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福建茶歌中的对唱艺术

2016-03-31吴春艳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茶歌福建

张 弫,吴春艳(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浅谈福建茶歌中的对唱艺术

张弫,吴春艳*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福建茶歌的概况和起源,然后探讨了福建茶歌的几种对唱形式分类,最后分析了福建茶歌对唱艺术的特点,希望能促进现代创作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关键词:福建;茶歌;对唱艺术

福建茶歌属于五声调体系,通常用当地方言进行演唱,具有浓郁纯朴的乡土气息和田园风格,也是山歌的一种。福建茶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表达了我国传统文化对“纯、雅、礼、和”精神的赞赏与追求。对唱是福建茶歌最主要的形式,一到采茶时节,漫山遍野歌声飞扬,你唱我和,一派欢乐的劳动景象。

1 福建茶歌的概况和起源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享有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都是丘陵形态,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福建全年降雨丰沛,日照充足,其山区云雾缭绕,气候宜人,是各种名茶的故乡。唐朝后期到五代十国间,北方地区战乱不断,狼烟四起,而福建东南部,尤其是泉州一带,离战争地域较远,没有受到波及,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加上气候温润、物产丰饶、人烟稀少,吸引了许多北方人民向南迁徙,定居福建。这些外来人口途经荆楚(即现在的湖北)和长江淮河地带,最后进入福建,带来了茶叶的种植和生产技术。到了唐朝中后期,佛教、道教先后传入福建,各大寺庙中都开发了茶园,从而大范围传播并发展了茶文化,饮茶之风由此盛极。至今,福建境内还留有“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茶乡三月茶歌满,不辨红装与绿装。”等石刻茶诗。到宋代初期,福建民间制茶工艺发展起来,衍生出乌龙茶的烘茗技术。明清时期,福建茶园面积达到3.1万亩,并开始规模化出口。

1.1以诗为歌

茶不只属于物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载体。随着几千年来福建种茶、制茶、饮茶的习惯,流传于民间的茶诗与茶歌也自然而然诞生。所以,茶歌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古老的表现方式就是以诗为歌,即由诗人的咏茶作品慢慢演化而来。唐代翰林学士韩偓在福建时留有“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的诗句,这也是有迹可循的最早的茶诗。清朝初期诗人阮曼锡也创作了“安溪之山郁嵯峨,甚阴常湿生丛茶”的诗歌,收录进了《泉州府志》。清末期,林鹤年写了《福雅堂诗抄》,为后世留下许多咏茶诗词。此外还有《清水山居》里“水边试茗舌根香”等。这些关于茶的美好诗句,都对茶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茶歌的起源。

1.2由谣而歌

在民间,民谣经过文人雅士整理归纳,再配上曲调,就成了由谣而生的茶歌。比如“油甘好吃嘴尾甜,观音茶丛四季青,哥有情来妹有意,月到十五自然圆。”到了明末清初,福建盛产的乌龙茶名声传遍海内外,文人骚客在品味这种香味醇厚的茶时,灵感如泉涌,创作出许多茶诗、茶谣、茶联,这些作品在福建境内广为流传。多姿多彩的创作,为茶谣转变成茶歌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茶歌的产生及传播打下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1.3因劳而歌

因劳而歌就是茶农与茶工在劳作过程中自发创作的歌,与民歌和山歌相似,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行开来,拥有牢固的群众基础。从前的茶农与茶工劳作辛苦,经常没日没夜地干活,甚至一干就是通宵达旦。为了消解疲惫、振奋精神、排解苦闷,其开始自娱自乐,创作出大量民谣,在干活的时候竞相传唱,你唱我和,这也是茶歌最重要的起源。古老的福建茶歌以对唱形式为主,采用当地方言与歌调,歌词通俗、朗朗上口、曲调动听、内容丰富。这些茶歌大多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唱出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或是歌颂茶乡由往至今的巨大变化,赞美茶乡的青山绿水。此外,这些劳作中诞生的茶歌还包含许多内容,如介绍茶叶生产知识、歌唱美好爱情、娱乐逗趣等。歌词委婉含蓄,生动感人。

2 福建茶歌的对唱形式分类

福建茶农和茶工不论是上山采茶劳动,还是在农闲休息时分,都会利用茶歌对唱化解疲惫,提高劳动热情。或者是在走访亲朋好友时进行茶歌对唱,分享丰收的喜悦。茶已成为福建人民生活中相互联系的纽带。因此,福建茶歌对唱形式可以分为采茶对唱、饮茶对唱和情歌对唱这三种。

2.1采茶对唱

茶农、茶工在上山劳作时,会进行茶歌对唱。这种对唱内容普遍与生活联系紧密,表现的是茶农茶工们一年四季的劳作、生活过程以及丰收的欢乐。采茶对唱大多属于即兴演唱,曲调歌词比较纯朴,由歌者直接清唱,时而也会加入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这类舞蹈动作以模仿采茶动作为主。采茶对唱形式多为二人对唱,也可以一唱一和,或一人唱,众人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2.2饮茶对唱

福建人民在平常休闲饮茶时,也会进行茶歌对唱。这类茶歌内容大多描述的是人们辛苦劳动,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勤俭持家的良好品质。也有的饮茶对唱形式体现为逗趣或者一问一答,问答中蕴含了茶的相关知识,内容活泼生动,洋溢生活情趣。俗话说:“福建人好客,进门就泡茶。”桌子旁,几位亲朋好友团团围坐,共同泡茶、品茶、闻香、聊天,进行茶歌对唱,整个气氛热闹和谐,其乐融融。

2.3情歌对唱

情歌是相恋的年轻男女之间用于表达倾慕之心的歌曲。从古到今,爱情都是诗歌中恒久不变的经典主题,在福建茶乡,年轻男女喜欢以茶歌为媒介,向彼此表达自己的爱慕或思念。这时的茶歌就如同一根红线,起到促成男女相爱的作用。依据福建当地的古老风俗,男女在结婚前或结婚时,也要相互对歌。情歌对唱的内容朴实浪漫,而又缠绵悱恻。如“杨梅开花人不知,鸡冠开花结成排。娘子好生招人爱,好花也要巧安排。”“日头出来红通通,借问郎君何处人?真实姓名同我说,花蝶相恋心相通。”而女生若要拒绝男生,也可以唱“杨梅花开无人识,八月冬笋就出来,对面郎君我无爱,双眼勿看这边来。”

针对茶歌对唱的形式,福建茶歌多数是在山上种茶、采茶的时候即兴清唱,一般不采用乐器伴奏,并且无论人多人少,可以随意发挥,互相对唱。此外还有小组唱、一领众和、歌头领唱、众人帮唱等,形式丰富,多种多样。

3 福建茶歌对唱的艺术特点

3.1节拍节奏

福建方言里独特的音调与平仄规律构成了当地茶歌节拍节奏的基础。福建茶歌的节奏舒展自由,侧重于细分节奏的运用,这一特点和福建本地的自然环境、生产活动、风土人情等关系密切。福建茶歌对唱艺术有着漫长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最终经过人们口口相传,逐步形成了自己固有的特色。茶歌对唱的类别多种多样,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所唱歌曲的音值组合长短、强弱、休止、反复、句读等元素都会有所差异,呈现出独特的节拍节奏特征。传统福建茶歌对唱的节拍形式通常包括四分之二拍、四分之四拍、四分之三拍,还有少数的混合拍,比如四分之五拍、八分之六拍以及散板式自由拍等。这类由方言发展起来的节奏节拍形式成了福建茶歌对唱艺术的一大特点,即突出小切分重音,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福建茶歌在对唱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奇妙感觉。

3.2方言音调

传统福建茶歌对唱艺术和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类似,都采用闽南当地方言进行演绎。闽南语是北方居民往南迁移后,融入了土著语而逐步形成的。福建茶歌对唱中的旋律、音调等,都和当地方言声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音调层面看,多体现的是当地方言声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的特征。从旋律层面看,其高音和长音所占比例较大,曲调悠远,蕴含乡土气息。此外,福建茶歌旋律纯朴简单,多采用省略式的五声宫调,其结构清楚完整,语言直接明了。若将当地方言茶歌按照五度制标调法划分,则其do、re、mi、fa、sol就与五度制标调法中的低、半低、中、半高、高相对应。由于福建茶歌旋律带有当地方言音调特色,居民在茶歌对唱时,会有一种朴实感和亲切感。外地人来到当地,听见对唱茶歌,也会产生独特的新鲜感受,体会到当地的风俗人情。

3.3曲式结构

传统的福建茶歌曲式结构比较精简,通常是由二到四个平行乐句组成一个单独的曲段或是分节歌曲。而这类歌曲各部分的结构较为整齐,又呈现出对比性。总的来说,福建茶歌对唱的曲式结构多属“四句头”山歌,其内容分为多节,一节为七言四句。其中,第二和第四句押平声韵,第一和第三句押仄声韵。福建茶歌对唱的曲式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两句体单乐段,也可以是反复变换而形成的乐段,或是将上下句内容进行比较,然后逐步展开。另一种是四句体单乐段。这类结构也是福建茶歌对唱中最常见的单一曲式。它涵盖了起、承、转、合,侧重歌曲内部结构变换,增加茶歌的趣味性和可变性,使其旋律能够得到充分的舒展。因此,在进行茶歌对唱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感受对歌曲进行更改。

3.4多用衬词衬腔

衬词和衬腔在福建茶歌对唱中应用较广,对歌曲的结构拓展、主题凸显、情感表述、气氛渲染、风格强化等,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日头啊出来哟(哟呵哟呵哟呵),红绸绸啰,一片啊茶园哟(哟呵哟呵哟呵),水溜溜哟。”其中的衬词和衬腔,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进行连结与过渡,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效果。有了这些衬词和衬腔,茶歌曲调能显得更加连贯,此外还能在对唱过程中烘托气氛,引起对方的注意。

在福建茶歌对唱中,还有另外一种衬腔,它不但能拓展歌曲结构,还能强化歌曲的地域特点。例如“观音茶丛(伊都)四季青(嗨),四季青。”其中的衬词“伊都”就是福建当地各类山歌与民歌中含有的独特词语。这种衬词能够强化茶歌的地方性色彩,不只拓展和转变了茶歌结构,还使其中的乐句更为稳定,可以在茶歌对唱过程中形成一人唱众人和的热闹景象。

参考文献

[1]郑婷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福建采茶山歌研究[J].音乐时空,2015(14):40-41.

[2]叶彦.安溪茶歌艺术特点研究与发展现状调查[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2):120-126.

作者简介:张弫(1980-),男,新疆五家渠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通讯作者:吴春艳(1976-),女,新疆石河子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茶歌福建
董长贵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七月)
那个梦
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和表演审美价值探讨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每个村(居)将配备1名“儿童主任”
原生态茶歌的艺术价值分析
广西茶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研究
阿妹一曲请茶歌