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模式的开发与建设

2016-03-31李丽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吉林长春130000

福建茶叶 2016年7期
关键词:茶文化少数民族茶叶

李丽(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吉林长春 130000)



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模式的开发与建设

李丽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吉林长春 130000)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但是由于缺乏茶文化旅游开发意识,茶文化旅游开发程度仍然较低,存在较多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在本地资源基础上,树立茶文化旅游意识,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和宣传力度才能改变茶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开发

茶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与茶叶、茶文化及茶叶产业具有密切的联系,据统计,少数民族地区茶叶种类在我国现有名茶中所占比例超过5成,可以说是我国茶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受到观念、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尚没有将独具民族文化特点的茶文化与其自然旅游资源完全融合,茶文化旅游的开发程度较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将代表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少数民族茶叶产地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资源特点,探讨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建设之路。

1 我国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虽然远离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心,但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茶叶生产及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少数民族地区远离工业污染也让其具备了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可以说少数民族地区具备了茶文化旅游所需的重要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少数民族地区茶文化历史悠久,名茶产区较多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曾在开篇提到茶就是“南方之嘉木”,证明了茶起源于“南方”,也就是现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可见其茶文化历史的悠久。世界茶叶组织在现已发现的茶叶种类中,有近50种分布在云贵闽等地区,尤其在怒江、澜沧江、元江等流域少数民族地区,古茶林及茶叶资源非常丰富。我国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叶产区,西南产区的红茶、绿茶、普洱茶、沱茶等大都产自傣族、布朗族、白族、苗族、布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而我国华南茶产区红茶、乌龙茶、白茶、六堡茶等大都产自羌族、苗族、壮族、高山族、布农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在江南茶叶产区的花茶、黑茶主要产自黎族与瑶族地区。江北产区的绿茶主要产自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地的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可见少数民族与我国茶文化及茶叶生产密不可分,具有非常悠久的茶叶历史及茶文化风俗。

1.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

少数民族具有不同与其它民族,尤其与汉族文化有着天壤之别,独具特色。如贵州地区浓郁的侗族、苗族等地区罕见的民族风情、奇异自然风光被世界乡土文化基金评为世界级的文化保护圈和旅游胜地。无论是云贵川地区还是闽粤赣地区,自然风光独特,气候条件各不相同,甚至西藏地区,虽然海拔较高,但是独特的藏族佛教文化也成为旅游开发重要的资源。可以说少数民族文化独特的生活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如节日、信仰、巫术等都让少数民族蕴涵丰富旅游资源。可见,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具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还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为其开展茶文化旅游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 我国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虽然少数民族地区具备了茶文化旅游的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经济文化水平较低,旅游市场开发还没有将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真正协同开发,形成特点鲜明的市场号召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少数民族地区茶文化旅游缺乏共同开发意识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产地大多处于较为偏远落后的山区,导致如云贵川等茶叶产地对现代旅游发展及茶文化资源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少数民族地区有机的茶叶历史及茶叶资源开发,更多的倾向于茶叶生产和销售。同时少数民族地区一般远离工业污染,各个地区过度关注自然旅游资源的挖掘,让茶叶文化与旅游资源平行发展,在意识上没有形成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及经济发展的认识。例如,在云南傣族地区,虽然具有丰富的“竹筒茶、柠檬茶、花茶”这三大特色茶叶及茶文化,但是在旅游经济的开发中,傣族地区一般过度重视“泼水节”等民俗文化的发展,没有将傣族茶叶资源与文化旅游结合在一起。再如,贵州自古以来为贡品茶叶产地,但是在旅游开发中却将“三道茶、云雾茶”等茶俗文化商品开发脱离于旅游市场,没有让游客充分参与到特殊文化体验中。

2.2少数民族地区茶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处偏远,多以山区为主,经济水平落后,尤其在贵州、青海、西藏等地明显,导致在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建设中缺乏配套设施和必备的基础设施。如贵州印江、都匀、湄潭县等少数民族茶叶产地的景区缺少直达公路和班车,进出不便。同时贵州地处西南山地,公路、铁路、机场数量少,旅客吞吐能力有限。除此之外,少数民族地区缺乏茶文化配套设施,如茶文化主题酒店、餐厅以及服务设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2.3少数民族地区茶文化旅游开发形式单一

当前,我国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茶叶产地虽然已逐步开始开发特色茶文化旅游,然而开发模式上,仍一直将茶文化看作旅游的附属产品。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大都模式雷同,以采茶、品茶、售茶、茶艺欣赏为主,茶叶历史、茶俗文化、茶俗体验与旅游内容协同开发的融合度不高,尤其是没有将少数民族文化风俗、茶文化风俗体验和游客多层次体验参与结合在一起,茶文化体验项目质量较低也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的内在核心价值。另外少数民族茶叶产地茶文化旅游尚没有形成茶文化旅游的宣传营销模式,很多茶叶产地仍以自然风光宣传和历史文化宣传为主,没将茶文化融于旅游宣传的体系中,也导致很多游客对少数民族茶文化知之甚少。

3 我国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的策略

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很多地区已经认识到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地区要想在本地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就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3.1树立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社会意识

少数民族地区要想形成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协同开发,就必须充分认识少数民族独有的茶叶文化优势,对其文化资源形成理性认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当地政府要对少数民族茶叶产地的生态环境及旅游资源进行定位,尤其是对有别于汉族茶文化特点的内容予以重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旅游开发程度探讨适合当地茶文化开发的思路。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行业、茶文化组织、教育机构、旅游组织、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积极参与到特色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讨中,对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旅游优势及劣势、茶文化旅游服务、茶文化旅游人才等各个项目进行论证,将茶叶产地、自然风光、历史遗迹、配套设施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找到茶文化开发的切入点。

3.2完善少数民族地区茶文化旅游配套设施

服务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环境对旅游开发的负面影响力。要想让现代游客在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下,充分参与本民族不同的茶文化体验,就必须在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将完善配套设施及建立服务机构放在首位,让游客获得文化享受同时也获得高质量的外在服务。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产地和旅游地应该增大对茶业体验设施的投入,如在茶主题酒店、餐厅等方面既要考虑到现代游客对文化的心理需求,也要考虑到其旅游中身体需求。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在茶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根据特定开发目的,让游客在不同的环境内获得不同的茶文化享受和旅游体验。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应建立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旅游服务机构。少数民族在服务中,要将民俗特殊性与服务现代性结合在一起,让游客,尤其汉族游客在接受旅游服务中,感受到不同于传统导游服务内容。少数民族地区只有通过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内容,才能让游客投身于茶文化及旅游资源体验中,忽略地理及气候到来的负面心理,从而让游客获得心理和生理的满足。

3.3开发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宣传营销策略

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茶文化历史悠久,生态资源也远离工业污染,但是由于少数民族茶叶产地多以农业为主,与经济发达的旅游城市相比,在宣传上、营销上仍稍显落后。如云南、青海、福建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在其茶文化旅游的宣传上力度不够,而且宣传的形式也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所以要想提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茶文化旅游的影响力,首先形成开发适合少数民族茶旅游的宣传思路,在自然旅游资源旅游的宣传基础上,少数民族地区应该突出其特定民族特性及茶文化主体地位,将茶文化、茶产地的宣传作为其旅游业宣传的名片。其次,依托西部开发的政策优势,举办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多形式文化推广活动。少数民族地区还必须充分认识现代媒体在宣传中的作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数字媒体上引起现代观众对其旅游内容的关注,从而树立少数民族地区茶文化旅游新时代新品牌。

4 结语

总而言之,少数民族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其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为茶文化旅游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文化基础。少数民族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开发和建设应该在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抓住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将本地区悠久的茶叶文化历史与自然生态资源密切结合,努力提高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认识。在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上,少数民族地区应该从配套设施、宣传策略上进一步提高游客对茶文化旅游的认知和参与意识,以新的旅游品牌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让少数民族茶文化产业展示新的活力。

[1]肖博华.民族特色茶文化产业链发展调研-以西双版纳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3(10):51-53.

[2]浦绍柳.发挥资源优势,开展民族茶文化旅游[J].中国农学通报,2011(11):297-300.

[3]陈政.贵州茶资源与茶业经济发展分析研究 [J].贵州茶叶,2011 (1):11-13.

李丽(1973-),女,吉林通化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茶文化少数民族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香喷喷的茶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