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译在茶叶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2016-03-31李湘慧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福建茶叶 2016年7期
关键词:英译茶叶消费者

李湘慧(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



英译在茶叶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李湘慧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

茶叶是我国的民族商品,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与深刻的民族精神,在国际市场中拥有极高的声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越来越多的茶叶产品涌入国际市场,其英译问题也成为茶企打造品牌形象、拓展市场规模的重要攻克难关。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茶叶英译的现状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而后分析了我国茶叶英译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改进茶叶产品英译的策略方法,以期提升我国茶叶的竞争力,促进茶叶产品的国际流通。

茶叶;英译;对外贸易;现状;问题;改进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地紧密连结,世界经济朝全球化与一体化方向发展。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对外贸易已不再是大型企业与跨国企业的专利,众多中小型企业也纷纷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我国茶叶产品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较高的品质保证、实惠的销售价格、多样的品类选择等,获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相关英译问题则成为茶企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对外贸易成效的核心要素之一。

1 我国茶叶英译现状及其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想方设法拓展对外贸易的业务范围,通过积极创建外贸网站、参与外贸展会等方式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以期顺利打入国际市场。不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企业首先必须确保其商品拥有准确的英文翻译。

茶叶起源于中国,当之无愧是我国民族商品的典型,早在十六世纪就通过海上贸易途径被运往欧洲及其他区域,成为世界上最为畅销的健康饮品,至今仍风靡全球,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三大无酒精饮料,消费群体规模稳中有升。据统计,我国茶叶产量为世界之最,茶叶出口规模位列第二,茶企数量也令其他国家望其项背。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大小茶企根据自身的国际定位与运营状况制定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力求在产品与外国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一座坚实的跨文化桥梁。然而,由于我国茶企正式进入对外贸易领域为时尚短,各方面配套建设尚不完善,翻译工作缺乏专业指导与统一管理,导致茶叶英译漏洞百出,严重阻碍了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看,我国茶叶英译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对外贸易中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茶叶英译没有特色、千篇一律,不利于企业品牌的识别,导致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选购率大大降低。我国很多茶叶产品都是以茶叶品类的名称来命名,比如云南普洱茶、武夷岩茶、西湖龙井茶、日照绿茶、安吉白茶等,却没有企业自身的商标名和品牌名,这使得茶叶产品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很容易被淹没在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同类商品里,难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导致对外贸易策略失败。另外,由于我国茶叶产品大都以产地命名,为了追求“原汁原味”的翻译效果,绝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了汉语拼音的形式进行跨文化再现。然而,这种翻译形式只对那些已经为国外消费者所熟知的茶品有效果,比如龙井茶的英译为“Longjing Tea”,普洱茶的英译为“Pu’er Tea”,但对那些仍未被国外消费者所认知的茶品则万不可使用这种翻译方式,因为中英发音方式、语言结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消费者可能无法直接读出和理解这些拼音的意涵,心理上会感到茫然,潜意识中趋易避难的心理会促使消费者放弃这一产品,转而在同类产品中选择那些容易为自身所辨识的商品,从而直接抑制了该企业产品销量的提升。

其次,茶叶英译不当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建设活动,削弱产品的国际影响力。通常而言,消费者会通过产品的质量来判断产品以及相关企业的品质形象,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逐个鉴别,只能通过包装上的视觉信息进行决策。以铁观音的翻译为例,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翻译接近二十种,比如“Tie Guanyin”,“Tee Kuanyin”等,通过这些翻译,消费者很难确定茶叶本身的历史文化信息,无法实现茶名与茶叶、茶企之间相互匹配,甚至难以确定包装内茶叶为何物,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形象与企业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对外贸易活动的开展。如果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将茶叶、茶名与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相结合,将它翻译为“Tea Buddha”,既有谐音之美,又能展示出茶叶与佛教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营造出禅茶文化的氛围,吸引消费者的高度关注,最终促进茶产业及茶企的长足发展。

最后,茶叶英译不符合消费者的语言习惯、审美理念和购买预期,就会直接降低该产品的销售额,减少企业对外贸易的市场份额。比如,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如意、高贵权威的象征,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则代表邪恶凶残、贪婪无度,两种文化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很多茶企将龙井茶字字对应翻译为“Dragon Well Tea”,国外消费者看到“龙”这个字眼以后便会在潜意识中加以抵触,选购清单中没有且未来很可能也不会有这件产品,不利于茶叶消费群体的扩大。其实,对于龙井茶这种人尽皆知的茶叶品名,可以直接音译为“Longjing Tea”,一目了然,国外消费者阅读和理解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其购买行为也就不会受到阻力,对外贸易自然能够顺利开展。

2 我国茶叶英译的问题根源

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企业所采纳的翻译理念有待进一步完善,译者的专业素养也亟需提高,导致我国现有茶叶英译存在诸多问题,对茶叶的对外贸易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茶产业的整体优化与提升。

2.1忽视文化差异,简单字面对译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翻译则是由解码到编码的过程,是两种文化的移植,因此,在茶叶英译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文化的传递。然而,当前很多茶企在翻译商标、品牌和品名时忽视了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采用简单的字面对译的方式,不仅没有准确、完好地传达原文的内涵,还有可能与西方文化理念背道而驰,导致产品在国外市场不受欢迎,影响茶叶的出口及销售。

例如,大红袍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红色在我国文化中有喜庆、高贵的色彩,袍子则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的化身,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因而该品名在国内颇受消费者欢迎。然而,红色在国外则是血腥、暴力的代名词,如果直接将其翻译成为“Big Red Robe”,不但会在色彩形象上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在名称意义上也会因缺乏主题而造成理解困难,令消费者不知其所云。倘若将其翻译为“Robe Tea”,或者直接音译为“Dahongpao Tea”,则能够很好地保留原文的地域文化色彩及民族风情,传达出原文所具备的醇厚韵味,迎合了消费者好新乐奇的心理,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促进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2.2翻译策略不当,消费者难以认可

茶叶英译方式主要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其中直译又包含音译,即以汉语拼音作为标音应用于产品的英文标识中,直接作为产品的英译。在茶叶英译中,由于很多名称都来源于地名、人名、历史、典故等,中华文化特色浓厚,在英文语言体系中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在翻译时便采用音译的方法,以求保留原文的音韵与神韵之美。

不过,这种翻译方式仅仅适用于那些在国际上已经具备一定名气、拥有固定市场的茶叶产品,国外消费者看到译文以后不必做过多思考便可知道产品的内容与内涵,不会影响消费者的理解,也不会对消费者选择及购买产品造成阻碍。但是,由于这种翻译方式相对于其他形式而言比较简单,很多茶企又没有专业的翻译团队,便在茶叶英译过程中无限制地使用音译的方法,希望能够体现出产品的中国特色。据统计,我国工商总局商标局近五年来公布的近三千件中国驰名商标中,有一千余件同时注册了英文标识,而在这些英文标识中,又以汉语拼音为多。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中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在发音方式和内在意义上存在很大差异,简单地使用汉语拼音作为产品的英译将会使品牌、商标、品名等难以在国外市场获得认可,自然就不利于产品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3缺乏专业团队,译者素养不高

茶叶产品的商标与品牌是将企业产品与竞争产品相互区别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直观体现,对树立企业形象、打造民族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茶企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品牌意识、专利意识和文化意识都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对外贸易环节,并未给予翻译应有的重视,没有专业的团队和高素养的译者指导翻译工作,致使英文翻译不尽人意,品牌宣传也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部分译者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在翻译能力和翻译态度上均有不足,在没有完全理解产品文化内涵及精神理念的前提下就开始着手翻译,难以把握原文的核心要点,导致翻译缺乏生命力和感召力,在国外消费群体中难以达到原文对于国内消费者的功效。

3 改进茶叶英译,促进对外贸易

可以发现,茶叶的英译情况对于茶叶对外贸易规模扩大、茶叶品牌形象提升以及潜在消费群体扩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茶企及相关部门应当特别重视茶叶的英译工作,牢固把握中西之间的文化异同,立足于产品本身的文化特色,生成美感一致、功能对等的翻译版本,促进产品的国际推广与销售。

第一,要注重中英语言及文化差异,避免使用消极词汇,将翻译对产品的负面影响降低至最低。曾有国内学者指出,译者处理的看似是个别的词句,实际上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茶叶产品的品牌、商标和名称是企业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企业创立人员对企业发展的一种期盼,也是中华民族对茶叶国际化推广的美好愿景,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两种文化之间的区别,准确传达原文所具备的中华文化特征及企业文化内涵,同时兼顾西方的语言表达特点和文化内涵理念,选择恰当的翻译方式,使用积极正面的对应词汇,刺激消费者的正面联想,令英译在英语文化受众中产生与原文在源语文化受众中相同的效果,从而促进产品的国际流通。

第二,要选择合理的翻译方法,应用简单明了的词汇。英译的目的是要让茶叶品牌、商标等在符合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对外国消费者而言易读、易懂、易记,产生显著的标识功能,乃至达到音美、形美、意美的效果。倘若使用晦涩难懂的词汇,消费者一眼看去无法理解、望而生畏,便会产生抵触心理,将目光投向其他同类产品,影响产品的销售。

第三,要组建专业的翻译团队,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茶叶产品若要在无数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良好的品质、上乘的包装,还要依托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茶企及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组建专业的翻译团队、聘请优秀的翻译人才对茶叶英译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极富美感和神韵的翻译实现良好传播,打造杰出的品牌形象,提高茶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茶产业的整体发展。

[1]蔡荣章.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M].中华书局,2006.

[2]熊学亮.语言学新解[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熊学亮.语言使用中的推理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李湘慧(1985-),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英译茶叶消费者
《茶叶通讯》简介
摘要英译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摘要英译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