”三种为主要调音,尤其“羽”调的比率最大。作为南方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白采茶戏曲音乐和多数南方戏曲音乐一样曲调承接幅度相对较小,整体和缓而简略直白,其中的“小跳”与“级进”描绘出的旋律相对悠扬而平和。以八分音为主要音型,间或辅以十六分音,再结合以适当数量的切分音增添了些许活泼跳动的音律感觉,使平稳和缓中透露出欢快情绪,可谓动静皆宜,充满生活气息。以“五更调”为例,其可视作其他各种调式演绎的源头。

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基本遵循的是一种速度中等,侧重于表达抒情内容的曲调模式。以上曲调显示为“四四”的复拍,基本无附加音,也无变化音,调式为B徵,增加了变宫音,音域十一度,曲调相对柔和婉转。

在以上基本调式上加花变奏后的“五更里”在细节上略有增加,但基本模式保持了相对一致性,其歌词内容为“门前喜鹊叫喳喳,俩老心里乐开花;儿子今天要转屋,带个妹子来探家。爹娘想子长江水,甘愿为儿做牛马;为儿子准备丰盛(哪)山珍宴,包他们进门就把俩老夸。”

再看“闹五更”的曲调可以发现有了相对明显的变动,比如原本八个小节增加为十二小节,调式为五声商,没有了原本的变宫等。然而每二小节为一句的曲体表述及其段落形式保持一致,内在的核心旋律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闹五更”的内容为“一更那个鼓呀夜已深呀,耳听呀蚊虫呀闹一更呀。蚊虫那里叫呀,我在绣房厅,闹得那个伤心,闹得那个悲心,伤伤心呀悲悲心,越闹那个越伤心哪”。

3.2“茶腔”的音乐特点

即是采茶戏曲音乐,“茶腔”在博白采茶戏曲中占据了最主要的位置。“茶腔”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在节奏感上的均匀以及旋律上的平和,这种并不繁复的腔式曲调的产生来源于博白客家人历史上千里迢迢自中原腹地迁移到南岭时历经的千辛万苦。从中原移居到南岭不仅面临着翻山越岭的艰难险阻,而且需要与当地人经历一番并不容易的磨合。这一过程造就了博白客家人积极且平和的对人、对环境的交往态度,体现在采茶戏曲音乐中就成了相对规整的调式音律。而在与中原沃野千里差别迥异的南岭山区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的过程中,博白客家人又造就了不畏艰难、勤劳勇敢的族群精神,表现在采茶戏曲音乐中就成为了交错出现在规律的节奏中间的切分音与附点点缀。由此,博白采茶戏在历史上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等多重层面的文化积淀造就了现今既平和又明快,既均匀又活泼的音乐特色。最能体现这种特色的莫过于“十二月采茶”,也就是人们最常说的“老茶婆”。

4 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传承策略

4.1打造“客家采茶戏音乐”传承基地

博白作为赣南与桂南采茶戏音乐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已经在2006年作为桂南采茶戏申报源头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名录,其名录序列号为209,编号为IV-65,项目名称为“采茶戏”。这次入选应当被作为传承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的一项重要举措,借此打造博白为“客家采茶戏音乐”传承基地。可与时下流行的生态旅游业有机结合,利用茶文化旅游的大好契机开展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的普及与推广,无论是在各个茶文化旅游景区,还是在桂、粤等地的茶山、茶楼均可以大力推广采茶戏的室内外表演。作为与旅游业结合推广的采茶戏应当顺应时代潮流进行适当的改编,比如更多侧重于新时期改革发展大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及大量时事问题,或者利用网络上不少可供改编的趣味故事或段子转化为采茶戏的表演内容等。

4.2在校园中推广客家采茶戏音乐

正如博白地区唯一的职业采茶戏剧团从职业院校中选择演员一样,传承采茶戏音乐的另一途径是采茶戏进校园。除了作为未来储备人才的职业院校外,普通学校也应当视情况推广客家采茶戏音乐艺术,无论是作为艺术鉴赏或者业余兴趣学习均可。传统戏曲音乐进入校园不仅仅是对艺术门类本身的推广与普及,也是帮助青少年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熟悉,提升未成年人艺术鉴赏能力的极好助益。

5 结束语

博白作为桂南采茶戏申请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源头地既有着雄厚的受众基础,又有专业和业余两类剧团的实力,在采茶戏未来发展上具有以点带面的“龙头”作用。博白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客家采茶戏音乐在周边地、市、州的辐射影响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客家采茶戏音乐在桂南地区的一张“名片”,这不仅对博白自身采茶戏音乐传承有很大的帮助,更对整个南岭地区客家采茶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孝余.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 (1):16-24

[2]冯光钰.采茶戏音乐的生发传播与变异[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4):5

作者简介:范明磊(1985-),男,河南封丘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民族音乐、音乐产业。

猜你喜欢

博白研究
广西博白:县城是全县消费中心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普速铁路玉林至博白段开行动车信号方案研究
无法割舍的博白味道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广西博白客家茶腔音乐的美学内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