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茶”以及多种袋茶茶包的创意设计
2016-03-31丁朝华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丁朝华(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袋茶”以及多种袋茶茶包的创意设计
丁朝华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茶不仅滋养了人们的身体,也滋养了人们的心灵,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文化也与时俱进,“袋茶”的产生,便是茶文化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而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人们将袋茶茶包与创意设计相结合,大大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创意袋茶茶包的介绍,明确发展创意茶包的意义以及设计者在设计茶包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茶文化;创意设计;意义;注意事项
“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诗将茶与生活必需品“柴米油盐”并列,充分体现出中国人对茶的感情。饮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中国人对茶叶的情感不光体现在物质层面还体现在精神层面。在中国,茶不仅是养生的首选,更是陶冶情操的必备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文化的内容也不断丰富,袋茶的出现使饮茶变得更加方便,而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让饮茶变得有趣起来”这一理念在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的圈子里风行起来,人们打破了茶包仅限于泡茶功能的制约,一个个充满想象的创意,让饮茶从繁复的仪式中解脱出来,变得妙趣横生。
1 中国的茶文化与“袋茶”的产生
“茶”字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书·陆羽传》说:“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当然,虽然唐代以前我国并没有“茶”这个字,但不代表中国人不饮茶、没有茶文化,相反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记载,经考证,诗句中的“荼”就是“茶”,随着陆羽将饮茶规范化后,与茶相关的诗文、绘画越来愈多,茶文化在我国风靡起来,并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起源。
随着中国茶文化向世界的辐射,二十世纪初茶饮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饮品之一,但是茶文化中的“慢”于工业化文明中的“快”冲突不断,严重阻碍了茶文化的普及以及茶叶的销售,1904年美国纽约茶商托马斯·沙利文为了压低成本,增加茶叶销量,将少量茶叶样品装入一个小丝袋,寄送给潜在客户试尝,谁知这个不起眼的小袋子不仅在客户中引起来广泛的反响,还成就了今天的袋泡茶产业。据统计,英国人每天摄入的液体中有40%是茶水,而这些茶水大部分是由袋茶冲泡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袋茶的要求已经不再满足其冲泡茶叶的功能性,而是希望其衍生出更多的审美功能,于是创意茶包悄悄兴起,一个个精心设计的茶包,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饮茶需求,还成为点缀生活、缓解压力的佳品。
2 袋茶的特点
袋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主要是因为其契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契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防潮性
做好茶叶的防潮对于保存茶叶意义重大,受潮的茶叶不仅口感欠佳,而且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发霉,误食后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散装茶叶,由于茶叶叶片堆积,空气流通不畅,很容易受潮,而袋茶的产生很好地解决了茶叶防潮这一问题,袋茶的包装是无纺布,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织成的,具有防潮、透气的优点,这就使得茶叶的保存变得简单起来。
2.2卫生性
食品卫生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而袋茶使茶饮品的卫生标准大大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袋茶包装的无纺布无毒无刺激,不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威胁,同时还有利于茶叶的防尘;另一方面无纺布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易分解,可循环,对环境不会产生负担。
2.3便于携带
出差、旅行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人的常态,而行李的轻便、多功能成为多数“旅途中人”的共同诉求,罐茶不仅会增加行李的重量,携带起来也不方便,这时袋茶的优势便体现出来了,一个个分包装的袋茶不仅可以降低行李箱的占用空间,还可以让人们在旅途中随时享受饮茶的乐趣,一举两得。
3 创意设计袋茶茶包的意义
创意茶包是将创造力和想象力融入到袋茶设计中,使袋茶茶包突破古板单调的形象,焕发出创意的光彩,创意茶包不仅利于茶叶的销售,还体现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袋茶茶包的创意设计可以引导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茶文化。一种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要看其是否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衍生出新的内容。现代的饮品市场种类繁多,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茶文化的理解产生误区,以为饮茶是清闲人的专利,而碳酸饮料和功能性饮料才是年轻人的饮品。这种误区阻碍了茶文化的普及,而创意茶包外形新鲜活泼,符合年轻人乐于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从而吸引他们加入到饮茶的队伍中来,并从饮茶开始了解茶文化。
其次,创意茶包提高了茶叶的市场销售量,优化了茶企业的内部结构。我国茶叶消费的主力军是中老年人,而创意茶包则可以吸引年轻人消费茶叶,这对于提高茶叶的市场占有率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茶企业内部通常将生产和宣传作为企业的重点,但是影响现代市场竞争的因素很多,产品的包装就是其中之一,创意茶包可以让茶企业将目光从大而空洞的广告宣传上转移到细节设计中来,而这些精巧的细节设计,往往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
最后,创意茶包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增添情趣,有利于缓解现代人的精神压力。现代生活节奏快,不少人都承受着工作紧张、人际关系复杂等压力,而这些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纾解,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创意茶包秉承着“让饮茶变得有趣起来”的理念,一方面让人们在味觉上体验茶的宁静,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从视觉上体现生活之美、创意之美。一些创意设计公司主推的“治愈系”茶包,使茶包在外观设计上体现人文关怀,让疲惫的人们产生一种被理解的心理体验,这对于缓解精神压力非常重要。
4 袋茶茶包创意设计介绍
创意灵感的差异使袋茶茶包在外形上变得多姿多彩,下面笔者以几种典型的创意茶包设计为例总结当下创意茶包的类别。
4.1拉线式创意茶包
拉线式创意茶包是在传统茶包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创意灵感而设计出来的。所谓拉线式是指茶包上面会连着一条细线,泡茶时,茶包置入水中,细线挂在茶杯外,茶冲好后,拉住细线将茶包取出。拉线式创意茶包通常都会延续“细线”的传统,将创意的重点放在茶包的外观上,也有将茶包的外观设计成了饼干的形状,可爱又有食欲。当然,也有的设计者在茶包的细线上做文章,打破了传统的一根长长的细线拖在杯子外的状况,例如有的设计者将细线的一端放置一个漂亮的小卡片,泡茶时,卡片可以通过折叠卡在杯口处,还有的创意茶包用环保的硅胶制成的衣服挂替代细线,泡茶时将挂钩挂在杯口处,使泡茶充满生活气息。
4.2内坐式创意茶包
内坐式茶包是抛弃了茶包用细绳牵引或用工具卡在杯口的设计理念,直接将茶包放入水中。这种创意设计实际上是将茶包放置在一个较长的容器中,泡茶时,将容器有茶包的一端置入水中,水上则露出一部分,待泡茶完毕,便可以将容器拿出,这种茶包的创意设计将设计的重点从茶包转移到装茶包的容器上,而这种容器多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例如有设计者用特殊的材料将茶包容器设计成埃菲尔铁塔的形状,而塔的底部有一个放置茶包的位置,泡茶时,将茶包放置在“塔”的底部,将“塔”放入水中,“塔尖”露在水面,茶泡好后,提着“塔尖”将茶包取出。
4.3过滤器式创意茶包
过滤器式的创意茶包是将过滤器的原理同茶包设计相结合的产物。一般的茶包是用无纺布制成小袋子,然后将茶叶放在袋子中。而过滤器式创意茶包则不再使用无纺布,但也不是将茶叶直接放在水中,而是将茶叶放置在过滤器中,再将过滤器放在水中,进行泡茶,这种过滤器也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过滤器创意茶包的出现让人们自己动手做茶包变成可能。同时过滤器创意茶包在外形设计上也加入了许多新意,例如有的设计者用环保的硅胶将过滤器制成一个棒棒糖的形状,棒棒糖是中空的且可以打开,人们在泡茶时,将茶叶放置在“棒棒糖”里,泡好后,拿着“棒棒糖”的一端将过滤器取出即可。
5 创意设计是应注意的事项
袋茶茶包的创意设计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无疑会带动袋茶茶包的创意设计的发展,但是我们在进行茶包创意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创意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茶包最主要的功能是为人们奉上一杯健康的饮品,食品安全是任何创意设计都不可逾越的底线,以食品安全为代价的创意只会让创意灵感枯竭。有些创意茶包在设计过程中要应用新的材料,这些材料必须要符合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绝对不能出现只注重创意而忽视健康的情况,例如现在的一些创意茶包中会用到硅胶,设计者在制作茶包时要注意选择,只有食用硅胶才是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
第二,创意要体现人文关怀。创意茶包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们对多样化茶包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在茶包中得到一些审美体验和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是指茶包在设计中要以方便人们生活为第一理念,也就是说,茶包的创意要立足于茶包的功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更多的审美体验,而这就要求茶包在创意设计中加入情感因素,造型要新颖多变,而且能让喝茶的人在小小的茶包中感受到生活的正能量。
第三,创意设计要符合生态要求,尽量减轻环境的负担。茶包冲泡后都会扔掉,而创意茶包应该注意这一环节,尽量减少使用后的茶包对环境造成破坏。例如某一设计者用吸水性强的棉纸做茶包的外包装,使人们在泡完茶后,用棉纸将茶包中的水分吸出,防止因湿漉漉的茶包发酵而使垃圾桶产生异味。
6 结论
创意设计不仅体现在“高大上”的科学研究上,还可以体现在一个小小的袋茶茶包上。茶包虽小,却体现着对现代人的精神抚慰,体现着无处不在的创意灵感,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所以细节中的以人为本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1]胡卜文,杨亚菲."袋茶"以及多种袋茶茶包的创意设计[J].农业考古,2015(2):229-233.
[2]缪晓宾.环境与人文精神视角下的茶叶包装“慢设计”理念[J].福建茶叶,2015(6):80-82.
[3]刘斌.生态包装设计的策略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5(2):29-31+37.
[4]倪洋.从茶包装变迁看当代包装设计语言 [J].艺术评论,2013(5):114-117.
丁朝华(1975-),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