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茶文化精神,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
2016-03-31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习 静,林 龙(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弘扬中华茶文化精神,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
习静,林龙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精髓在于人际之间、内外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我国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目标不谋而合。本文首先分析了茶文化的本质,指出茶文化究其根本是一种典型的和谐文化,而后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内心三个层面的和谐关系,论证了茶文化与和谐校园之间的有机关联,最后围绕中华茶文化精神,针对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打造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厚、人际之间友好的和谐校园。
茶文化;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崇尚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呼吁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奋发努力,共同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形态,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良好反响。随后,“和谐”一词成为各个领域的终极追求,和谐世界、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等概念应运而生。我国是礼仪之邦、文明之都,也是教育理念的萌芽之地,自古以来就对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逐步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内容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校园环境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具有重大意义,和谐校园建设便因此获得了广泛关注。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拥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承载着历久弥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达着清醒理智、淳朴自然、和谐淡泊的处世哲学,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要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之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与我国的和谐理念不谋而合。
1 茶文化的本质是和谐文化
茶文化是人们在认识和使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涵盖茶道、茶礼、茶俗、茶诗、茶歌、茶画、茶词、茶戏、茶具等,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包括万象。1982年,林荆南指出茶文化的精髓在于“美、健、性、伦”四个字,其中“伦”所指代的就是和睦的关系、诚实的为人和尊重的态度。1985年,范增平提出茶道的根本在于“和、俭、静、洁”,其中“和”同样是和谐之意。1990年,庄晚芳以“廉、美、和、敬”四个字概括茶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和”与“敬”二字都突出了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彼此关爱的思想。同年,程启坤、姚国坤将中华茶文化概括为“理、敬、清、融”四个字,其中“融”为融洽、和睦、友善之意,是对和谐的另一种表达。随后,陈香白进一步指出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就在于一个“和”字,它意味着天地万物的统一和谐,由这个字我们可以衍生出清净、廉洁、简约、单纯、宁静、质朴等意,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部基本理念,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展现。
和谐文化是促进社会文明、实现人民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保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泉。茶文化是立足于我国民族文化、萃取儒释道精神、结合时代理念所形成的一种动态文化形式,自出现之日起便具备了和谐思想的发展轨迹。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天下大同”、“和而不同”、“合而为一”、“以和为贵”,道家思想讲究“自然无为”、“天人合一”,佛教文化则追求人与万物的和谐统一、相生相存。几千年来,茶文化在和谐统一的文化环境中发展完善,在中华大地上常青长盛,其灵魂集中体现在“和”字之上,所以,茶文化究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和谐文化。
2 茶文化与和谐校园的关系
茶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能够陶冶情操、涤荡心灵,起到改善人际关系、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相一致。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概念上看,它是一种合乎人性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生态系统,具有科学、民主、人文和开放四个特征,讲求人、物、事、景、情这五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和谐状态。从价值维度上看,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一样都由三个维度构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维度、人与社会的和谐维度以及人与内心的和谐维度,与茶文化的价值维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1人与自然相互和谐
茶叶是一种绿色健康饮品,具有提神醒脑、暖身养胃、疏通血管、降低血压、对抗病毒等多种功效,与咖啡、可可并称成为当今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但与咖啡相比几乎没有刺激性和依赖性,与可可相比则具有低热量、低糖分的优势,消费者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茶树作为多年生常绿植物,可以有效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经济作物则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生态茶园茶旅游的出现,进一步奠定了茶叶相关产业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模式,符合我国生态建设的要求,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茶由最初的药用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提神醒脑的天然功能衍生出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品人格的作用,彰显出人与自然之间高度契合、和谐统一的历史过程。而茶文化则是以茶叶的自然形态为载体,在制茶和品茶的过程中注入丰富的情感、智慧与才华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其中的精髓就在于贴近自然。从古至今凡是真正爱茶、懂茶之人,品茶时必定选取自然清幽之处,在清风流水、鸟啁虫鸣之中,以活水、活火烹煎,心中洞然却又装载世间万物,无处不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和谐校园建设离不开优美的校园环境,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的指导下,广大师生应当积极维护校园的生态环境,加强绿色校园建设,使校园绽放出大自然的光彩,人们在校园中漫步仿佛置身自然之中,身旁环绕着绿树、鲜花、青草、碧水、鸟虫等。在这种环境之中,人们的心情会变得豁达开朗,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
2.2人与社会相互和谐
和谐社会讲求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全体人民平等友爱、互帮互助、诚实守信,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氛围则是打造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而以“和”为精神内核的茶文化正好可以帮助营造这种氛围。
茶文化强调以和为贵、以礼待人,人们在社会上要尽可能多地奉献自己的爱心,多给予他人一分理解和关照,人与人之间要形成并维系相互尊重、彼此促进的关系,从而形成与人为善的道德修养以及兼顾他人的处事准则。2002年第七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举行,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尔曾在致辞时指出:茶味香馥甘醇,意境幽远,是中庸和平的象征,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搭建,来自不同国度的人进行交流时可以茶为介质,以保证交流氛围的和睦。
在高校校园中,师生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整个校园环境之间的关系。高校虽然被人们誉为象牙塔,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讯技术的提高以及数字产品的普及,大学校园早已不再是封闭的独立体,而是与社会密切交织,并成为了社会的微观缩影。处理好校园中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在毕业以后用良好的自我修养和有效的沟通方式与他人建立关联,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推动整体人际关系的和谐。
2.3人与内心相互和谐
人与自我内在精神状态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只有实现了外在与内在的统一,才能够更进一步去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保证人与内心的相互和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核心内容。
具体而言,这种和谐理念所追求的是一种能够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乐观平和的心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活动,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生活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积极塑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平和宁静的心态,让紧绷的心灵得以松弛,让倾斜的情绪得以平衡。唐朝裴汶对于茶性曾给出如下描述:“其性精清,其味淡沽,其用涤烦,其功致和。”也就是说,饮茶能够令人的情绪和平而宁静,可以调节精神、陶冶情操、提升道德品质与文化修养,达到身心和谐、内外统一的结果。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固树立并最终定型的时期,由于个人阅历尚浅,情绪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容易发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将茶文化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鼓励广大师生在与茶相关的系列活动中找到情感寄托,实现外在与内心的和谐。
3 弘扬中华茶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中华茶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在维护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国际往来日益密切的今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观念潜入我国社会,对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造成了严峻挑战,高校学生由于价值观念尚未完全确立,更容易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造成三观扭曲的恶劣后果,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因此,我们必须以和谐文化为核心,积极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茶文化是我国和谐文化的典型,具有多样的社会功能,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人们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关爱自然、身心统一,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有机统一的关系。
弘扬中华茶文化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高校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要加强公平、公正的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维系科学合理的校园秩序,一切教学及文化娱乐活动要以培养人、发展人为最终目的,充分挖掘广大师生的潜能,营造轻松、团结、激励的校园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友好合作、自主开发、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
其二,要加强互尊、互信、平等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的实质在于师生关系、管理关系、教学关系、干群关系、服务关系之间的和谐。高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与人格魅力,热爱教育、精于管理、宽厚仁爱、关心学生,形成强大的亲和力,在每一个细节之中给予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生活热情,培养出积极乐观、自尊自信、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学生。
其三,要加强高校校园人文主义环境的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提升校园的文化氛围。高校应当特别注重校园环境建设,通过绿化与美化活动,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气候,让师生在美好的环境中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
其四,要以人文精神指导和谐校园建设。在教学中以人文知识为重点,充分发挥语文、政治、历史、美术、音乐等学科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优势,努力发掘自然学科中蕴藏的人文因素,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人文理念教育,同时积极发挥人文讲座、社团活动、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修养,促进各种相互关系的和谐统一。
总而言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当积极发挥中华茶文化精神的作用,坚持以人文精神为指导,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树立牢固的人文理念,加强人文教育与人文关怀,实现校园的和谐、健康与持续发展。
[1]刘勤晋.茶文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赖功欧.论中国文人茶与儒释道合一之内在关联[J].农业考古,2002(2):46-56.
[3]崔建霞.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向[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103-107.
林龙(1976-),男,河北定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法学。
习静(1977-),女,河北石家庄,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