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风光”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研究
2016-03-31苑晓赫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长春130607
苑晓赫(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长春 130607)
“茶乡风光”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研究
苑晓赫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长春 130607)
作为最古老的茶叶产地之一,我国各地的茶乡风光逐渐受到旅游市场的青睐。本文通过对我国茶乡生态游资源分析,探讨如何改善我国茶乡生态游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茶乡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茶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开发的形式和内涵也在逐渐提高和发展,而随之我国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乡村生态游也日益受到各地游客的欢迎和青睐。由于我国茶叶产地遍布大江南北,茶乡生态游在近些年逐渐成为乡村生态游中最受关注的新型乡村生态游项目。我国各地极具茶乡风光的生态及文化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到茶旅游体验中。在优美的茶乡风光生态背景下,茶乡生态旅游的发展将我国茶叶生产与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茶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
1 我国开展茶乡生态游的优势
我国作为茶叶及茶文化的故乡,具有数千年的茶叶文化资源,同时茶叶自古以来代表着健康、绿色、自然,这些都为我国在茶乡生态旅游赋予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基础。
1.1我国茶乡自然生态资源丰富
我国作为茶叶故乡,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面积,截止2014年达到近200万公顷,同时我国的茶叶产区分布较为辽阔,四大茶叶产区从地处东经约94°的西藏地区至东经122°的台湾海峡东海岸,北纬约37°的山东到北纬18°海南地区,横跨约21个省市,970个县,名茶及重要茶产地遍布全国。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叶产区的茶叶种植地一般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的山区,风光宜人,空气清新。在我国大多数茶乡茶树覆盖率均超过75%以上,让各大茶叶种植地绿色资源丰富,同时茶乡传统的农业经济及农业文化,保留了特殊的文化传统,让茶乡成为返璞归真、回归绿色的重要生态资源。
1.2我国茶乡历史底蕴深厚
我国茶叶及茶叶种植地拥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可以说茶文化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载体,而茶乡也成为茶文化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如在河南信阳、四川大坪等茶叶产地在悠久的历史中,将茶叶种植、茶叶种植环境、茶叶文化、茶叶经济与民俗、宗教、思想、艺术、文学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茶叶自然生态环境、茶叶生产技艺、茶道茶艺、茶俗等茶文化内容,成为现代体验式旅游的最重要文化资源。
1.3我国茶乡生态农业发展
我国各个省市从上世纪90年代逐渐推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促进了各地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茶叶作为重要农业经济内容,更是实现了茶经济与茶叶产地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促进与发展。根据我国商业部、农业部与2010年调查,我国四大茶叶产区中有近80%的茶园正在深化现代农业科技的内涵和形式,促进了各地茶乡茶叶种植结构,促进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无公害生态茶叶种植基地的建设。如在河南信阳和环太湖区域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走进了各个茶乡,保持了当地茶叶生态的平衡发展。同时我国各地茶乡也从2010年逐步开展茶叶经营多样化改革,促进茶乡经济与旅游经济、自然生态环境的健康良性循环,甚至在海南、云南等地实现了因地制宜利用热、光、气、土等自然资源的系统化循环利用,为维护茶乡风光,提高茶乡生态旅游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2 我国茶乡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推动下,各地茶乡的生态建设和开发也得以蓬勃发展,茶乡风光为主题的文化体验旅游正迅速地兴起。但是我国农村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全面
目前我国各个茶叶产地尚未认识到茶乡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尚没有实现环境资源在旅游体系中的重要功能,也没有实现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善作用。我国各地茶乡在茶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时,误将生态理解为茶乡风光游览,片面强调茶叶自然风光的认识,忽略茶叶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无法维护自然环境。根据现代化的生态旅游理念来看,生态旅游是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开发中不仅为游客提供符合生态标准的旅游环境,还要能提高当地居民物质水平,维持生态旅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协调性和完整性,从而促进我国茶乡的循环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国各地茶乡尚未形成正确的认识,茶乡生态旅游的资源开发和管理还尚处于粗浅和较低的程度。
2.2政府主导和法律监管能力不足
茶乡生态旅游涉及多个领域的新型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各地茶乡的生态旅游开发尚处于自我发展的阶段,市场化的程度较低。虽然我国各地政府在茶乡茶叶种植领域早已实现了多重监管,而在生态旅游发展方面尚没有从宏观方面对现代旅游予以重视,宏观管理的功能没有从茶叶生产转向茶叶生态旅游等各个层面。尤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各地旅游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难以为茶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业提高良好的设施环境。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尚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旅游立法体系,无法对各地茶乡生态旅游监管。诸多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芬兰都有《国家公园基本保护法》、《生态环境基本法》及《自然保护法》等专业法律法规为生态旅游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和监管。而我国虽然也拥有旅游和环境的独立法规,但是尚没有与自然生态旅游的法律结合在一起,同时执法不严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无法从根本上维护各地茶乡生态可持续发展。
2.3茶乡缺乏游客环境及文化引导策略
由于各个茶乡缺乏对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充分认识,导致很多茶乡的茶叶生态旅游开发徒有虚名,严重威胁了茶乡风光的保护力度。尤其在对游客环保意识的引导上,各个茶乡在旅游开发中担心环保影响游客旅游积极性,在某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没有将游客须知等规劝性内容纳入其中,甚至为吸引游客参与故意设置非自然景观于茶园之中,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同时对大量游客的动态环境破坏缺乏相应措施,茶乡旅游场所垃圾无法及时清理。另外某些茶乡文化过度城市化和媚俗化,将茶叶文化变得不伦不类。茶园无法将游客的文化倾向引导到茶叶环境、茶叶传统体验中,只是机械地展示市场化的文化表演,缺乏感染力和生命力,无法为茶乡生态旅游提供精神保证。
3 我国茶乡生态旅游建设的策略分析
要想实现茶乡风光与茶乡旅游的系统发展,我国各地茶产地必须从多个层面入手,为茶叶生态旅游创建系统的开发模式,保证茶叶资源与生态资源的系统发展,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加强政府主导和监管职能
茶乡的生态旅游开发和建设涉及当地各个领域,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在宏观上不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管,必然影响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引导和监管,主要包括:
首先,要对当地茶乡生态旅游经济开发科学规划。当地政府在对茶乡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规划时,应该观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思想,树立政府在两者中的主导作用。各地政府应该积极牵头组织对当地茶叶种植资源、茶叶环境资源、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将自然环境保护、茶叶文化宣传、绿色茶叶种植、观光旅游基础设施等内容综合在开发规划中,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进行政府性论证。在论证基础上根据自身茶乡生态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严格的旅游开发措施,将开发内容和范围进行控制,并采取积极措施对环境问题进行检测。其次。建立健全地方性茶叶生态旅游法律法规。我国各个茶叶产地在尊重我国经济及生态保护法的基础上,结合茶叶旅游开发论证结论,制定符合当地气候、茶叶种植面积、茶叶种植特点、自然生态特点的保护性法律法规。同时各级政府应该积极组织茶叶行业、旅游行业、法律行业组织加入到对茶叶生态环境的监督和管理体系中,对破坏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个人、企业及政府进行监督和惩处。
3.2推进茶乡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共同发展
首先,各茶叶产地要在考虑本地茶叶种植面积、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分析生态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同时将本地经济状况、游客购买力等内容考虑在内,采取商业和生态共同开发的策略,对特定区域和资源采取不同的形式,或重点开发或者分批次开发。如对处于热门旅游线上的茶乡风光及茶叶产地,例如茶马古道就可以采取保持原生态的商业开发,而对经济较为落后和偏远的茶乡,则可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利用,对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点建设,树立茶乡开发的形象标杆,进而引导或对其成功经验在更大区域推广。其次,推进茶乡的生态保护教育。一方面,茶乡生态旅游中要对游客、景点居民、从业者进行生态保护意识的引导,帮助不同参与者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和生态保护观念,改变其对文化和生态的态度,处理好旅游、环境和茶叶资源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以茶文化中的“和、净、真、敬”文化理念、儒家文化思想、茶文化艺术形式、茶叶风俗中的环境教育内涵融入到旅游开发环节中,以文化影响生态旅游参与者对环境、人际关系、社会的认识,从而促使参与者心理及道德层次的提高,改善对环保的认识和行为,达到寓教于游,促进旅游参与者的内在素养的提高。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生态旅游意识的发展,茶乡风光之旅必然成为我国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各级政府、茶乡及茶产地必须在旅游开发中树立生态持续发展的意识,对旅游开发进行科学地规划,将茶文化、茶叶环境、旅游资源、生态系统等内容充分纳入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体系中,才能实现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的完美结合,促进旅游经济与茶叶经济的协同发展。
[1]李丽娜.生态观光茶园对产茶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J].农业考古,2013(5):244-247.
[2]郭雅玲.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开发探讨 [J].福建茶叶,2011(2):42-47.
苑晓赫(1982-),女,吉林长春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导游、生态旅游等。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林业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休闲林业”发展模式和产品开发研究,合同号: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B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