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2016-03-31傅丽琴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胡 蝶,傅丽琴(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胡蝶,傅丽琴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伴随着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许多民族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濒临灭绝,逐渐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了。高校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主要场所,肩负着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使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是技术传习过程。本文对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
采茶舞;民族传统体育形式;体育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民间舞蹈主要是通过民间艺人口耳相传传承下来的,赣南采茶舞也是如此。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种传承出现了一定的改变。部分地方高校的舞蹈教师拜民间艺人为老师,开始学习民间舞蹈,主要形式就是以素材代替教材,他们不断积累民间舞蹈素材,并将其运用到群众文艺骨干和文艺团体舞蹈专业院校学生实训中,从而使赣南采茶舞得以继续传承下去。高校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主要场所,肩负着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使命,过去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忽视了文化传播,只是单方面关注技能传习,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的传承出现了偏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究。
1 初步了解采茶舞的教育体系
采茶舞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种形式,在南方产茶地区比较流行,它将人们种茶、采茶的愉悦心情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包括打杯舞、采茶串灯舞、点茶舞、炒茶舞、摘茶舞、十二月采茶舞以及单台歌舞等。
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是桂东南采茶舞。桂东南地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尤其是博白县圣女岭地区,古茶树成片生长,有些茶树的树龄在300年以上,因此采茶舞非常盛行,清代《爵林州志·物产篇》中就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桂东南民间采茶舞将该地区采茶、生活和生产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展示,比较具有地方特色,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有的艺术特征在民间得到普遍流传,已经演变成桂东南地区以及整个广西地区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成分,已经成为多个学科研究的载体,对舞蹈学、民俗学和体育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采茶舞教育传承易于出现的问题
2.1轻理论,重技能。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形成具有相同特征的舞蹈风格。民间舞蹈学习与其他舞蹈学习截然不同,民间舞蹈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舞蹈内容与人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民间舞蹈教学的根本目标为训练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现如今,民间舞蹈专业学习,有关舞蹈技巧的课程和教材比较多,舞蹈理论的课程和教材相对比较少,舞蹈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赣南采茶舞也是如此。这就使得学生比较关注舞蹈技能课程的学习,而忽视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赣南采茶舞的了解非常无多,无法提升赣南采茶舞艺术的表现力。
2.2教学方法单一。中国民间舞蹈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口传身教。现如今,高校录取的专业舞蹈学生对民间舞蹈都比较陌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机械地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这就使得学生过度地关注了模仿性,学生本身对舞蹈的感知无法体现出来,教学的创造性被扼杀,培养出了大量的民间舞模仿高手,民间舞的意境学生却没有体会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中已经频繁地使用了多媒体,多媒体的交互性和直观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动起来,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然而在赣南采茶舞等民间舞蹈教学的时候,受资料不全的影响,新型的教学手法无法全面使用,只能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就使得学习效率比较低。
3 体育技术与体育文化俱全
3.1体育技术。动作技术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体育的主要文化形式表现为“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核心就是传授动作技术,这已经得到体育界的普遍认可。动作技术传授是采茶舞教学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卖茶、送茶、盘茶、炒茶、采茶、烧茶山、点茶以及开荒等,主要舞蹈动作包括鸦雀步、三性步、羊叼脚、全蹲步、半蹲步、十字步、观音坐莲、三进三退步、小跳步、云步、小碎步、四点扇、拖盘扇、滚扇花、遮羞扇、点扇以及内外八字扇花等。这些动作都是采茶舞的最基本动作,是采茶舞教学的核心内容,真实地体现出了地域特征。
3.2体育文化
3.2.1物质文化。通过人类加工自然物而得到的所有器物被称之为物质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民族传统体育的服饰、场地和器具等。比如,桂东南采茶舞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服饰、伴奏乐器和表演道具等。服饰中女性和男性有着较大的区别,女性身穿红色大襟衣、青色长裤或者是淡黄色壮族斜襟上衣、红色百褶裙,脚穿绣花鞋,头戴红色彩圈;男性腰缠红腰带,脚穿黑布鞋,头戴黑色彩绣圈。伴奏乐器包括器乐的笛子、唢呐、二胡和打击乐的木鱼、鼓、锣等。表演道具包括小茶杯、稠带、彩帕、花扇、花篮等。学校在教学的时候,要有选择地进行讲解,同时将其内涵给学生讲述清楚。
3.2.2制度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构成的所有社会规范被称之为制度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制度包含的内容有组织制度、仪式规范和活动规则等。比如,表演采茶舞的时候,女演员右手拿采扇,左手拿手绢或者是提茶篮,表演内容通常是从茶的生产过程中提取的生产形式。在教授采茶舞的时候,必须将当地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和规范讲述清楚。
3.2.3精神文化。人类在意识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经过长时间积累而构成的民族性格、宗教信仰、道德情操、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被称之为是精神文化,它是所有文化的核心。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包含十分丰富的心态文化。比如,桂东南采茶舞将桂东南百姓祈求幸福、渴望丰收的价值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采茶舞将人们情感世界的象征和虚拟包含其中,借助优美、质朴的形态动作将人们内心世界的浪漫、明朗、赞美和自豪表达出来,将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和人生观集中体现出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舞蹈表现洞悉舞蹈动作背后精神含义的能力。
4 技术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4.1技术教学。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技术动作有着相同的特点。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技术教学时,一定要将传统文化逻辑弄清楚,将技术教学的切入点放在文化与动作的关系上。传统文化孕育着民族传统体育,它们的技术动作非常一致,因此可以按照传统文化的逻辑来传授民族传统体育动作技术。动作性和文化性构成了统一体,动作性的价值和目的是通过文化性体现出来的,动作性被文化性驾驭,动作性为文化性服务。所以,一定要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技术教学的切入点可以在技术动作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中进行挖掘。采茶舞包含的主要动作有送茶、盘茶、蹲采、倒采以及正采等,所有的动作都是从传统的茶生产动作中提炼出的。在动作传授的时候,一定要将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讲述清楚,使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更加的透彻。
4.2文化教学。
4.2.1使用好现代化教学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是体育教学的有力手段,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把与民族传统体育息息相关的文化元素真实地展现在学生跟前,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环境、历史脉络和民间形态。比如,讲授采茶舞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电脑等新媒体将桂东南地区的茶园景色、采茶过程以及采茶舞表演形象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教师一定要使用好网络资源,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教学场景,将传统文化形象展现出来。网络资源的主要优势就是信息量比较大、方便快捷,教师可以将所有的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上传保存,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地浏览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学生也可以将他们的学习视频、作业、学习心得上传到网站中与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方便教师随时进行辅导。网络教学有很多的优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但是也有缺陷存在,比如形式单一、保存时间短暂等。
4.2.2以文化讲解为依托,将引导作用发挥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文化讲解的过程,同时还是形态动作传授的过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将文化讲解的作用发挥好,将体育项目的由来和形成讲述清楚,将体育流传地区的民族心态和风土人情介绍清楚,这样学生可以清晰掌握有关的体育文化知识。不但要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和动作性能,还要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讲解桂东南采茶舞的时候,不仅要讲述清楚采茶舞的历史文化内涵,还要将采茶舞的服饰特点和器具讲述明白。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采茶舞包含的价值追求、审美观念和民族风情渗透进去,这样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采茶舞,从而实现技术教学的既定目标。
4.2.3运用情景教学法,使教学效果得到强化。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创设具有目的性的教学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教材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良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是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内容,高校教学的重要载体就是情景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民族传统体育村落去感受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情景,考察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积极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领略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魅力。比如,桂东南地区,在重大庆典或者是传统节日里会举办采茶舞,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个机会,带领学生到桂东南地区去,真实地感受那里的历史文化韵味,积极参与到采茶舞活动中,搜集整理采茶舞的形态精髓和文化脉络,使学生对采茶舞的有更加清晰的感性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景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教学情景,创设的教学情景一定要符合教学内容。引入或者创设的教学情景一定要满足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然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受文化新思潮冲击和时代发展进步的影响,赣南采茶舞民间传承的受众范围在不断缩小,以往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赣南采茶舞传承和发展的需要。高校是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也要不断开展采茶舞传承教育,并不断规范和强化教学模式,使学校舞蹈教育和民间舞蹈艺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这对提升和挖掘民间文化艺术内涵以及传承和保护赣南采茶舞都有重要的影响。
[1]张维殷.高校体育课之情景教学模式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6(2):71-72.
[2]李俊玲,乔阳阳.赣南采茶舞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J].福建茶叶,2015(5):63-64.
[3]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5):78-82.
傅丽琴(1973-),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胡蝶(1981-),女,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